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在线阅读 - 第两百一十八章对策!

第两百一十八章对策!

    因为这等若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太史慈拖入到兖州的战争泥潭当中,而且刘岱又与太史慈不合,所以到时肯定令太史慈颇为难受。至少刘岱就绝不会领太史慈的情。更何况还有袁绍手下的一干人等对其进行挑拨,若是太史慈和刘岱还可维系下去亲戚的关系,那才是奇迹。

    一方面要保住兖州进而控制兖州,一方面还要协调好与刘岱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点想想就令人头疼。

    同时渤海的袁谭和徐州的陶谦配合行动,要拖垮太史慈并非是难事。

    田丰最后补充道:“最好在太史慈回到青州前实现这个主意,这样一来,太史慈连青州都没有回去机会,那么袁谭公子在青州的活动就更加有把握了。

    袁绍闻言,连连点头,看样子是完全地兴奋起来,起身道:“兖州、徐州、渤海三面一齐行动,哼,我就不相信太史慈可都应付得来。”

    众人巴结地笑了起来。开始忍不住算计着未来的辉煌战果。

    而此时,在返回青州途中的太史慈绝没有想到日后竟会有如此多的麻烦在等着他。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日后,返回青州的途中。

    中原的天气一天比一天暖,燕子呢喃,小雨倾斜。

    不过太史慈的心情却像天空中压得很低的云层一样高不起来。就在刚才,从还未散去同盟军那里传来了消息:刘岱杀死了乔瑁。

    太史慈难过的不是乔瑁的死,而是自己的疏忽。

    一直以来,太史慈始终把刘岱杀死乔瑁当成了必然发生的事情,而且一直抱着看客旁观的心理不去理会这件事情。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太史慈才惊觉原来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

    据太史慈所知,现在东郡太守桥瑁一死,东郡马上就会被一直纵横不倒的黑山军所攻击,兖州马上变得不安稳起来,这对太史慈绝对不利。

    所以太史慈现在十分的犹豫,到底要不要现在掉转行军方向直奔东郡而去,若是从稳定青州的目的来说,这是绝对必要的;但太史慈却觉得这也是间接地帮了刘岱一个大忙,为他扫平兖州的异己势力。

    若是别人,自己大可以厚着脸皮在占领东郡后赖着不走,但刘岱不同,这老小子是自己的大舅哥,做什么在大面上都得过得去才行,最关键的是刘氏宗族因为他太史慈的关系现在在青州有着无比的影响力,若是自己与刘岱的关系一个处理不好,马上就会引起青州的动荡。所以太史慈现在颇有投鼠忌器之感。

    哎,要是郭嘉在此就好了,定可为自己分析出来这事情对自己的利弊得失,不过现在这也只能想一想了。

    看着太史慈皱眉的样子,闻讯而来的廖化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良久,太史慈长叹一声,觉得非常头疼,高顺此时正掀帘而入。

    太史慈看见高顺,心中舒服了一点。

    自己还未说话,高顺却面色凝重道:“真未想到,大公子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太史慈点了点头道:“现在这事情已经发生,多想无益,我现在想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出兵东郡,控制这种混乱的局面”

    高顺闻言大惑不解道:“主上可否告诉属下为何我们要出兵东郡”

    太史慈闻言惊觉,这才想起黑山军攻击东郡的事情应该还未发生,高顺当然不明白自己的意图了。

    不过自己可说这件事情是历史上千真万确发生的吗那岂非成了未卜先知,不把别人吓着才怪。

    太史慈脑筋急转道:“这是为了防止黑山军趁火打劫,攻占兖州。”

    高顺等人恍然,纷纷点头。这事情就像是徐州现在正在进行剿匪战一样。毕竟诸侯出兵在外,各地潜伏已久的黄巾军余部就会乘势而起。

    当然徐州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陶谦有能力剿匪,不过他却不想耗费自己的实力,才有了请太史慈出兵剿匪的事情。而且还惺惺作态装模作样出兵参加同盟军,仿佛抽空了徐州的军队般。

    不过这事情正中太史慈下怀,否则太史慈当时实在是没有出兵谋夺徐州。面对陶谦的请求,太史慈乐得装糊涂,仿佛像一点也不知道陶谦的意图一般痛快地答应了。

    当然现在陶谦一定会为自己引狼入室的行为感到非常的后悔。

    但太史慈现在无暇顾及陶谦的感受,他现在关心的是东郡问题。

    不过在太史慈解释完为何要出兵东郡的原因后,高顺更加感到奇怪地看了太史慈一眼道:“属下还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主上。”

    太史慈点头示意要他问。

    高顺沉声道:“主上勿怪属下多言,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反正属下在初听此消息的时候感到非常的震惊,想不到大公子竟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说罢转过头来看向其他人,廖化等人闻言无不纷纷点头,表示深有同感,太史慈听得莫名其妙,不明白高顺说这些有何意义。

    高顺又道:“可是属下却从主上话中听不出吃惊的味道,仿佛早就已经料到会有今天这种事情发生似的。”

    太史慈心中好笑:这有什么,难道我就不能把吃惊藏到心中吗

    高顺见太史慈不以为然的神情,沉声道:“若是主上已经早料到这事情的会发生,就决不该任其发生才对。”

    太史慈大感奇怪,不禁问道:“有什么话高大哥请直说。”

    高顺沉吟了一会,才显得颇为犹豫道:“主上勿怪,依属下看来,以才智论之,主上在大事上的决断高人一筹,但观人细致入微和临场谋划的能力不如郭嘉先生”

    话才说到这里,高顺就觉得自己的后背被人用手点了点,回头看时,原来是杜远一脸焦急地看着自己,显然为高顺的直言而感到焦急和担心。又一抬头发现太史慈正含笑地看着自己,吓得连忙低下头去。

    太史慈看在眼里哑然失笑,这个杜远还真是有趣。

    要是自己没有接受别人批评的胸襟还谈什么争天下,那岂非变成了袁绍之流

    太史慈摇头失笑道:“杜远你在干什么为何要阻止高大哥说下去须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世界上哪有无所不能的全才以孔夫子的贤德也要五十岁的时候才可天命,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学习哪有穷尽的时候扬长避短、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是做大事的人应有的心态。昔日高祖刘邦治国之才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之所以可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的用人之才过于常人,我虽然座领青州,但决不会自大到自以为无所不能的地步,高大哥说的本就没错,杜远你紧张个什么劲”

    看向众人道:“高大哥今日的行为就是你等的表率。”

    众人哄然称是。

    高顺眼中闪过感激的神色,深深一躬道:“主上的话令属下诚惶诚恐。如此属下就畅所欲言了。”

    顿了一顿道:“我的意思是大公子杀桥瑁的事情出乎郭嘉先生的意料之外,却被主上料中,难道主上就没有察觉到这其中的不妥吗”

    太史慈被这句话代入到了深思中。

    是啊,为何郭嘉会没有察觉到这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

    那即是说郭嘉认为刘岱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动桥瑁,可如今事情偏偏发生了,这就证明在自己走了之后刘岱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令刘岱如此毫无顾忌。问题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高顺显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两人面对面皱眉苦思起来。其他人当然不明白两人为何会突然陷入到沉默当中,没有在旁边做闷葫芦。

    杜远张了张嘴,像是要问什么,但却又问不出来,只好把嘴闭上。

    太史慈的心中却在此时冒出了袁绍的影像。

    原来如此

    太史慈抬头看向袁绍,后者心中生出感应似的失声叫道:“难道是袁绍”

    太史慈点头道:“看样子只有这种可能了。”

    徐盛一直低头不语,此刻也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袁绍在挑动大公子攻击乔瑁。”

    太史慈心中懊恼道:“这事情是我疏忽了,原本在几天前我们就看出来了袁绍在利用自己的权力打击异己,也知道扣押刘岱粮草的人是袁绍,可就是没有想到这其中的麻烦这么大。”

    太史慈原以为刘岱杀死乔瑁不过是私人恩怨而已,谁能想得到这其中竟然有袁绍的阴谋。

    仔细想一想,刘岱贸然杀死桥瑁对他实在无半点好处,刘岱既然敢这么做,背后没有人支持才怪呢感染刘岱全无忌惮的人除了袁绍还有谁

    袁绍既然敢这么做,背后一定还有厉害的杀招,想一想他手下的田丰等人,哪一个是易与之辈问题是袁绍对付自己的后招到底是什么

    心中烦躁起来,太史慈长身而起,在大帐中踱来踱去。

    高顺看着太史慈断然道:“主上,为今之计,我军应该马上开往东郡,若是主上的猜想没有错误的话,黑山军和大公子将会有一场大战,最后渔翁得利的恐怕会是袁绍。东郡一失,袁绍就多了窥望兖州的一块踏板,对我青州是在不利。”

    太史慈哪里不知道这严重的后果,刘岱根本就不是袁绍的对手,只会让袁绍算计。而且刘岱喜欢轻敌冒进,而他今次的敌人是有名的黑山军,只要想一想于毒和张燕的利害,太史慈就觉得事情越发的不妙。

    可是问题是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袁绍这只黑手,自己现在这么简单的出兵肯定是落入到袁绍的算计中,哪有明知是陷阱还要去钻的道理

    就在这时,帐外亲兵却匆匆而入道:“将军,郭嘉先生有书信到”

    太史慈在愕然中更多的是大喜,连忙把书信接了过来,展信观看:

    主上:

    相信您已经猜出大公子攻击乔瑁的事情是袁绍在背后捣鬼,不过主上万不可亲自出兵东郡,否则就会落入到袁绍的算计中。

    经过此次诸侯会盟,其他诸侯已经对我青州忌惮非常,时至今日,隐藏自己的实力已经全无意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众诸侯议定后联起手来对付我青州。袁绍现在的行动就是开始。

    依属下所见,要扰乱我青州无外乎内外两手而已。

    现在看来,大公子一定是被袁绍利用,主公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引起青州内部的动荡,因此主上应该把大军交给高顺将军,马上返回青州,令高顺将军在兖州境内潜伏,静观其变,必要时可对大公子进行救援,但以保存实力为主,但没有必要硬拼。既不去为大公子去当那便宜先锋,也不去触大公子的霉头,准备在兖州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以青州今日的人力物力财力应该毫无问题,此其一也,谓之治标。

    其二,主上在返回青州后应当改革吏治,变化青州的用人制度,不可令世家大族一味的把持地方权力,临淄稷下学宫现在想必已经人才济济,主上应可从其中挑出可堪大用的人物。此乃治本。当然这事情非我郭家所长,有管宁先生在,一定可找到稳妥的办法。

    如此,则青州内部可定,那么外敌又何足道哉

    太史慈看到这里,感到大为惊讶,没想到一向只留意于军事的郭嘉居然会提出改革官吏选拔的建议。

    其实这问题当然好解决,只要在青州实行科举制度即可,问题是太史慈一直苦无借口,随意地废除举荐制度只会激起世家大族的不满。甚至一直到现在,太史慈都没有一个稳妥的办法可实行自己的主张。

    摇摇头不去想他,自己也非是搞内政的行家里手,这事情还是交给管宁去cao心吧。

    不过这应该是郭嘉说的内部问题,还有一个外部问题没有说。

    于是又低头看去,只见信上写道:

    主上一定奇怪属下为何要您马上返回青州,这则是出于对外战争的考虑,依属下看来,既然袁绍在还没有解决掉冀州的事情的时候就开始对付主上,那么袁绍已经和一些人达成了协议,要共同对付主上,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徐州刺史陶谦,若是陶谦在见识过我们青州军的实力后仍然无动于衷,那岂非愚蠢到极点

    另外袁绍的大儿子袁谭现在屯兵渤海,主上不可不防。

    如果主公亲自主持对东郡的战争,那么就会被拖在兖州,观今日之青州,管宁先生短于谋略,王豹将军只易守城,臧霸大军在外,世家大族各怀鬼胎,若是主上不马上回到青州,青州无主事之人,岂非险哉

    更何况主上的新五德终始说早已经触动了青州许多人的利益,这些人一旦与袁绍联合起来,到时内外交困,将会对主上十分不利。

    总而言之,主上现在返回青州有三点好处:其一,可稳定青州局势,其二,可实现酝酿已久的改革,其三,可为我青州的对外扩张做出具体的计划,望主上明察。

    尤其是第二点,主上不是一直以来找不到借口推行改革吗今次回去索性秘密一些,任青州那些居心叵测之辈闹上一阵,然后主上再以雷霆万钧的手段扫除异己,这样就可以扫平叛逆为借口推行改革,看那个人敢提出异议

    太史慈看在这里不禁呵呵大笑起来,心中的郁闷完全消失。

    这个郭嘉不愧是三国鬼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