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八节 嘉庆中兴
当中国軍队入境的消息传来后,嘉庆从夜里惊醒,几年内让他夜不能寐的噩梦终于发生了。 这件事发生之后,嘉庆反而觉得似乎并没有那么可怕,做起事来一板一眼,召集文武大臣议事,然后看到自己提拔起来的那一批年轻官员们跃跃欲试的神态,嘉庆突然有了信心,仿佛祖先太祖时代一样,得知明军十七万人来讨伐,满洲人并没有害怕,也许他也可以像太祖一样,创造奇迹! 平静下来之后,嘉庆突然发现,他现在跟大周的实力对比,比当年努尔哈赤跟大明的实力对比差距小多了,没道理祖宗能做到的事情,他还要畏惧。 嘉庆有些庆幸,周琅给他太多时间了,要是嘉庆七年的时候,他派一支偏师紧紧追赶,嘉庆都无法在伊犁立足,要是大周九年年的时候,周琅乘着大胜清俄联军,把大清势力从外藩蒙古驱逐的时机,派遣大军进入伊利,嘉庆同样会崩溃。 可如今已经是嘉庆十六年,周琅足足给了嘉庆十年的时间在伊犁立足,于是他在混乱中重建了秩序,在恐慌中抚慰了民心。 这十年中,除了最开始那两三年,嘉庆一直忙于应对混乱的局势,之后的七八年他一直稳定的恢复。 他不但重建了体制,恢复了生产,而且增加了人丁。 不知道大周皇帝是怎么想的,并不阻拦旗人子弟来投靠嘉庆,甚至不阻拦对大清心怀向往的遗臣来投奔。嘉庆四处招揽人才,当时跟随他来到伊犁的大臣并不多,但都是朱珪这样的老臣,这样的臣子,往往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且改朝换代,不如意的士子太多,这些人都怀念大清。 于是嘉庆不断让臣子写信招募旧部,大量读书人涌入了伊犁,为嘉庆的励精图治提供了新鲜血液。 除了读书人,嘉庆还不惜重金聘请工匠,大量贫苦的手工匠人从陕甘、山西甚至有从京津一带,随着商队走蒙古来到伊犁的。利用这些工匠,内务府的官办作坊规模持续扩大,加上在伊犁的垦荒,他们甚至连棉布都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卖给俄国人。 连普通丁壮嘉庆也想办法招纳,各地穷人只要肯来,嘉庆就给他们抬旗,给他们份地,伊犁的垦殖规模越来越大。人均比内地多的多,人口已经达到了两百万人,其中半数都是汉八旗。 这些旗人年纪普遍较轻,可以参战的丁口就有八十万,除了女人孩子之外,几乎可以做到全民皆兵。 在 中低层全面恢复了八旗制度,嘉庆认为他现在的力量,已经比太宗时更强,比太祖更是强了不知凡几。 八旗制度在恢复全盛之后,还继续发展。 大量读书人来到伊犁,嘉庆重组了六部。形成了旗官管旗务,六部管政务的局面。甚至随着一大批太监的到来,他的内务府都更像过去的内务府了。 政治上形成了中高低搭配的层面,比太宗时代,六部虚有其表,与各旗王公争权夺利不同,现在嘉庆的六部可是实权部门。由于一百多年的汉化,旗人王公早就接受了六部制度的辖制,认为这是朝廷体制。而且由于是溃败中重建,伊犁也没有出现实权的王公,各旗的都统都是皇帝任命的官员,不是过去的诸侯。现在皇帝通过六部,管理各旗的钱粮,任免各旗的官员,形成了从上到下皇帝集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