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 一五计划(上)
共和院大议的召开,几乎在各府县都非常受关注。这是大明在治政方面的新尝试,而且体现了大明皇帝朱慈煊真正以民为本、爱民如子的心态,虽然百姓们对于多出来的共和院尚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但是共和院大议上要披露的各种信息,对于骨子里就非常关心时事的国人,还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早在光复皇帝登基的时候,他就亲自在大明日报上发文什么是大明应该完成的任务,中写道:“我们完成了复国,将鞑虏赶出了中原,报了上百万同胞生灵涂炭的血仇。但是这只不过是作为大明皇室子孙,作为守护华夏文明的代表应该做的事情。当朕坐在顺天府太平宫之中,一个人进行思考的时候,都不曾敢忘,光复中华绝不是朕作为大明皇帝的功绩,而是功绩的基础和开始。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如何建设我们的国家,惠及黎民众生,让大明强大繁荣,不再出现外族凌辱,乃至杜绝王朝兴替引发的动乱这样的事情。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只要人民安居乐业,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就能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一波又一波白明修进行的舆论准备,马恩和王夫之这一批启蒙思想家不断地锤炼着新的思想,这些都给白明修接下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百姓们,乃至传统的知识分子都开始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南明能够复国,是因为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便能够有更充分的后勤补给,有强大的武器装备。而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就是发达的科技,这一切来源于知识的学习传播,也来源于产业的实践。 方法论一旦明确之后,凭借着大明庞大的文人阶层,很快地就能跟上形势。 近几日的报纸,基本上一送到报摊,就会被蜂拥而来的民众抢购。甚至许多人都不怎么认识字,但是报纸几文钱一份也很便宜,也不知道谁开始传的,这种大事的报纸是具有收藏价值的,以后传世了,是能卖钱的。加上现在家家户户的小孩基本都要去上学了,就算自己看不懂,家里也有人能看得懂了。 上海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周从文看着外面报摊被疯抢的样子,也是摇摇头。他现在是不自己买报了,因为图书馆是各类报纸都要订的,他是直接在图书管里看报。 今日的大明日报是加厚的,印制了大量有关一五计划的内容。周从文对此很感兴趣,赶忙摊开报纸来细细研读。 “小周,在呢。”这时候一个衣着颇为华贵的青年走了过来,拍了拍周从文面前的桌面。 周从文一看来人,说道:“朱先生,你借的那两本关于机械的书,快要到日子了,可是要来还书?” 来人正是朱家宗室的朱雍榕,定居上海之后,朱雍榕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他的江南皮革厂做的皮包、皮鞋之类,在北方乃至海外都销量很好。他也不是个安定的性子,想着在开拓一点什么生意。这个念头,基本上掌握一门什么手艺,工业化生产一下都能赚钱。朱雍榕觉得自己本事不大,前后在澳洲和上海的两次创业都成功了,并未让其自信自满,而是让朱雍榕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