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移民全球在线阅读 - 第五百八十四章:我们的航路(四十)

第五百八十四章:我们的航路(四十)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五百八十四章:我们的航路文温骏轩辑尘埃兆斌毛毛

    郑成功与郑芝龙父子,在明亡清兴之际的不同选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公元1646年,在清军入关后的第三年,善于把握风向的郑芝龙再次做出重要的政治选择,归顺了清朝;郑成功则成为了明朝复兴最后的希望。客观的说,在每个王朝更迭之际,无论是郑芝龙还是郑成功的选择都很正常。很多时候,即使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标准来要求,你也很难正确评判一个服务于两代王朝者的忠jian。正因为如此,清王朝在修史之时,才会开创性的单列了一个《贰臣传》。悲剧的是,由于郑成功的关系,郑芝龙甚至没有机会被列入“贰臣”之列,而是与吴三桂等人一起列名于《逆臣传》。其在大历史层面,整合中国东南海上力量的贡献,同样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

    每一次中原王朝遭遇北方马上民族入侵之后,中央之国几乎都会阶段性的出现南北分治状态。对于马上得天下者来说,一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在战术上适应江淮流域纵横交织的水网。与历代王朝更迭不同的是,长江这次没能成为替明王朝续命的天险,取而代之的是海洋属性的台湾海峡。事实上,郑成功并不是第一个试图依托海洋,挽救没落王朝命运弄潮儿。在南宋王朝的最后时刻,渡海前往越南建立复国基地的想法,一度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无论从天时、地利,还是人和角度看,这种想法在当时都不具备可cao作性。最终为世人留下的,只有“崖山之战”后的悲凉。

    无论以中国人所尊崇的“忠”文化层面来看,还是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气节角度,以及将台湾纳入中央之国版图的贡献来说,郑成功的历史地位都是无可质疑的。相比之下,出身郑氏集团,后来帮助清王朝完成两岸统一的施琅,则成为了一个争议人物。点评这些历史人物的是非,并非我们今天的任务。只能说在历史的洪流中,郑氏父子以及施琅的选择,并不应该简单被看作他们的选择,而更应该被视为类似抉择的代表。

    客观上说,即使郑氏家族全部选择追随郑芝龙,台湾海峡依然有可能成为博弈的战场。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清王朝的不信任。鉴于清王朝的异类出身,以及“剃发令”的高压推行,这种不信任感的存在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反抗者们认定,他们在海上有足够的优势。这种优势,即来源于环中国海贸易的经济贡献,更取决于地缘政治上的退路。

    所谓地缘政治上的退路,指的就是台湾岛了。对于郑成功所代表的东南反抗力量来说,台湾岛和台湾海峡,是其敢于直面北方压力的资本所在。相比之下,代表西南抗清力量的南明永历政权,虽然也能够依托险峻地形进行抵抗,但总得来说没有东南抗清力量那么有地理优势。将中南半岛诸国,视为退路的想法更是不具可cao作性。这使得南明政权在西南的存在,较之在东南的抗清力量,要更早退出历史舞台。

    郑成功是在公元1661年发动台湾之役的。在此之前,其领导的以金门、厦门为基地的东南抗清力量,一直在从浙南到潮汕一线的沿海的军事对抗中占据优势。然而无论是期望收复中原,还是形成南北分治格局,做到这点都是远远不够的。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富庶的江南才是必须拿下天王山。对于依赖海外贸易提供资金的郑军来说,控制江南这个最重要的丝绸供给地的诱惑同样巨大。公元1657-1659,郑军先后三次由福建沿海起兵北伐,并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一度沿长江而上,进逼江南的门户——南京。

    尽管这三次北伐都遭遇了失败,但郑军在东南沿海的海上优势依然存在。要知道,即使在北伐失败之后,郑军依然在厦门全歼了乘势进犯的数万清军水师。从战略上看,如果同时期以云贵高原为基地的南明永历政权,能够稳定住并反攻四川成功的话,那么郑军再图江南,并形成南北分治局面并非没有可能。即使抗清力量内部无法统一,亦有可能形成三国分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