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温晓晓的运气
羡州宜尚酒店, 深夜十二点, 陈北看了温晓光给他的所谓的计划书,整体看下来感觉有十二个字:格式混乱不堪!内容才华横溢! 这份长达四十八页的文件里,他系统阐述了为什么这种品牌文化的衬衫卖的出去,为什么电商和直销在这两年突飞猛进,为什么年轻人认可这种品牌文化以及通过怎样的营销思路推广自己的品牌文化。 虽然其中还带着一些缺乏经验的人对于真正的公司管理与运营的想象和臆测,也不可避免的多了些失真与过度理想化的细节,但就整体思路而言,他对于自己创办优客良品的背景、思路和发展空间都做了非常高瞻远瞩的思考。 除了有一点,陈北很怀疑。 温晓光在计划书里详细论述了自己对于b2这一块的看法,他认为在某些细分领域,国内一定会出现一家甚至多家百亿美元规模的公司。 所以在阿狸巴巴没有关注到的某些细分领域,机会很大。 陈北不是不相信这个判断,他是不相信能诞生百亿美元规模的大公司,电商已经被巨人握在手里了。 其实他想的也没错,因为阿狸珠玉在前,这一行的确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但实际上温晓光对于这次的创业的最后归宿……还没有提过。 不是他要瞒着,而是他也想走一步看一步。 有可能会当成一个事业来做,更有可能卖掉。 要说概率,两个都有机会, 当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与其在巨人的淫威下起舞,不如换个舞台。 至于为什么现在选择了这一行,原因也很简单————直销和电商在09年爆炸发展,凡客则在2010年和2011年之交估值达到巅峰。 那个数字是:50亿美元。 50亿, 美元。 移动互联网的确是一个美妙的彼岸,但同时也是一个惨烈的战场。 眼下,他还不能进去。 仔细想一下,十年之间起来的公司,哪一家不是在拼了命的烧钱?送外卖的,打车的、共享单车,全部都是。 且与传统互联网那种一扩散就占领整个网络不同。 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本地生活服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先天不足——网络效应不强,需要逐个城市扩张。 什么美团打车进驻哪儿哪儿了,这背后都是钱。 可是又不怎么赢利,只能不停的融资,abdef甚至g轮,ofo都抵押自行车进行借债融资了。 即使企业还活着,但创始人的股份早已经降到了个位数。运气不错的话能是最大的个位数,9。 如果依旧不能赢利,那到底怎么办? 接受收购。 再回过头来看,个位数的股权能卖到多少钱?15亿人民币?或者20亿人民币? 在没钱的时候搞这些,不可避免的会为了生存一轮又一轮的以‘被低估的估值’融资。 那不就是‘打工仔’么? 温晓光不想当打工仔。 所以他要等有钱了再去。 陈北来来回回看了两三遍,随后打电话到中海。 他有个朋友,姓王,名王浩阳。 “喂,浩阳,是我。我记得上次你提过,湖安区那边有房地产企业和政府一起开班的创业中心是吗?” “大哥,这都几点了……”王浩阳抱怨一下,然后说道:“是有一家,怎么了?” “你明天帮我去看一下,租两间房。” 王浩阳瞬间从出租屋的床上坐起来了,“哥,你休息完了?要开始了?” “是的,要开始了。” “太好了!不过,咱没必要在湖安区a,我知道另外一个地方,环境更好!” 陈北眼睛看着文件,内心毫无波动,“不换了,这个区好大学多,他应该会在这儿上学。” “谁?” “回头告诉你,你先把地方找好。” 一切好像都在快马加鞭。 因为网站的开发还要一些时间,建一个简陋的很简单,但当正经事而不是建着玩的话,至少还是要两三个月的。 温晓晓在家里把行李打包好, 温晓光像个大爷一样,趴在阳台吹吹风,很快他就会离开这儿了。 心里有些期待, 比大学生活期待的多的多,因为大学的那种节奏他在熟悉不过了。 不久后,有人敲了他家的门。 “我来开吧,”温晓光看姐姐忙着收拾行李,他主动去开了门。 入眼是一个塑料袋。 “我买了几样熟食,一起吃吧!” 是温晓晓的好朋友,那个叫丁巧仁的小姐姐,她可喜欢温晓光了,每次都要把他看个精光。 “进来吧,巧仁姐,晚饭做好了,等你呢。” “别跟我说客气啊,我是怕晓晓煮的不好吃,所以带了菜。”丁巧仁喜爱开玩笑,也会犯花痴,是个挺乐观的女孩。 “巧仁,你终于来了,等你半天了都。” “我看看,”丁巧仁围着客厅的两个大箱子转了一圈,“你们是真的要背井离乡啊?就这么抛弃我了?” “又不是不回来,中海不远,我和我姐有空就会回到羡州的。” 丁巧仁冲温晓光打起大拇指,“小弟弟,你棒棒哦!” 因为要走,所以其实是找她来道别,过些天高考成绩出来,温晓光可能还会回来,但他姐就不一定了。 吃饭的时候。 丁巧仁攥着筷子问道:“你们去中海以后,准备干什么?” “晓光开了个网站,我去充电。” “以前没发现你这么大能耐啊,”丁巧仁疑惑的看了看他,“这才多久,摇身一变成成功男人了。唉。” “叹什么气啊?”温晓晓问道。 “觉得心痛,这样又帅又成功的男人不知道便宜了哪个小姑娘,我是不指望了,但晓光,你要记得认识了优秀的男人一定要介绍给我。” 温晓光愣了愣,心里想着,巧仁姐就是厉害。 “好…我一定帮里留意。” 丁巧仁撅着嘴巴,“我迟迟无法接受,你俩是大富豪的事实。晓晓,这个过程你什么心情?” 温晓晓讲:“就…越来越觉得这小子不是熊孩子了。” 温晓光:“……” “我是真没想到表情包那么值钱,早知道我也学点绘画,搞他几个。” “幸存者偏差罢了,这个行业不太好,还是不要尝试了。”温晓光吃着菜说道。 “幸存者偏差?”两个姑娘同时疑惑。 他咀嚼后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盟军想要给战斗机的一些部位加厚护甲,经过统计发现,飞回来的飞机机翼中弹比较多,按照逻辑来说因为机翼中弹多,应该给机翼加护甲,是么?” 两个姑娘点头。 温晓光却摇头,“错了,应该给中弹比较少的部位比如机舱加护甲。” “啊?这是为什么?” “因为机舱中弹的飞机大多都没有飞回来。” 丁巧仁恍然,“卧槽,一想还真是!” 温晓晓默默地看戏,她已经习惯了弟弟对旁人的智商和知识碾压,你有时候搞不懂他的渊博。 “你这个脑子,难怪你一鸣惊人,听晓晓说,确实赚了不少?” 温晓光点头,“算是吧。” “要是我也想像你们一样,我要怎么做?” “e…因素很多,我想最重要的是还是坚持,懂坚持的人再稍微聪明一点,做什么都不会太差。” 丁巧仁问:“你呢?你是聪明多,还是坚持多?” “我?”他摇着头笑了笑,“我应该算是运气特别好再加上一些聪明的,运气很重要的,你看温晓晓。” ‘噗嗤’丁巧仁捂着嘴笑了起来。 姐姐很不乐意,质问他,“你几个意思?” “没什么,打的好不如排的好,运气来了,谁也没有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