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他改变了大明在线阅读 - 12.李华宇

12.李华宇

    渤海和黄海入冬后,风浪也会变大,东江水师在农历十月初就会结束所有任务,离开会封冻的旅顺,返回山东地界。

    东江水师在山东的基地,朱皇帝早前就大笔一挥就直接点了另一时空北洋水师的基地刘公岛。

    这里是天然的深水港,还有刘公岛靠外海一侧作为防波堤,可以说是极佳的军港。

    这座岛屿是前登莱巡抚陶朗先派遣居民才有了点人烟,在岛上本来设了点军队看守,不过现在这些军队都被撤走,由东江水师接管了这里,并派出大量人手对内侧的进行了一番抢建,修起了一个大型的军港,作为东江水师冬季停泊和主要检修港。

    在西历九月过后,李旦的船队很快随之从福建出发,按照皇帝给他的海图以及规划的航线,趁着最后一波的偏南季风,将朱皇帝买的一堆船只武装押运到了刘公岛。

    带队的是福建最大的海盗,李旦的弟弟李华宇,在快要接近港口时,他开口说道:“这船加上了许多泰西船的帆式,行船是稳了许多,皇上手下有造船的行家。”

    普遍设置了桅杆前后支索与几根侧支索。增加首斜桅和前支索帆,第三根桅杆装斜桁帆,主硬帆上再加顶软帆,船身则是工匠们自由取的样式,福船有,广船也有。说实话,要分辨一只中式海船,也就是西方人说的戎克船,到底是福船、广船还是鸟船,也挺困难的,不同的船匠总有自己的风格,有时候一些人甚至会混搭。

    他手下的头号打手黄三一脸不以为然地说道:“朱家皇帝富有天下,手下岂能没有几个造船的能人。”

    “慎言。”

    “船主何必这般畏畏缩缩,俺们又没到山东地头。”

    李华宇闻言只得笑了笑,不再纠结手下对皇帝不敬,他们这些人,在海上跑多了,对皇权总没有太多的敬畏。

    看见前方东江水师的巡逻船只,黄三抱怨道:“总算是快到了,朱家皇帝手下虽有能人,但太这人也过轻我大明的船匠,他怕是以为什么都是泰西的东西好。这许多船,都用了泰西夹板大船上的船舵,船舵不能升降,便害得俺们在许多地方都不得靠岸,这一趟跑得也辛苦了许多。”

    这些海盗们,和西方人打交道多了,对朱皇帝的改进是一点都不陌生。

    “你这便不懂了罢,水师的船又不必去那些水浅的小港,用这不易坏的泰西船舵,方才是正理。”

    这批船只,在朱皇帝的强制要求下,其中大部分都采用了西式的枢式固定船尾舵。

    中式升降船舵的好处是可以进入浅水区,但是容易坏这点非常的坑,今年的库页岛之行,由于有船的舵在海上坏了,更换船舵的时候还死了不止一个人。

    这批船只都是跑特定航线的,未来只会在旅顺、刘公岛和黑水港等地停泊,这些地方现有的港口水深条件就不差,中国沿海深水良港多的是,整个舰队都搞成只能停泊在浅水区实在没必要。

    这批船,船身长在7丈半至11丈的中大型船只,排水量差不多是120吨至500吨。虽说大明对船只大小有限制,下达了不准民间造三桅以上大船的禁令,但到了现在,这种禁令也没几个人当回事。

    船舵和这些简单的改进,都是朱皇帝取了中西船只的优点,强制要求福建和广东的船厂按要求建造,以他们的水平造西式夹板船一时造不来,对中式帆船做一点微小的改进还是没有问题的。

    值得一提的是,朱皇帝还发现,倭国人现在的朱印船也有朝这方面改动的趋势。

    在朱印船贸易开始的早期,倭国人一般是直接购买广船。使用广船多年,他们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开始学习中西船只的优点,改进造船技术。

    倭国与欧洲人的接触比中国更深,倭国仙台藩在西班牙人和幕府船奉行的指导下,于西元1613年,建造了一艘300吨的盖伦船圣约翰洗礼者号,并于当年派人用这艘船经过墨西哥、哈瓦那、古巴、西班牙,于1615年到达了意大利的罗马,一路拜见了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

    不过,德川幕府很快就因为天主教的问题,以及担心各藩与欧洲人交往利用贸易扩张实力,禁止了和西班牙方面的来往,这艘盖伦船也是到目前为止倭国建造的最后一艘西式大船。

    李旦家的船队,很快在刘公岛靠了岸。

    李华宇看着刘公岛内侧靠近威海卫一侧的众多码头泊位,不由感叹道:“天子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啊,这处小岛,去岁怕还是没有这般多的码头。”

    “当今这位,银子可是真多啊。”

    李华宇上岸之后,很快看到登莱监军吴怀恩,他虽说不认识这位公公,但也清楚,整个山东地界上唯一的内廷大佬,也只有皇上跟前的大红人吴怀恩,这让他不由有些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