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永宁封地之议
到了第二天,万历就把冯保和内阁的两位阁老都叫来了平台暖阁,询问有关永宁长公主封地的事情,要内阁给拿个章程出来。 这事情内阁肯定早已商议过,此时见皇上提起,张四维马上就回道:“皇子、皇女成年,朝廷按例都要赐予封地,此乃我大明之祖制。然大明开国至今两百余载,体例早已大有更易。” 万历不想把问题搞复杂,一听张四维这话,便道:“今日只议永宁长公主的封地,不涉皇子分封就藩之事。” 几人一听,赶忙俯首应道:“臣等遵旨。” 张四维接着又说:“国朝之初,太祖时各位公主离宫时,只在京畿附近择一皇庄赐予公主,大小不过几十顷,以为公主汤沐之邑。然其后封地不断加大,至先圣嘉靖皇爷时,公主封地已近三千顷。”说到这,张四维便住口不语。 万历心中换算了一下,三千顷就是三十万亩,乖乖不得了,货真价实的顶级白富美啊。不过比起皇子们的封地动不动就是上万顷几万顷,这又算不得什么了。 通过学习《大明会典》和《万历会计录》,万历已经知道,永乐之后的宗藩制度实际上是很混乱的,宗室成员不得从政,不得cao民生之业,全部由朝廷圈养起来。朝廷会赐予一些封地给成年离宫的亲王公主,用作营建宫室、坟茔之用,并将封地的税收转拨给亲藩,作为亲藩俸禄之外的补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支宗室家族的人口数量都急剧膨胀起来,政府财政早难以支撑如此巨大的禄米支出,那些宗藩集中的省份如山西、河南等地,通省的财政收入都还不够支付亲藩的俸禄,地方官员只好不断加大对当地百姓的盘剥,造成极大的社会矛盾。而历代皇帝却又不得不为子孙早作谋划,将赏赐给自己子女的封地越划越大,使得政府在册的田地越来越少,进而演变成恶性循环。 万历知道牵涉的问题很深,所以一早就言明今日只议永宁的封地之事,但此时等了半天,却没见张四维等人再有下文,只好又主动开口询问:“那依两位阁老的意思,永宁这封地又该如何处置呢。” 张四维顿首道:“此事并无定规,历代成例均可依循,然恩出于上,还请皇上裁定。”申时行也在一旁跟着说伏请皇上圣裁。 万历心里郁闷:“靠,这说了岂不是等于没说。”却一时发作不得,再看冯保,也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跪在那里低头装傻。这段时间万历看了这么多奏本,很清楚朝廷如今通过丈量田亩收回的土地很多,光解决永宁一个人的封地实在不是什么难事啊。 “哎,看来张居正不在,这些人是没一个愿意担担子的了。”而万历自己呢,其实也一样。少了李太后那里过不了关,万历自己也对永宁的印象不错不愿意少给,多了又容易落人口实。 张四维与申时行都不愿意去碰这档子事儿,一方面是顾忌张居正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宗藩制度本身的弊端实在太大,这事儿里外都落不了好。所以两人宁愿在小皇帝面前装傻充楞,也不愿去做这出头鸟。最好是皇帝封出去一大块地,然后大臣们再据理力争讨价还价减掉些零头,这样子事情才完美。 一时间暖阁之中又陷入了沉寂,万历见这几个人都是打算沉默到死,心中不免有些来气。虽然知道这事如果去咨询张居正,肯定能轻轻松松搞定,但此刻张居正不在,自己马上就寸步难行,这种感觉真是让他感到憋屈。自己不管事是一回事,自己管不了事却又是另一回事。 “小妹,今日哥哥为了你,就来一回圣心独裁吧。”想到这万历也懒得再跟他们磨蹭了,道:“既然如此,那就依着世宗朝的例子办理吧。” 地上跪着的三人心中都是长吁了口气,马上俯首再拜,口称遵旨。 谁知万历还没有说完,接下来又脑洞大开地道:“先由冯大伴在宫里管着的皇庄中挑一个大小适宜的,内阁那边便减掉这个皇庄的大小,到时候一并当做封地赐予永宁。” 地上跪着的几个人都是想了好一阵,才弄明白万历这道数学应用题的题意,张四维犹豫着刚要开口,却瞥见跪在一旁的冯保将头侧向自己这边,仿佛在留意聆听自己要说什么似的。当即把已到嘴边的话又给咽了回去,改口道:“皇上圣明。” 见事情谈妥,万历便叮嘱冯保道:“大伴,马上安排人去老先生府上探视一番,顺便把此事告知于他,听听老先生的意见。” 几人领命告退,万历也回到乾清宫,他心中对张四维与申时行二人升起一丝不喜,觉得这两人做事都过于圆滑。自己这个小皇帝明明处处受制,他们也不愿意挺身而出,帮着出出主意担点担子。想来能长期与张居正这种强人搭班子的人,早就已经养成唯命是从、明哲保身的处世作风了。 如今自己对此也是无能为力,而且就算以后张居正不在了,万历也不打算过多地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干涉朝廷中的人事变动。万历可不相信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会比这些历史名人强。原本历史上万历执政前期的三大征可是打了胜仗的,如果因为自己的一顿折腾反而吃了败仗,那自己岂不是要成为穿越界的奇耻大辱。 万历心中叹息,都在装乌龟,到底还是自己首先憋不住冒出头来,跟这些在朝堂之上修炼多年的忍者神龟们比起来,自己终究还是嫩了。 既然比不过人家,那就只有多学习,万历同学无奈地拿起书本继续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