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山贼在线阅读 - 第305章 大量收获

第305章 大量收获

    明末山贼正文第305章大量收获义勇军在雷州半岛的事情,隐瞒不了粤州的官员,却无能为力。

    如果可以,粤州知府恨不得派兵把义勇军反贼剿灭,抓到反贼头子砍头,把反贼头子的脑袋挂在城墙。

    可惜文官集团作死,自废武功,把军户当做猪狗对待,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可以反过来说,想用好一时的兵,需要长期训练。

    如今军户荒废已久,想一时让他们武力爆表,把反贼剿灭是不可能的。

    义勇军把雷州半岛给攻取,没有军事力量的知府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吞,关键是他还不敢把义勇军的事情上奏朝廷。

    即使上书朝廷也不见得有用,如今新朝廷在南京成立,死守长江与李自成大军对峙,粤州的事情朝廷也管不了,有心无力。

    粤东省反贼的事情,只能靠知府支撑。

    面对义勇军反贼咄咄逼人,又没有能力围剿,知府只能对张家城再次诏安。

    陈子坚那怕是个小城的城主,相比北平,南京那样百万人口城市,张家城只能算是小城。

    即使这样,陈子坚算是体会到了权力的厉害。

    在他的命令之下,义勇军对雷州半岛展开疯狂的行动,呃,当然不是疯狂杀人,而是把百姓疯狂的掠夺到张家城。

    通过这样的方式,强行把茂名县以到雷州半岛的资源人口资源集中起来。

    通过初步统计,张家城为中心的城市,聚集的人口正式尝过六十万。

    后世沿海随便一个市的人口超过百万,现在把七八个县城人口集中起来,才超过六十万。算是少的。

    但在大明末期的人口,后世统计在一点五亿到两亿之间,这么点的人口填充在大明的版图上,人口就没那么多了。

    而且以长江为界,北方人口占了人数大明人口六成甚至更多,茂名县这样的蛮荒之地,人口显得更是感人。

    茂名县周边地区,如果陈子坚安心发展农业,完全可以养活这六十万人,以前的茂名县开发程度远没有后世的程度,要是陈子坚组织百姓开发农田,养活几百万人不是问题。

    陈子坚的命令发出两个星期后,整个张家城以义勇军为中心调动,大量的后勤保证了百姓迁移没有过多伤亡。

    别看开始迁移百姓寻死觅活的,吃过几次义勇军的饭后,全都乖乖跟着过来,一方面义勇军保证他们的安全,到张家城有更好的前途,一方面被伙食吸引的,毕竟如果义勇军对百姓有什么企图,想杀害百姓,需要给这么好的伙食吗!

    没有限制的伙食,让百姓安心下来。

    当然百姓到张家城会得到好处,世界是公平的,有人得到好处,那么就有人倒霉。

    倒霉的自然是家里有大量财富的地主,士绅阶层,属于被抄家的一类。

    陈子坚想过给那些阶层一条路,毕竟都是华夏人,没有必要过多杀害,但是那些阶层掌握的财富太多了,因为没有官府力量的庇护,地主,士绅阶层掌握的财富,就是孩童闹街抱着金元宝。

    怎么可能不让陈子坚心动呢,要知道他的身份就是山贼,那些穷百姓当然不值得他抢劫,那只好拿掌握大量财富阶层下刀了。

    总有个对象给义勇军作为下手目标吧,不然陈子坚拼什么说给义勇军升官发财的机会呢!

    升官还好说,但发财就需要抢劫对象了,不然陈子坚那什么来养活这十万义勇军。

    每个月义勇军的支出,最低在五十万银币以上,这是按照最低职位义勇军计算的,这么大的一笔钱,需要找冤大头出钱的。

    至于说对地主,士绅阶层不公平,那就没什么好说的,陈子坚是山贼,他的拳头大,他说了算,被抢劫的对象不服也没用。

    除非地主他们舍得把全部财富主动让出来,净身到张家城老实做事,如果他们能空手在张家城赚到比以前更加庞大的财富,陈子坚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对他们下手。

    但这样的事情没有那个人愿意放下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那只能等义勇军上门聊天。

    陈子坚别的不敢保证什么,但在张家城统治下,所有人都会得到一个公平结果,那就是交税。

    百姓想要多少土地都可以,没有问题,但一定按照土地的大小进行缴税,谁都没有特权,那怕义勇军获得的土地,照样需要安规定缴纳。

    否则有一个漏洞不同交税,凭借华夏人的聪明,最后漏洞成为堤坝蚂蚁巢xue。

    大明就是因为商人,士人阶层不用交税,成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中午过后,陈子坚带着一家女人前往张家城的仓库,同行过来的还有李肆,李虎,张有德,张三一行的家人。

    来仓库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分钱,呃,说分赃也可以。

    两个星期的雷州半岛攻略,除了把三十多万百姓“请来”之外,还有大量的财富。

    别看雷州半岛在大明眼中,属于蛮荒之地,但在这里,出产大量的海中珍品。

    什么珍品?

    一米高的红珊瑚见过没有,鸽子蛋大小的珍珠见过没有,这不是后世养殖的珍珠,而是南海超级珍珠。

    至秦以来,雷州半岛就是珍珠的主要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