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二 章:梧桐新村

第两百零二 章:梧桐新村

    韩起最初看到“瓷砖”这两个字的时候,真的很紧张。他以为新主人有秘术传给他呢,等他仔细的翻阅两遍才确认真的没什么难度,只不过思路新颖而已。

    他拱手说道:“回县男,小老儿敢保证能将这瓷砖烧制出来。”

    殷清风没说话,又递给他一份资料。

    韩起略显自信的接了过去。

    当他看到“轴下彩和釉上彩”的时候愣住了。等他急不可耐的往下阅读的时候,心里是越来越震惊了。

    “怎么可以这样?这样也行?”

    所谓釉下彩或釉上彩,就是将彩料与素色瓷的结合使有用。

    生产瓷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要求的瓷砖上面还要有图案。而且,这些图案的内容绝对要符合这时人们的审美。他要让人知道,原来美是可以这么表达的。

    想想,就有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赶脚。

    其实,相比较瓷器来说,殷清风更喜欢青铜器或者说是痴迷青铜器。这种痴迷,在他第一次在小学的历史课本上见到司母戊大方鼎的时候就开始了。

    陈设器是瓷器价值最高的是。

    在瓷器中出现仿青铜器造型的年代,要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时期。这五大名窑制作过瓷鼎和香炉,成为了“宣德炉”的源头。

    或许是烧制瓷制的“青铜器”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太高,瓷鼎真正兴起是在明朝中后期,由景德镇窑和福建德化窑开始的。

    要玩就玩儿把大的!

    殷清风打算把所有青铜器中的鼎、鬲、簋、盨、敦、豆、甗、爵、觚、斝、罍等等器型,全部在瓷器中再现出来。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步,瓷器可拓展的空间,留给后人的就不多了。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韩潇焦虑的看着他爹。

    他自幼就子承父业学习烧瓷,对自己老爹的技术那是相当的崇拜。现在自己的老爹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让他如此的不镇定?

    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于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那时的人们用黑褐彩绘画神奇人物或排列整齐的彩斑作装饰。

    这种技术,韩起自己已经掌握了。但是釉上彩对他来说,就有种窗户纸被捅破的感觉。

    他不知道的是,在釉上施彩的瓷器最早在西晋晚期就出现了,到东晋时更是流传开来。只是囿于信息交流的原因,釉上彩还没有被北方的窑口所认知和掌握。所以,他也无从得知。

    不管是在釉上还是釉下施彩,在这时都很原始和粗糙,并且也不被上层人物接受。

    殷清风相信有了他的指点,烧制出惊艳的粉彩瓷并不困难,困难的是颜料如何获得。

    例如:粉彩在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而这种玻璃白是一种含铅化合物,由红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配制而成。这让殷清风怎么搞?

    他不知道配制方法,但其主要原料不外乎青铅、石末、玻璃粉、牙硝、白信石等。只要知道这些成分,剩下的就交给那些工匠就好了。他真不是万能的。

    玻璃白只是用来打底的,想要得到五彩斑斓的颜色,还要对各种土壤进行不断的烧制实验才能确定和获得。这些内容,也只能交给各地的窑工去实践。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别人是无意中或长期积累中才得出的经验,现在有了他那些指导性的建议,这时的工匠会更早、更简单的将彩瓷呈现于世。

    处于震惊中的韩氏父子被殷清风留了下来。

    一方面他们要更详细的向殷清风请教,另一方面,殷清风是想让他们见证一下跟随他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未来。

    在韩氏父子到来的第三天,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和几万人的流汗付出,被殷清风冠名为梧桐新村的建筑群将正式迎来它的主人。

    八月初八,宜婚嫁、宜祭祀、宜搬迁、宜除服。

    巳时二刻,殷清风站到梧桐新村牌坊前的凳子上,眼前黑压压的一片。

    被后世熟知的牌坊,是由坊门演化而来的,而坊门又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棂星们的前身,则是周朝的时候的衡门。

    衡门很简陋,只是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就行了。所谓的衡门,实际上就是居民家的大门。

    记载,汉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龙宿”的左角,因为角是天门,门形为窗棂,故而称门为棂星门。汉代的皇帝在祭天时,要先祭棂星。

    唐继承汉的城市风格,居民要聚在各坊区里居住。每个坊各有四个大坊门与街道相连。坊区内又有十六个小坊门连通坊区内和坊区外。

    唐朝后期,这种严格的制度由于皇权的衰落,坊墙逐渐被拆除,只留下坊门作为地理标志来使用。也由于坊墙的消失,人们才可以将沿街的房屋改造成商铺,从而造就了宋朝时的商业辉煌。

    到了宋代,坊门演化成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殷清风再一次搞乱历史,将牌坊提前五百年立在大唐的土地上。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注定被瞻仰的牌坊只是一个木质的卯榫结构。他更理想的是汉白玉的石牌坊。可惜,目前无法实现。

    在牌坊流行的年代,牌坊在样式上有很多讲究,比如:开间。

    开间,通俗的说,就是建筑物屋檐下的柱子之间的空间。

    唐朝的国公可以使用八个柱子,也就是七个开间。殷清风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县男,只能使用一个开间。一个开间...老实说,就不能算是开间了,只能算是建筑物最基本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