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永世帝唐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一十五章:地理历史

第四百一十五章:地理历史

    襄城夹起鸭蛋黄往殷清风嘴边塞去,“哥哥,我们一会儿去滑冰啊”

    殷清风含糊的说道:“下午去。”

    “为什么啊,我们上午做什么?”襄城有些小失落。

    其他妹子也不解的看着殷清风。

    殷清风囫囵咽下后,“从今天开始,每天上午你们都要备课。想要玩什么,都安排在下午。”

    “备课?”襄城指着自己的鼻子,“月丽也要备课吗?”

    殷清风反问道:“你当初去山庄时,教你的月眉jiejie多大?”

    “十三啊,怎么了?”襄城有种预感。

    “就是喽。”殷清风说道:“过了这个元日你也十三岁了,从明年开始,你也要做老师了。”

    虽然预感到了,襄城还是吃惊的再次指着自己,“月丽要做教师?”

    鱼娘等人对这个决定也很意外,将视线从襄城身上移到殷清风那里。

    殷清风道:“所谓蒙学宫,只是让承乾阿弟他们启蒙。之前教的弟子规等和算学已经足够了,剩下他们要学什么,那不是我们的事,而是由你阿耶来决定。

    这些内容你都学两年了,说倒背如流都不夸张,你难道还想再从头学一遍不成?”

    听殷清风表扬了她,襄城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儿,“嘻嘻,做教师就做呗。”她像是想起什么来了,“幼娘明年也十三了,哥哥要她也做教师吗?”

    殷清风点了一下襄城的鼻子,“就你机灵。”他转向月眉等人,“明年新学期开始后,幼娘和妮子去教幼儿堂的孩子,月丽和繁星教算学,月眉和鱼娘教语文。

    明年够七岁的皇子皇孙们,单独一个班级,由月丽和鱼娘去负责原先那些孩子由月眉和繁星教导。但他们要增加新的学习内容。”

    要给阿弟阿妹和叔叔姑姑做老师的襄城很兴奋,“他们要学什么啊?”

    “地理和历史。”

    鱼娘道:“自古文史不分家,学文之人无不读史,但这地理”

    殷清风道:“如果你从长安出发一直往东直到大海,你会经过哪些州县?”

    鱼娘想了想,求助般的看向妮子。

    妮子能说出个大致来,但郎君既然有意要单独成立一个课程,必定有用意的。她说道:“还是请郎君来解惑吧。”

    殷清风冲他笑了笑,“我编撰的地理课本,除了山川河流等,还有城池、交通等内容,以后还要加上气候、民俗、物产、姓氏郡望、居民等。

    学习地理的目的,是让人们的视野不局限于一县一村,坐在家中就能知道这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说物产这一项。

    某县缺粮缺丝绸缺纸张,如果他手里有一本这样的地理,他就知道应该去哪里买了。

    再比如说,某人想远游,他就可以好好的计划这两年三年内都能去到哪里、能访问哪些名山大川、能欣赏到哪些民风民俗等等。”

    对于妹子们来说,“远游”是一个敏感的字眼儿。妮子有些勉强的笑道:“经郎君这么一说,还真有必要学习地理。”

    月眉心里也不好受,但她也是最支持殷清风的人。“郎君的意思是,以后梧桐学堂这边也要增加地理和历史喽。”

    “嗯。”殷清风道:“所以啊,元月这一个月我们都不会轻松,要挑选一些教师出来跟随你们一起学习这两个课本。等下一批派出去的学生,就可以在各地传授这两门学科了。

    地理的内容还相对简单一些,历史就不同了。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武德年,三千年的内容要学习。

    但我的课本可做不到事无巨细,只能编撰一些主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若是有学生喜爱历史知识,他们以后可以从别的夫子、别的典籍那里学到他们想学的。

    学历史,可以从古人身上发觉到他们是如何做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历史,可以懂得如何做人:哪些人是“谦受益”、哪些人是“满招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对普通人来,当某个征兆来临前,就知道某个朝代的国祚不会长久了,他就该想着如何保全他和家人的性命,或者是借机改变身份。

    如,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而对帝王来说,他是选择中兴皇权,还是坐视皇权灭亡。

    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对有志成为朝堂上肱股之臣来说,他要知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才能对于帝王来说,他要学会辨别哪些jian佞之臣、哪些是忠君之臣、哪些是有气节而无才能之臣、哪些是有才能而无气节之人,然后再决定用不用他们,如何用他们。

    学习历史,无论是一国一城池,还是一花一世界,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加从容。

    人总是急于争辩,淡然下来想想,一时之短长又如何?任何一个在当下看来丑恶不堪的人,在他的时间之上,他的历史之中,必定有值得体谅的地方。

    就像鱼娘刚才说的那样,自古文史不分家。孟子一书是当做“文”来读还是当做“史”来读?

    说它是“文”的理由是,里面阐述里孟子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更有修养、礼义、典章制度等的内容。

    如梁惠王下所述,孟子在向齐宣王讲述如何实行nn时说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说它是“史”,它具备里“史”的三要素:时间、人物和事件。

    孟子书中出现的事件有两种:一种是历史事件,比如汤征葛国之事,是夏朝末年发生的一起重要事件,它是汤接下来进行“十一征”灭夏战争的开端。

    另一种是君臣之间的故事。同样是在梁惠王下中记载的:齐宣王向孟子问询“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向齐宣王举了齐景公与晏子谈论君臣同乐的故事。

    对天下人来说,无论是“文”还是“史”,都有太多的内容要学习。若是还混在一起学,那可就需要一个人皓首穷经了。

    一个人的寿命有限、精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