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警觉的福康安
刘永清再次反驳:虽然这样的战斗比较轻松,付出也较少。但是所谓困兽犹斗,一旦将这支南下清军包了饺子,很难阻止他们肆虐江南。即使最后围歼了这支清军,富裕的江南也必将糜烂一片,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吴永恒反驳,“你想让我们新华夏付出多少条性命,为南方的大明夺取北京?” 刘永清则说道,“大家源自华夏,为自己的祖先留些血泪算什么?”骨子里,刘永清还是一个解放军战士。 张柏林补充道,“严格说来,我们是新华夏人,请大家记住这点。”他的潜台词是说,我们即使帮助大明,也要在确保自身里的利益。 既然谈到新华夏的利益,政府官员终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先不谈是否能够占领北京,或者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从大明迅速统一张国这个角度出发,对于新华夏到底有多少好处? 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现在,新华夏与大明交好,不代表永远就是朋友。此时的大明,主要官员都在新华夏接受过培训,他们已经明白,一个光专注陆地的国家,注定只能成为二流的国家。只有海军同样强大,才能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大国。海洋,不仅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经济所需,政治所需。海洋的资源甚至超越了陆地。马汉的在大明军队与政府内部也是与许多赞同者的。可以说,新华夏教会了学生近代意识,却也给自己增添了一强敌。 一个统一的大明,目光注定会投向外围。东亚、东南亚作为中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一旦大明关注此地,想要拥有这些地区的宗主权并不困难。 而新华夏的目标呢?随着北美地区的人口的逐渐增长,新华夏对于本土的安危已经不放在心上。因为一个新生的美利坚注定了不能在短期内威胁到新华夏。等到美利坚稳定并打算扩张时,它会发现,西方的邻国已经不是它所能够轻易招惹的了。因此,新华夏此时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了国外。 先是东南亚的新加坡、兰芳自治领,后是澳洲,都是新华夏目光对外的体现。控制了东南亚,就控制了东亚南下的航道。不仅如此,南亚也是新华夏关注的目标,因为南亚有新华夏需要的许多资源,比如柚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此时,西方造船都以橡木为主,少量会因地制宜的以柚木材料。相对而言,自然密度更大、含油脂量更高的柚木更适合造船。更何况,南亚还有铁力木更是最优秀的造船材料,南亚也有不少。 新华夏虽然已经决定,全部的军舰都用钢铁制造,但是商船却不在此列。 商船不用太考虑防护性,因此,此时造船行业最常用的木料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虽然后世的木材成了天价,钢铁则是白菜价。但是,此时,钢铁才是最贵重的战略物资。因此,新华夏需要这些造船用木料。 因此,无论南亚还是东南亚,都是新华夏的利益所在,不容他人染指。 但是,一旦中国这个沉睡的巨龙苏醒过来呢?等待新华夏的,估计至少在南亚的影响恐怕就要微乎其微了。 最关键的是,人口是事关新华夏能够崛起的关键所在,没有了充足的人口,新华夏不要说与英法等世界强国竞争,就是与即将独立的美利坚相比,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可以说,人口,是新华夏的死xue所在。 这一点,不仅是新华夏人,就是大明,恐怕也是非常清楚。因为,许多在大明身居高位的官员,都是在新华夏培训过的。对于新华夏的虚实,即使不是十分清楚,至少表面上的实力还是比较清楚的。而新华夏与大明签订的劳工协议,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与大明交恶,大明想要抓住新华夏这个致命的缺点其实十分容易,只要阻止劳工或者移民前往新华夏即可。 因此,至少在短期内,不支持大明统一全国,成为新华夏的国策。当然,也不能允许大明被满清重新吞并,也是一个基本条件。 会议结果让刘永清这个纯粹的军人难以接受。但是,最后还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现在的他,只能是新华夏人,屁股决定了脑袋。 1771年冬,新华夏陆军出动了7000人,连同远东区的1000海外军团士兵,在海军舰队的护送下,抵达遥远的东亚,并以最快的速度登陆镇江,同时,留下海军巡航长江后,新华夏陆军继续北上,占领了扬州,截断了大运河河道,就此,清军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或者东进的通道都被切断,只能向西逃窜,而西方,新华夏也事先挖了一个坑。 尤其是运河的切断,对南下的清军影响最大。清军的粮草虽然可以依靠以战养战的策略从当地获得,但是军火与武器却必须从北方获得,因此,只此一点,已经注定了南下清军的败亡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