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北方在线阅读 - 第一卷 第十章 军队开张

第一卷 第十章 军队开张

      第一卷第十章军队开张

      在整个军队里面走了一圈以后,赵天一这才驱车回到自己在一百六十公里以外的归化城的家里,和父亲奶奶一干家人见面团聚。归化城准确的说应该分为归化城和绥远城两个地方,绥远城俗称“新城”,对应的归化城为“旧城”。如果说归化城是典型的商城,则绥远城是典型的军事城镇,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军事重镇也慢慢变成了商业新城。赵家的大宅就在绥远城内正中鼓楼西面,紧挨着绥远将军府,显示出赵家身世的不凡。刚到城门,就看见阜安门(西城门)楼下站了一大堆人,走近了才认出是自己的几个在家的jiejie和姐夫还有一大堆仆人,显然是在迎接自己。推开车门走下车一眼就看到自己的三姐赵静涵、四姐赵诗涵、五姐赵芷涵和六姐赵舒涵等人全部都在那里,看着自己的眼睛已经含满了泪水......。

      两天,赵天一在家里只待了两天时间,第三天天不亮又坐车赶回了包头。不过这两天时间真正的是从早到晚赵天一没有闲过一刻。除了第一天花了一上午时间去看望自己的几个叔叔伯伯姑姑婶婶长辈,下午又在急匆匆从太原赶回来的父亲带领下将归化城里面有头有脸的人物拜访一遍外,其它的时间全部用在和新任的山西督军、也就是自己的三姐夫刘光胜、四姐夫王昌全、五姐夫黄金保以及几个姑父舅舅在一起,商量如何扩大家族工业发展的事情。因为布局早动手先,整个赵家在归绥、山西北面的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以及初成规模;等到今年初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以后颁发《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便于国家工业发展的制度以后再起步办厂的其他人来说,自己等人以及提前了六到七年时间。别看这六七年的差距,简直可以说是质的差别,在引进工厂性质时,当时的国人引进工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上。以纺织业为例,从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二二年,新设纱厂六十九家,布厂六家,纱锭由一九一三年的五十四万枚增加一百五十万枚,布机由两千三百台增加到六千八百台。面粉业方面,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二一年,新设面粉厂一百二十七家。缫丝厂则由一九一一年的两百六十家增加到一九一七年的四百六十家。重工业也有一定引进和发展,但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大都集中在南方和华中,山西归绥道这边基本上就是零。

      但现在就大大的不同了,赵天一凭借他后世的知识,为包头引进了炼钢、练铁在内的包括冶金、机械、能源(电力、煤炭等)、化学、建筑材料等重工业制造。不过飞机这种逆天的制造和生产,赵天一是不会外送的。另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轻工业他也没有放过,生活消费品之类的轻工业生产就布置在归化城外,包括一些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日用纺织等,粮食面粉生产加工是必须的,连rou制品加工厂都有好几个。这些全部都由赵氏家族的亲戚或者归化城里面的大人物大家族负责,赵天一还在计划将包头的一些食品厂、服装厂等全部搬到这边来,在包头只保留重工业工厂。这年头,除了亲情只有利益才能把人绑在一起,偌大的市场还不存在产品过剩这种说法,所以赵天一准备用工业把整个内蒙、山西乃至整个北方绑在一起,反正自己的军队需求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回到包头以后,四月十五日,赵天一正式就任袁世凯给山西新军的新编制---第七镇(师)统制。为了能使北京军部将这一职务下发,赵怀桑不得已将儿子的年龄多报了十岁,就这二十六岁的一镇之最高统帅也是同级军官里面年龄最小的。还好在大把银子开路的情况下,从上到下都没有人说什么话,只是袁世凯派来传令的人在见到真正的赵天一出现在他面前时也不禁有些愣神,但在手里多了一张一千块大洋的银票以后哼哈两句后就爽快的离开了。军部来人走后,赵天一开始清点自己的军队家底。现在他有两个正式的军队番号,一个是第七镇,一个是独立混成一〇三协(旅);不知袁世凯那帮人是忘记了还是有意,这个一〇三协到现在并没有取消,赵天一也就让他继续光明正大的存在。按照军部编制要求,一个镇编制官兵人数一万二千五百一十二人,设步、马、炮、工程、辎重等兵种。两协为一镇、两标为一协(一协官兵四千〇三十八人),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镇还辖炮队一标(官兵一千七百五十六名)、马队一标(官兵一千一百一十一人)、一个辎重营(官兵七百四十五人)、一个工程营(官兵六百六十七人)。步、炮、工兵每队均为三排,每排三棚;马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队三排,每排三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