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二六章 国家政治(5)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二六章 国家政治 一九一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国内社会,可谓十分热闹。人们既为袁世凯『政府』的突然转变拍手叫好,也为远征军在国外战场的胜利扬眉吐气,更为即将召开的全国国民代表大会欢欣鼓舞。百家齐放之下的舆论报纸也是放开了喉咙,或宣传或鼓吹或谩骂,不一而足;其中上海的《青年杂志》就刊登了主办者陈独秀的一篇题为《民主进步下的中国青年》文章。提醒中国青年在新的民主气氛之下应“从事国民运动,匆囿于党派运动”,且“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号召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不要像某些组织,只停留在口号。 知道了袁世凯『政府』要搞国民代表大会,刚刚急匆匆从日本回来的李大钊,也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青春》的文章。批驳了封建帝王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号召青年利用现今『政府』提供之大好机会“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不过他的文章发表以后,就遭到了梁启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批驳。这些人指出,冲破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之囹圄是没有错,但不能全面的废除和抛弃;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藴,能延续发展到现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梁启超更是不客气地指出:李守常之观点言论,有误导青年之嫌;且其在今日从日本回归,本就抱有不轨之心,国人需防之。 这些文人之间的一些口舌之争,国人大众自然不会注意,但某些人和某些组织却在时刻关注。十二月二十日,受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的邀请,李大钊从上海赶赴北京,任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专门从事我国汉唐事情于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探索。这个职位,对于刚刚从日本回来的李大钊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虽然他是研究经济学的,考古方面不是专家,但有深厚国文基础的他也略知一些。在和家人商议以后,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邀请,并于二十二日走马上任。 到北京大学后不久,该研究所就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远征军在西亚的科威特城发现了一处地方,这个地方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其中还有一些是用中文写成的,材质以羊皮为主,还有一些写在丝绸上面。急需国内专家前去发掘和考察,以辨别其历史价值和作用。接到这样的报告,北京大学自然不会放过;在联合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加上本校的几位考古专家,由新任的副所长李大钊带队,就出发前往西亚科威特城。 李同志不知道的是,这只是针对他设计的一个局,为的就是将他调离国内,远离政治斗争和发展这个旋涡。负责进行这一计划的是北京警察厅厅长、总统总统府秘密侦探处主任吴炳湘的手下,当然背后也少不了赵天一暗影人的存在。守常这一去,没有个三年五年,恐怕是回不来的;再说了,远征军在西亚地区作战,能够发现的文物古迹资料等肯定不会只有一处,研究所的工作肯定很忙,忙到他们根本无暇去顾及那些革命呀思想呀的东西。脑袋全部是古迹文物,再也塞不进其它东西;最后直到一战结束以后的一九一九年,这些人才回到国内。而那个时候,中国的情形又是一个样子,一个他们想象不到的样子。 一九一五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一个西方基督教的节日;这一天是中国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冬至节刚刚过去才两天。北京东华门外大街孔祥熙府邸,门外的小车和一个个打扮光鲜的客人,提醒人们这里今天很特别,就像是在过节。客人进门后壁照前一颗挂满了小玩意的小松树,告诉来人这是一个非中国的节日,但院子里面挂的红灯笼,似乎又在彰显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节日。 孔祥熙夫『妇』满面笑容地亲自在大门口迎客,因为客人的来头都不小。除了西方各国在北京教会的负责人、各大牧师、神职医院的院长之外,还又各国的驻华公使或者他们的派员。宋家二小姐宋庆龄也从上海来到了北京,除了陪二姐和他们一家一起过圣诞节之外,宋庆龄还要去『政府』国民代表大会筹备处报到,为自己的“新国民党”进行与会登记。不出所料的是,蒋介石也跟随她一起来北京了。 对于这个跟屁虫,大姐宋霭龄说他是孙大炮派来监视二妹的,不过这个说法被蒋介石严正地否认,并告诉两姐妹,自己已经成为一个忠实的“新国民党”党员,和孙大炮的革命党没有半点关系。其实宋家两姐妹很清楚蒋介石的目的是什么,跟随宋庆龄一起继续革命也许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自己的三妹。这个青年人,已经被宋美龄的美貌和才华所折服,完全被她『迷』住了。 作为孔祥熙的东主,赵天一自然会请假参加这次中西结合的聚会。这几天他正在和『政府』里面的官员一起制定有关这次国民大会代表人员资格条件,确定各省代表人数,还有就是和朱尔典一起商谈西亚坦克训练测试的问题。二十五辆坦克连同它们的备用零件、发动机一起已经到达了波斯湾;而今天,在这里,赵天一就准备向朱尔典提在沙漠划界的事情了。在和蒋介石交谈了一段时间后,赵天一又当面对宋庆龄现在的决定进行了夸赞;面对这么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赵天一心里有的只是赞叹和欣赏。 宋家三姐妹,个个都非常合适做社会上的女强人。后世民间传说,宋霭龄爱钱,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这其实低估了宋氏家族成员们生存的意义。她们可能有私心杂念,但她们不是暴发户,她们的聚敛与其说是本能,不如说是立功立业的必须。“一句话,她们都有使自己的社会变革起来的功利心”,这是后世一位姓余的思想家对宋氏三姐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