笔趣书阁 - 军事小说 - 抗战之三生传奇在线阅读 - 第九十七章 无题

第九十七章 无题

    后来,十九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这首歌曲。次年她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时,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唱片。

    从此之后,这首歌曲更加广为传唱,感动了广大侨胞,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回国参加抗战,支援打击侵略者。

    但由于某种原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禁止演唱长达二十多年。

    但是台湾香港的艺术家没有忘记这首歌,一代又一代传唱下来。一九八四年春节,香港歌手张明敏在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

    当时,大陆年轻人对这首歌曲十分陌生,以致认为是张明敏首唱的港台歌曲,却不知道这首歌诞生于抗战期间的中国上海。

    沈宸可不管别人听没听过,反正他刚才是没听战士们唱过。也不为什么一唱成名,只为了敷衍过这段难堪。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jianyin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rou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倭寇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沈宸唱得还可以,起码没跑调,歌词也记得挺清楚。

    歌声刚落,下面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尽管因为是不争气的女声,苍凉悲壮是没唱出来,但听起来还是很亲切、优美,这与曲调和旋律当然是分不开的。

    而且,这首歌从问世到现在,在大后方流传甚广,可在敌后各根据地,还真是唱得很少,听者不多。

    “好听,真好听。”陈梦瑶用力拍着手,几乎要跳起来赞美,“我听过一回,叫,叫这个,长城谣。”

    穆晓薇跳上前,摇着沈宸的手臂,热切的目光让沈宸都有点害怕,“再唱一遍,再唱一遍吧!让我们学学,以后都会唱。”

    沈宸赶忙摇头,教一个两个聪明的还勉强,教这么多人,还是别遭这罪了。

    “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一个要不要?”刘彪挥起手臂,大声对战士们喊着。

    “要!!!”

    沈宸使劲摆手,突然看到赵铁和老周在杨指导员陪同下,在不远处出现,赶忙说道:“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哈。”

    说着,沈宸转身就跑,狼狈地落荒而逃,身后则爆发出一片善意的笑声。

    赵铁等人边走边说着话,猛地发现沈宸有些仓惶地跑了过来。不远处的战士们都向这边瞅着,笑声响亮,都觉得有些奇怪。

    沈宸来到近前,打了个哈哈,便说道:“咱们这就回去了吧?”

    赵铁说道:“是啊,怕耽搁时间,回去后来不及安排和准备。”

    “那,那就快走吧!”沈宸还向后望了望,见没人追上来,才松了口气。

    杨指导员奇怪地问道:“怎么啦,好象有人追你似的。是不是有人为难你,你指出是谁,一定处分他。”

    “没,没人为难我。”沈宸嘿嘿笑着。

    老周怕真有部队上的人对沈宸不善,呆的时间长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便向杨指导员说道:“那我们就先走了,杨指导员,您就送到这里吧!”

    杨指导员见余保根把车赶了过来,便点了点头,又与赵铁和老周握手告别。

    走了一段路以示尊重,拐过弯后,赵铁、老周和沈宸才上车,一声鞭响,骡车驶出村子。

    “怎么回事呀?”赵铁忍不住先开口问道:“看你慌慌张张的。”

    沈宸摇了摇头,说道:“没啥事儿,就是他们太热情了,吓着我了。”

    老周也是疑惑,摸着下巴的胡子茬说道:“是不是因为要枪的事,对你有些意见?”

    “不是。”沈宸说道:“在训练场打靶,他们都服气了。”

    余保根知道事情经过,便笑着说道:“是俺们队长的歌儿唱得好,他们还想听,就不让俺们走。”

    哦,赵铁看了沈宸一眼,笑了起来,说道:“这还真新鲜,没想到你这丫头还会唱歌,唱得还挺好?”

    嘿嘿,沈宸干笑两声,转眼看着路边。

    老周笑道:“这叫真人不露相。咱们的大梅呀,不光能扛枪打仗,还能唱歌跳舞。对了,唱的什么歌儿呀,让我们也听听。”

    “没啥好听的。”沈宸打了个呵欠,说道:“倒是你们,嘀咕了这么半天,又有什么计划呀?”

    赵铁和老周互视一眼,都是无奈的表情。不是对接下来的计划,而是对沈宸。

    八路军的补充兵源,在前期主要是老百姓;在中后期,也是老百姓,便却有所不同。

    前期的老百姓主要是放下锄头的农民,进了部队要进行训练,完全是从新兵蛋子开始。

    中后期呢,由于地方部队建立起来,兵源也就主要从这里来招,对地方部队的训练也越来越重视。

    按照上面的指示,对于地方部队,主力部队要量力而行地给予武器补充,并且要尽可能地提供训练。

    有些根据地搞得好,不仅对民兵进行系统化的训练,还会经常抽调各村的民兵进行集中轮训。

    除此之外,还要求民兵要经常参加配合游击队、区中队、县大队的军事行动,以具备相当的实战经验。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使八路军拥有稳定的兵源,且能很快适应部队的战斗和生活。

    当然,地方部队的真正发展壮大,还是在一九四二、四三年以后。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人员训练,以及实战经验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现在根据地的民兵组织还远不成熟,可也比放下锄头的老百姓要强,招兵的对象自然是主要依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