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风起北方在线阅读 -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五〇章 西部变化

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五〇章 西部变化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五〇章西部变化

    一九一三年三月,陈子华率领第一军进入甘肃以后,第六师顶替十六师入藏,其它的部队则在甘肃、青海等地驻扎了下来。从那时候开始,按照赵天一的计划,陈子华就肩负起整个西北地区的所有工作的责任来。也就是是西北地区的军政事务赵天一将不再『插』手,全部由陈子华说了算,当然他的工作也必须得按照遵从和赵天一之前商量好的计划来行事。

    计划的重点是西北地区一发展经济为主,军事为辅;目前面临的世界情况是,整个甘肃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但矿产资源却很丰富。赵天一记忆中后世资料里面西部地区的钾盐、天然气等十三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处于绝对优势。铅矿、铜矿等九种矿产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储量占到全国的30--50%,煤、油等能源矿产也很丰富,仅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就是一巨大资源。但是赵天一却不准备在这个时候去开采,他准备把这里的绝大部分地下才财宝留给后人,只动用一些现在必须的煤炭和钢铁资源,来加快西北的进步。

    对于现时整个甘肃,包括青海大部以及宁夏全部才只有五百七十万人口的现状,赵天一不准备从内地移民过来,保持这个样子就可以了,记得四九年时甘肃人口就有了九百多万,三十多年时间就增加了快两倍,这里面内地移民肯定不少。移民去西北当然不错,但只能去青海或者新疆,甘肃就不用了。后世因为人口增加,为了吃饭,甘肃的环境破坏很厉害;大量的荒山被开挖成可耕种的土地,让这里原本就稀缺的森林植被更加的失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赵天一想从现在开始就控制甘肃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只要人口不是太多,现有的土地在化肥的作用下是足够养活这五百余万人的。

    陈子华到任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交通,用道路将西北各地至少是县一级行政单位连接起来,然后在各县成立砖瓦厂,烧制砖瓦;再用这些砖瓦建造房屋,让当地的老百姓搬进去住。所有这一切费用,三分之二由赵天一出资,三分之一由当地的税收支付。看起来这么庞大的工程花费很大,其实并不是很多;首先用工不用花钱,你不想再知道烧制砖瓦是为自己盖房用,一个个劳动热情高涨,陈子华只需要负责烧制砖瓦的燃料费用就可以了。

    经过这两种简单的行动,首先让陈子华在甘肃站稳了脚跟,老百姓都知道现在的甘肃都督陈大人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好大人。做完这两件事,陈子华又开始对从各县到各乡镇的道路建设,并且在各县『政府』所在地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修建一些相应的工厂。比如在渭源县、临洮县成立了中『药』材加工厂,在华亭县成立了煤炭公司,在庄浪县成立了三家石灰厂,在酒泉和兰州成立了炼钢厂,在各州府所在地都建造了发电厂和化肥厂、农『药』厂、机械厂、种子站等等。一年多的时间,陈子华在甘肃开办了三百七十多家各类工厂,这其中有一半是『政府』贴钱在养活;这三百七十多家工厂人数最多的超过了三千,最少的也就二十多人,共吸收了甘肃各地的劳动力十万余人,为七十余万户人家解决了吃饭问题。涉及人数达两百余万,占到了甘肃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

    发展变化最大的自然是省城兰州以及从宝鸡出发到新疆的沿途公路连接点的各县市,天水、定西、凉州、甘州、肃州等的变化也很不小。特别是肃州附近的小镇玉门,成立了数千人的石油公司,修建了小型的火力发电站,让这个昔日边塞小镇变成了闹市。和这些工厂建设相比,甘肃发生最大变化的还是人们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几曾何时,蛮横的军爷成了人们眼中的救星,他们不扰民不抢掠不说,还帮助老百姓干活,将自己吃的穿的拿给附近的穷苦人家。几曾何时,城里的官老爷没有了八抬大轿,走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挽起裤腿和老百姓一起干农活。几曾何时,过年的时候就连边远的人家也能收到一包红糖一小袋面粉和大米,还有两斤猪rou或者羊rou。人们感觉现在的老天和以往不一样了,虽然头顶的日头是一样的,但它的阳光却是温暖的,风也是和细的,就如同那些大老爷们的笑容。

    当然,这所有的工厂建设经济发展,是在用武力解决了昔日遗留在甘肃境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队以及少量的马匪之后才进行的。自甘肃最大的武装力量“西军”马安良部被调往西藏以后,甘肃境内主要的合法军队就剩下周务学的“忠武军”、陆洪涛的“振武军”以及马安良留在兰州的数百名看家的士兵了。周务学很快和陈子华走到了一起,“忠武军”和山西过来的两个师的部队就成了一家人;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和段祺瑞是同学的“振武军”标统陆洪涛看到新来的将军势力明显强过自己,他又不愿意将手里的兵权交出去。于是只好给老同学段祺瑞写信,将他调回江苏老家。这样一来,整个甘肃地区在军队方面全部是陈子华一系的人马,为他的各种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