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第四
一个人同时霸占诗词、法家和工家三个版面,其影响力已经超过镇国诗词,至于内容如何,除了法家与工家的人,大多数人反而不在乎。 他们只知道,那些文章既然有资格上《圣道》,必然很重要! 宁安县衙之内,众多幕僚们聚在方运的宅院中,或捧着《圣道》,或看着《文报》。 方运送交《圣道》的文章都有极高的保密权限,在未正式刊登之前,整个方家也只有敖煌和杨玉环能看,小狐狸、小流星、砚龟和墨女也算在内,其余人包括苏小小或方应物等人在内都不能看。 方应物拿着《文报》走过来,道:“大人,您终究太心高气傲,这次在《文报》殿试三月排名,没能成为第一。” “无妨,我一直说,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方运道说着,看向《文报》附加的殿试排名。 目前殿试排名最高的,既不是在工事方面达到乙中评等的雷述山和墨杉,也不是在刑狱、工事都已经达到乙上、在吏治达到丙上、文业达到丙下的方运,而是一直没有引起许多人注意的向岚成。 身为宗家的女婿,他在庆国之外的名气并不大,但是在殿试过程中却展现了强大的能力。 方运来宁安县近一个月,也只能勉强在刑狱、工事、吏治和文业四科有所成就,其余六科都是最基础的丁等,但向岚成却在十科皆有建树! 向岚成没有一科达到乙等,但是,却有一科丙上,七科丙中,两科丙下,根据圣院宣布的排名标准,他在方运之上,排在第一。 这个排名是算十科总成绩,除非有人能在一科夺得甲等有额外的加成,否则只能根据基础规则排名。 排名第二的也不是方运,而是颜域空,此人和向岚成一样,虽然没有一科达到乙下,但皆在丙等之内,十科总成绩超出方运。 从第三到第十三的十一人,十科总成绩相等,并列第三,都是各国的精英。 方运则位列第四。 敖煌抱怨道:“你明知道排名规则,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争第一?” 方运反问:“我若不关注少数几科,去广撒网,左相一党会如何?” 敖煌恍然大悟,别的殿试进士必然得到本县所有官吏的配合,所以能让十科齐头并进,方运若是也那么做,必然会被左相一党的官吏破坏,因为一个人绝对不可能面面俱到。 方运又道:“这种广撒网的治理模式,自然能在一开始获得较好的成绩,但难以在最后登顶。人,总要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能更清楚自己的长处,从而去做擅长的事。” “哦?那你的不足是什么?”敖煌问。 方运想了想,道:“太晚才能得到第一。” 敖煌和附近的幕僚一起翻白眼,小狐狸被逗得嘤嘤直笑。 “狂妄自大的家伙!不过……也是实话。”敖煌对无法反驳方运的话感到很气馁。 方运道:“不说笑了。我会把所有的纺织机关进行彻底的革新,释放劳动力,之后会选一个工坊为试点,慢慢施行绩效考核,两个月后开始在全工坊推广。不出意外,工事必然甲等!” “这个自然!”敖煌道。 “至于刑狱,太过复杂,只要在处理大案稍有不慎,就可能大大降低评等,和工事一科差别极大,需要从一开始到最后都重视,绝不能懈怠。” 敖煌道:“您现在约谈坊主,给他们定罪,除了能提高刑狱的评等,也算是在吏治上有所成就,一石二鸟。不过,现在那些坊主都处理完了,以后提升吏治就难了。” 方运微笑道:“坊主处理完了?谁说的?” “啊?县有和皇室工坊的坊主不是已经处理完了吗?你难道要再进一步处理?那可要出大事啊!”敖煌道。 周围的幕僚也十分好奇,有的坊主被方运重惩并辞退,有的留任。如果要再处理一遍,只能是针对留任的坊主,这对宁安县的形势非常不利。 方运道:“不,我要处理那些前县有工坊坊主。” “啊?本龙大概明白了,你是指那些之前当坊主但后来犯错被赶走的?是想重重惩罚他们?”敖煌恍然大悟。 方运道:“不。我是针对那些在任上把工坊败光,却能在最后收购工坊的那些坊主。” 在场的幕僚神色微变,方应物立刻道:“大人可否去书房详谈?” 方运点点头,道:“虽然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但也要听听。” 方运与方应物前往书房,敖煌两眼一转,急忙跟着进去,然后使用龙力隔绝内外。 方运看了一眼敖煌,敖煌立刻笑嘻嘻说:“我帮你把风!” 敖煌说着转过身,背对着方运。 方运笑了笑,请方应物坐下,道:“应物,你说吧。” 方应物思索片刻,组织一下措词,才道:“您若惩治那些坊主,等于与左相短兵相接,以目前的情形,这是一个并不高明的选择。毕竟,这密州已经不姓赵,早就改姓柳。” 敖煌疑惑不解,侧耳倾听。 方应物继续道:“当年密州有一大批工坊经营不善,面临关门。左相……那时候柳山还不是左相,只是密州牧,他做了一系列在众人看来很出格的事。首先,他发布邸报,说密州众多工坊之所以经营不善,有四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工坊管理制度落后,不能适应人族发展。第二个原因,是机关技术落后,需要引进更好的机关。第三个原因,是坊主和官吏贪腐。最后一个原因,是工人散漫无能。” 敖煌好奇道:“工人散漫无能?坊主只要管的好,谁敢散漫?坊主要他们做工,他们难道敢反对?明显是坊主根本无心管理,工人怎么能成为主要原因?” 方运呵斥道:“多听,少说。等应物完全说完你再下定论。” “哦。”敖煌不情愿道。 方应物继续道:“于是,时任州牧的柳山就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其中一部分工坊卖掉,并且允许坊主引来其他商行的钱收购。不过,在宣布此事之前,柳山反复在密州宣扬前面那几个主要原因。于是,导致密州百姓觉得,那些工坊的工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些坊主也不是好东西,那些工坊不值钱了,是密州的包袱,要是没了那些工坊,密州百姓会过得更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