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6章 礼法之争
《论语》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途径一个叫仪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边防官前往拜见孔子,还说所有到这里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都会拜见。 与孔子见面后,这个边防官发现孔子的弟子因为周游列国情绪低落,于是说:“你们为什么要为没有官做而急躁呢?天下无道,世间黑暗,这个时间太久了,上天必然会让孔子执掌铜木铃,带领人族走向光明。” 木铎,便是安装木舌的铜铃,只在正式场合使用,在颁布重大法令的时候,或召集众人开会的时候,都会用到木铎。 联系这个典故,那“铎铃”这个笔名的意义就很明显,这个作者是明指自己在为人族带路,把人族带离黑暗。 即便是铎铃最古老的用法,也是用来辨别风向,同样蕴含指导引导的意思。 在宣传跟上之后,革新持续进行。 方运与刑殿早就商讨好对策,让刑殿在圣院拖着礼殿,而高默则在景国继续主持清剿私刑私牢的严打行动,并且张贴告示,对检举私刑私牢者进行奖励,并保证举报者身份不会泄漏。 就在前不久,景国通过了一项严厉的法令,无论品级高低,一旦泄密,则永远不得在景国任官,并根据泄密的严重程度处罚,最低的惩罚也是劳役三年,若致泄密人死亡,则罪同谋杀,可判处死刑。 一个不能严格保密的官僚体系,只是有所缺失,但不能重罚泄密者的官僚体系,必将被淘汰。 刑殿表面上只是捣毁私牢和收取刑具,并进行普法,但在暗中却调查近十年死刑致死的案件,一旦证据确凿,立刻抓人,若是碰到家族抵抗,绝不手软,全部以聚众谋反罪名抓捕,并且没收一切家产。 景国以及刑殿都没有大肆宣扬,但是,由于此次的打击范围太广,被各地的读书人发现,一些景国读书人认为刑殿与景国官府做事太过激进,在论榜之上批评这种做法。 由于一些读书人是受害人的亲友,所以这些读书人的立场非常明显,反对态度非常坚决。 大部分读书人在论榜上都只是举例和讲道理,但少部分读书人为了泄私愤,开始编造谣言,甚至编造一家人上到九十岁的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婴儿都被赶尽杀绝。 刑殿经验丰富,早就做好准备,立刻前去抓捕造谣之人,并在论榜公布,避免事态失控。 随着刑殿的人不断披露那些查案遇到的残酷事实,不断描述那些骇人听闻的私刑,许多原本反对的人逐渐沉默。 道德先于礼法,礼法源自道德。 如果连基本的道德都不能保证,那礼法肯定出了问题,同样,如果道德出了问题,礼法也必然会有缺陷。 南半球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对罪犯的惩罚格外轻,他们声称是保护每个人的权利,但若是回顾那个国家建立的过程,便会发现,他们的先祖大部分是一群流放犯,他们的国家是建立在屠杀原住民之上。 而在北半球最北的一些国家,对罪罚的惩罚也比正常国家轻,他们竟然只判一个杀了七十七人的杀人狂魔二十一年徒刑。 因为他们的先祖是一群海盗。 因为,他们骨子里漠视生命,他们根本不在乎一个人的真正权利,他们只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善良的,反正死人不会知道。 他们先祖的道德观,影响他们的道德观,从而影响他们的法律。 任何没有死刑的国家,都是在保护罪恶,也是在惩罚善良。 所以,当许多读书人发现那些设置私刑私牢的人或事与自己的道德观有冲突,便放弃为他们辩解。 流淌罪恶的血液,自然会为罪恶辩护。 而且所有国度的律法都有一个趋势,那便是高级阶层越容易犯的罪行,惩罚力度越会逐渐减轻。 任何生灵都在本能保护自己。 方运敢进行革新,就是因为,他相信圣元大陆的读书人有基本的良知与道德。 景国礼部以及一些官员也在阻挠这次打击私刑私牢的行动,但由于行动是由刑殿主导,司法部门与军方联手,根本不需要经过那些官员同意,所以严打过程持续进行,始终不受外界干扰。 礼殿阁老们在景国不掌实权,只能无奈地跟刑殿在圣院扯皮。 时间慢慢流逝,景国在慢慢革新,庆国也发生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龙族在庆国之内大肆开拓水路网,从此以后,庆国将失去水路的管辖权,全部交由水殿。一些庆国官员知道跟方运有关,开始阻挠,但立刻遭到水族报复,不得不放弃阻挠。 第二件大事,就是庆君大寿。 庆君本来就被酒色掏空身体,在前几年多次被方运气吐血,身体越发不好。经过长时间的疗养,借着庆国积累的神物,庆君终于恢复健康。 为了展现庆国国威,也为了庆祝庆君身体痊愈,这次庆国举办一次远超历次的寿诞庆典,邀请庆国各地年过八十的老人,举办一次万叟宴,同时全国读书人合力制作一副万寿图。 五月的夏日,空气中除了热气,还有春末遗留的凉意。 庆君坐在养心殿的躺椅上,四个宫女为他揉腿捶肩,六个宦官手持摇动机关扇的把手,为他扇风。 两个妃子仔细地剥掉葡萄皮,放入嘴中吸掉葡萄籽,然后含着葡萄肉凑到庆君嘴边,将葡萄肉渡入庆君口中。 庆君一边美美咀嚼着美味的葡萄,一边伸手揉捏宫女的胸脯。 躺椅对面,两个官员低着头,等待吉时。 不多时,就听门外的宦官用尖锐的声音喊道:“吉时已到,请陛下起驾。” 庆君这才慢悠悠穿好衣服,又摸了摸宫女和妃子,并对宦官低语,今晚要宠幸那个捶他左肩的宫女,然后坐上辇车,率领皇宫侍卫,前往金銮殿前。 皇宫之内,金銮殿前的巨大广场之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圆桌,各国来宾、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官宦家属、长寿老叟等等形形色色的人坐在桌边。 太阳尚未落山,皇宫之中已经张灯结彩。 庆君刚从侧面出现,还未抵达金銮殿前,在场的所有人站起来,山呼万岁,声势震天。 庆君坐在帝辇之上,笑看众人,享受众人的朝拜与敬畏。 到了金銮殿侧,庆君下马,从一侧登上御台,下方众人的呼声慢慢减弱。 庆君微微昂起头,正要说话,就听京城北面传来龙吟之声,嘹亮的声音的天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