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年号元光
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次年改元,年号为元光公元前134年。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 刘彻也不想与专门研究天象的一群老学究争辩年号的事,所以说建元六年之后,便称年号元光。 天象斗转,转眼到了六月,郑当时督办的渭渠竣工了。 刘彻闻讯很高兴,依照惯例,他选在甲子日,就率领着两千石以上官员到渭河岸边举行隆重的通渠大典。 听话卖力的员工谁都喜欢, 刘彻也不例外。 他对郑当时的勤勉十分满意,说好今年七月完工,一天都没有推后,倒提前了一个月。 喜不自禁之下,刘彻就喜欢搞点特殊,于是特诏令他以“骖乘”的身份坐在自己的右侧。 关中平原在六月的阳光下呈现出浑厚和广袤,繁华与葱茏。 麦子早已入仓,糜谷的青苗在大地上铺开翠绿的画卷,夏粮获得了好收成,农业前景的话,那秋禾的茁壮成长预示着秋天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丰年多好,刘彻心情大赞。 视线所及,远远望去,雨后的水汽在天地间弥散出柔和的波纹。 在军政上的成功与农事上的风调雨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大汉稳定秩序的基础。 只有在此时,他才真正地领悟到,一个执掌国柄的帝王就像海底的贝壳,只有在磨砺之后才能成熟起来。 初年的挫折、与匈奴连番的进犯,以及后来新制推行中的种种曲折,就像他生命道路上的坎坷。 而早年的急躁和sao动,早已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升华。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倘若当初太顺利了,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所有的过往都在他胸间积累成治政兴国的借鉴。 不被现实打脸,怎么会想到反打回来呢?虽然有时打不着…… 当初他在与窦婴讨论学问时,曾对他所勾画的生命规律很不以为然,对这个老臣的步步谨慎,有很多质疑,并且声言要打破他的经验。 是大汉朝的风云变幻,是世事的浮云苍狗使他明白了,文景之治让他变成啃老族,还别说,这感觉真.他.妈.的爽…… 他不敢贪杯,知道节制。 所以说,商业在调剂下变得有序繁荣,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二十三岁对他来说,虽然还处在青春的边缘,但无疑已走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听着车毂碾过驰道的节奏,他心中就随着车轮的律动变地激荡…… …… “这渠修成后,可灌多少民田?”刘彻笑问道。 “陛下,渭渠修成以后,不仅到京都的漕运可以比过去缩短三四个多月,而且沿渠万余顷民田均是可以得到灌溉。”郑当时恭恭谨谨的回答道。 虽说刘彻的礼待规格有点高,但他清楚,这绝不意味着自己的政绩超越了他们,而是表明了皇上对务本兴农的高度关注。 外谋一统,内修治平,始终是刘彻心中的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