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昌明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恩威并施受重用,特殊使命神机营

第十五章 恩威并施受重用,特殊使命神机营

    驸马?皇上让他当驸马?杨乐被这位木匠皇帝的这番话吓了一大跳。噗一下跪在地上:“臣……不敢高攀!”

    “你为何不敢?朕说你是驸马,你就是,怎么,你敢抗旨?”

    “臣不敢……臣的意思是臣……不配!臣出身低微,配不上公主殿下!”杨乐说道。

    说真的,对于朱兮兮,杨乐并没有电视上演的那样一见钟情,只是略有好感而已。不然的话,如此好事,他怎会拒绝?

    “哦~”熹宗轻哦了一声,对杨乐道:“嗯,爱卿所言有理。”紧接着,他对身旁的小太监说道:“承恩呐,传朕旨意,赐杨乐宫中行走御牌,授同进士出身,即日起擢升神机营营长,负责协助卢象升将军守护京城,你带他去神机营报道吧。”

    “嗻!”这位小太监名叫王承恩,二十几岁的年纪,长得眉清目秀,一双眼睛散发着精光,一看就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太监。

    王承恩在历史上多有评说,他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那一天,陪伴着崇祯皇帝一起登上煤山(景山),崇祯皇帝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而他则在杀死十数人之后,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后来的顺治帝曾亲自为他的忠心护主题词:“贞臣为主,捐躯以从。”

    所以,杨乐对于王承恩这样的忠贞宦官也是十分褒奖的。

    “杨大人,跟我来吧。”王承恩十分和气地说道。

    “谢皇上。”杨乐跪地谢恩,双手接过王承恩递过来的一块可以出入宫禁的玉牌,然后随着他退了出去。

    ……

    杨乐跟在王承恩的身后,出了养心殿,越过乾清宫,最后来到午门前。

    王体乾快步从午门后的阴影里走出来,苦着脸说道:“杨大人啊,咱家可终于等到你了。哎呀~临走之时,不是不让你乱跑嘛,咱家差点儿都让你连累了!”

    “王公公……抱歉了,我也不是有意的。”杨乐躬身行礼,他在皇宫里乱闯乱走,虽然结识了朱兮兮公主,却差点儿酿成大祸,作为杨乐的引路人,王体乾自然脱不了干系。

    “好了,咱家奉了娘娘的旨意,在此等候你多时了!”

    “王公公,那……能不能打轻点儿?”杨乐虽然知道皇后的十廷仗处罚该执行了,但一想到被打屁股,杨乐浑身不自在。

    “杨大人,你误会啦,公主殿下亲自为你求了情,你那十军棍暂且记下了。皇后派咱家专门过来告诉你一声。”

    “额~不打了?”杨乐惊愕地询问道。

    “嗯呐!杨大人呐,你真乃高人啊,第一天进宫,就攀上了公主。牛啊~”王体乾感叹着说道。

    杨乐苦笑道:“都是误会。其实……我跟公主没什么的。”

    “哈哈哈……杨大人你真会说笑,全宫上下都看见你拉了公主殿下的手,还有在御膳斋,这种事情你作何解释啊?”王体乾抛了一个我懂的眼神。

    杨乐看了一阵恶寒,难道太监也懂得男女那些事儿?

    “好了,杨大人,咱家不跟你说笑了,还有事情需要处理,先告辞了!”王体乾施乐一礼,然后在杨乐耳朵旁边小声说道:“未来的驸马爷,以后飞黄腾达了可不要忘了咱家啊……”

    杨乐听后脚下一乱,差点儿摔倒。一旁的王承恩小太监看到后嘿嘿直乐,直到杨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才止住笑意,忍俊不禁地说道:“杨大人,公主殿下可是宫里出了名的小魔头,没想到竟然被你降伏了。你真是高人啊!”

    杨乐很想踢这位口无遮拦的小太监一脚,可惜王承恩早已料到杨乐要踢他,所以先行跑远了。

    ……

    京城的五军营、三千营以及神机营并称为三大营,共近十万人,分别驻扎在北京四城。

    神机营是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也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

    熹宗时期的神机营是由孙承宗一手创办的。

    这位孙大人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他不仅是朱由校(熹宗)的老师,袁崇焕也是他一手培养提拔出来的。而且著名的关宁防线也是他构筑出来的。所以说,这位老大人不仅是一位文坛领袖,更是一位军事家。

    王承恩引领着杨乐来到神机营,躬身说道:“杨大人,前方是军事重地,咱家不方便进入,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杨乐点点头,道了一声谢,独自一人走上前去。

    跟门卫说明来意,杨乐在一个掌班的带领下来到孙承宗的府邸大堂。厅堂阔大敞亮,厅上高悬着一块“流芳百世”的匾额,下方是一把由海南黄花梨木制作而成的太师椅。

    椅子上坐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人,正闭目养神。

    他脸庞清廋,相貌奇伟,八字胡须向两侧张开,如同刀戟一样犀利。

    旁边坐着一个三十来岁的总兵,杨乐认得正是陕西省榆林镇的总兵杨嗣昌。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调回京城来了。

    杨乐进了房间,只听杨嗣昌呵呵一笑道:“杨乐,咱们挺有缘分的,又见面了。这位就是孙大人了,你过来拜见吧。”

    杨乐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高声喊道:“卑职杨乐拜见孙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