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宋好官人在线阅读 - 第七百二十九章:报复

第七百二十九章:报复

    章惇话里有话,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好嘛,这才是宰相手段,一出手就是一顿乱打,打得安焘都心怀揣揣,哪怕安焘是章惇一党的!

    赵煦也明白了,这是要找替罪羊啊!

    “善,朕还记得,治河不力之人乃是吴安持、李伟等,朕欲贬之,诸卿有何异议?”赵煦想平息事端,也为了保护张正书,只能选择干掉吴安持等人了。毕竟,吴安持不是赵煦的人,也从来没有和赵煦一条心过。赵煦之所以先前坚持东流,也不过是高太后丢下的烂摊子。事实上证明,高太后和司马光错了。

    赵煦在这件事上又证明了自己的“高瞻远瞩”,证明了高太后和司马光的“鼠目寸光”,他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贬,一定要把这几个人贬官!

    不把他们贬官,哪里体现得出赵煦有“先见之明”?

    看,高太后、司马光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唯有赵煦推翻他们的一切,才是带领宋朝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

    有了这个理由,吴安持、李伟等一干支持东流的官员,是要贬谪!

    “那些支持北流的大臣,要不要重新给个待遇呢?”赵煦的心思活泛起来了,做皇帝不容易啊,要平衡朝中的文臣武将,还要想着对国家有没有利。考虑到每一个文臣的性格,彼此之间的矛盾,才能掌握好朝堂,做皇帝实在太不容易了。不过嘛,想做亡国之君也行的,由着性子乱来就行了。比如赵佶,比如崇祯,都是样板。

    明白了赵煦的意思,这句话说出来等于就是:朕意已决,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在场的都是官场老油条,对于这潜台词是门儿清,自然不会反对。

    毕竟谁治水的,河堤决口了自然是要承担责任的。

    现在很明确了,张正书修的河堤没有决口,反倒是之前修了八年未见治河成效的吴安持,和修好了河堤,靡费巨万却仅仅只坚持了五年的王宗望,这些人都该追究责任的。但是嘛,王宗望命好,他死在了前头,逃过了一劫。但是吴安持、李伟这两个力主回河东流,甚至借修软堰之名暗修硬堰,罪不可赦。

    那么,贬官是最好的结果了。难道赵煦还要祭出砍刀,将他们几个全都“咔嚓”了不成?

    所以,朝廷上下意见很快统一了,找到了这个替罪羊。

    吴安持、李伟为自己的决定负了责任,流放千里。

    但是,这事还没算解决。大宋朝堂对黄河北流的最大忧患,就是黄河失去了水上长城的作用。不用说,在宋人的眼中,长城就是拿来防御的。要是长城不防御,那要长城干嘛?可赵煦经过张正书的点拨,已经找到了威胁契丹人的办法,对于黄河复北流也没有那么抵触了。

    且不说黄河下游宽达六七百步远,换句话说已经是差不多四里之远了,下游又没有大桥可以通过,契丹人怎么可能大肆渡河呢?

    再说了,骑兵过河,也不可能从下游泅渡的,水太深了,骑着马都能没过身体,甚至河底还深达十数米。再加上河底的淤泥、水草,契丹人又多不识水性,那就更不可能骑马渡河的。要是摆渡的话,那肯定会掀起水战,大宋的水师未必会怕了契丹人。再不然,半渡而击总该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