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进京,接风
3月23号,小雪,下午6点20分。 张兴明和李淳,张立国一行八个人走出机场,坐上驻京办来机场接人的奔驰。 这次和以前又不一样,张兴明这次是做为全国代表来参会的,走的就是官身,相应的排场驻京办这边是一点也不敢少。 而且难得的是沈老爷子也过来了,他是提前来京参加会前会的,不住在驻京办这边,这是特意过来给张兴明撑腰来了。 这一晚老爷子相当高兴,整晚上笑声就没断过。 张兴明年纪小了,不适合在这种场合抛头露面,反正来的大伙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晚会是以为辽东代表团的名义搞起来的,除了几个亲近的人直接找到张兴明恭喜了一下,大部分人都以为是冲老爷子面子来的呢,不过也无所谓,只要能来,这就是情份,算在老爷子头上也一样,张兴明自然心里有数。 这时候国内比较流行冷餐会,也就是像国外那样的自助餐形式,大家可以随意走动聊天,会场靠里摆着吃食,随意拿用,不过没有来回走动的服务人员,倒酒啥的要自己走过去。 晚会开了一会儿,老爷子那边一些人就坐到一边去了,音乐响起,中间开始有人跳舞,年轻一点的聚在另一边说话,这种晚会,也是一个社交平台,是拓展人脉的好地方。 张兴明没事做,就和李淳几个人跑到餐区拿东西吃,他是真饿了,下了飞机到这会儿还没吃啥呢,就喝了点水。 李淳几个也饿了,在说这地方也没什么危险的,几个人拿了东西坐到一边餐桌上吃,张兴明自己端着盘子在这边移动着吃,看见啥就来一块,其实从上辈子,张兴明就喜欢这种自助餐,不用费心想吃啥点啥,都摆在这,看什么好了拿一块就是,方便而且能吃好。 驻京办这边的厨师还是相当给力的,不过也正常,一省的脸面啊,肯定是要弄的相当到位才行。 中国菜大部分其实不适合这种冷餐会,中国菜要讲究一个完整性,讲究色形器味。不过凡事就怕钻研,任务下来就得办,越来越多的领导喜欢上了这种自由的招待方式,不用一本正经,不用规规矩矩,说话也方便,谈事也方便。 正规的中国式宴席只要入席就限定了你说话的就定死在身边这两三个人了,其实真的不方便。 于是在一些大厨的努力之下,研究出了一批专门适应冷餐会的菜式出来,糕点,包子饺子就不说了,菜也做成一个一个的个体,吃的时候拿出来几块,浇点准备好的汁就行了,虽然做不到正菜那么入味,但想要好吃也不难。 也有热炒,青菜类的菜对形色要求不高,炒出来摆在那就行了。 张兴明这个一口,那个一块,这边一碗,那边一勺的围着摆餐桌吃,反正也没人注意这里,再说了,年纪在那摆着呢,也没人会说他不规矩。 驻京办的服务人员在摆餐桌这边服务,看着张兴明的样子就捂着嘴乐,主厨还过来问他想吃啥,要下去给他特意做一份,张兴明摇头拒绝了,就这么晃着吃,边吃边向乐得不行的服务员飞眼。 今天这边来了不少人,老爷子的面子还是够大,而且张兴明自身的影响事实上也不算小了,像这样的聚会就不会缺少年轻人,老辈人都知道这样的场合是年轻人交朋友拓展朋友圈的机会,所以一般都会带着后辈过来,或者是直接让后辈代表参加。 国内的太子圈在这个时候刚刚兴起来,经济发展了,对外开放了,权力稳定了,自然就会产生阶级,这些含着金子出来的小家伙们天生高高在上,想的比同龄普通人要多的多,而且接受的教育以及眼界也确实不一样,早早就知道了人脉圈子的重要性,自然对这样的晚会趋之若鹜。 这些人也是分圈子的,大概上是按年龄分,事实上家里的级别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你一个厅级家的凭啥和人家混一起玩?不自卑啊?当然也有例外,就是看顺眼了也没办法,但这种情况比较少。 这会儿场里的年轻人就分了三个小圈子,凑在一起说着话。 驻京办的整个二层就是宴会大厅,就是专为这种大型的晚会准备的,有接近两百来个平方大小,中间有四根柱子,把整个大厅分成了几块,最里面就是摆餐区。 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是在中间区活动,门口那边是级别较低的,那边守着门,领导们出来进去都能照个面,万一被哪双眼睛看中了呢,是不? 而里面这边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三个圈子分散又相融的聚在这边,有十几个人,有那么几个明显年长一点的明显是跨圈的,每个圈子都十分自如,成为三个圈子的接点存在,这样明显比较弱的这边也能和那边插上几句话了。说是弱,是指这边几个明显年纪偏小些,在相等的阶级圈子里,年纪小就没有话语权,谁让你生的晚呢。 张兴明随意扫了几眼就不在关心,一心吃自己的东西。李淳他们坐在另一侧角落里,那边明显坐着的都是保镖陪伴一类的人,也有那么十来个人,不过这些人之间没有交流,除了李淳他们几个在吃东西,剩下的都拿着杯水或者饮料静静的坐在那里。 刚吃了块鱼,浇上艳红的糖醋汁,吃的张兴明满口生津,回味了一下,伸手又拿了两块,鱼块已经去了刺,切成菱形,外面包着库,炸得金黄金黄的,咬起来却感觉不到硬,反而很酥软,浇上汁,咬一口满口鱼香,酸甜适口,很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