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四一四章 鄂督王占元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一四章鄂督王占元 历史上在袁世凯死后的这一时期,作为湖北督军的王占元,势力和实力也很是强大,曾被称为“长江三督”之一。皆因他从一九一三年开始就盘踞在湖北,和江下游的冯国璋结成兄弟,互相声援,声息相通,让他做事没有顾忌,这才在湖北放心搜刮钱财的。 现在这个时期,因为赵某人的出现,王占元先是带兵出国到西亚参战,然后在一五年中才被调回国内,到湖北任职,时间上就差了差不多两年。两年时间对一个地方督军来说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扩军、敛财、培植势力等等;现在王占元虽然还是在做这些事情,而且比以前还买力,但时间上来说,还是晚了一下;至少“长江三督”这个名声现在是没有人提出的,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人提出了。尽管这样,王占元在一五年进入湖北以后,还是培植了不少自己的势力,挟持了湖北省『政府』,在湖北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基于王占元在湖北的强势以及现今湖北的特殊情况,赵一天决定将原本去江苏的杨永泰放到湖北,而将相对“老实”一点的孔祥熙,安排到稳定的江苏去。以杨永泰的老辣,就算对上了蛮横的王督军也能沉着应付,打开湖北的局面。 当然,派杨永泰去湖北,安全方面赵一天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历史上的杨永泰,可就是在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省『主席』,上任后不到一年时间,在汉口码头遇刺身亡的。前车之鉴,赵一天必须得防,所以在杨永泰的人身安全方面,他是好好谋划了一番,下了大力气的。 首先,他要求暗影华中局必须从其部下抽调一组精干人马,专门暗中负责保护杨永泰,包括追踪可能的盯梢者。其次,他要求河南督军赵四明,陕西督军刘光胜各出一个团的兵力作为杨永泰的近卫部队;而且这一个团的士兵必须要从豫南、陕南或者鄂北一带的士兵中挑选,听得懂武昌话,且会游泳。对这两个团武器装备,赵一天也是做了特别要求的。 以班为例,他规定,警卫杨永泰的部队:班长持一支包头轻武器研究所研制生产的b1915式;班副持莫辛纳甘m1891步枪一支、m1911半自动手枪一支;士兵九人,两人持新式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七人持标准m1903式手动步枪。这样就组成了中、远、近兼顾的作战模式,火力超强,城市战也不怕。 第三,赵一天给河南督军赵四明去了一道命令,命令他在豫鄂交界的信阳鸡公山一带,沿京汉铁路安排一个旅的人马,随时待命乘火车南下武昌江岸。鸡公山距离江岸,也就一百五十公里的样子,以现在火车三十公里的平均车速,五个小时也就到了。如果王占元真的敢对杨永泰动武,杨永泰身边的部队怎么也能够抵挡个两三天;两三天时间,足够赵一天做很多事情了。 第四,赵一天暗中命令,在长江巡游的海军舰队,派出一支由五艘浅水炮舰组成的特别部队,驻留在汉口码头,作为另外一支隐蔽力量随时应付可能的危机。这道命令,是赵一天专门下发给在长江军舰上的自己人手里的。因为对海军的承诺和贡献,赵一天在现今的中国海军中,声望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当他向海军递交了二十艘包括浅水炮舰和一艘中型战舰的军舰之后,他更成为海军口里的香饽饽。当然,赵一天送海军舰船,上面的人也是一起送的,而且要求海军部门不得随意调动这些人离舰做他用。在长江流域里面游走的浅水炮舰,几乎全部都是广州湾舰队出来的人,当然是自己人了。 除了这些部队和力量,赵一天更是从包头特种兵大营中抽调出一个中队五十二人的特种部队,作为杨永泰的贴身力量使用。要知道,这个中队的特种兵,不是师里面的师特种大队的那种特种兵,也不是某一省的特种兵,而是专门培训特种兵部队的特种兵大营里面出来的特种兵。这五十二人里面,有不少人是特种大营的各类教官,狙击、暗杀、情报、掩护、格斗、水战、攀援、伪装、陷进、救护等各方面的都有,这次被赵一天为保护杨永泰而调了出来。 二月十六日下午,湖北省长杨永泰和他的警卫部队两千余人一起乘坐京汉铁路专列抵达汉口车站。之所以是专列,因为杨永泰等人一行人数实在太多,两千余人,这个时候的火车勉强拉完。所以赵一天只能想法给他弄一趟专列,免得老百姓抱怨。到汉口车站迎接杨永泰的省『政府』官员寥寥无几,倒是有不少工商界模样代表在那里恭候新省长;督军衙门方面也派了人前来迎接,王占元自然不会出面,让手下人出面迎接。而这个迎接杨永泰的人,正是后世臭名昭着、恶名远杨的孙传芳。 孙毕业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后又赴日本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冈村宁次就是他在士官军校的学兵区队长。从日本学习归来后,就被分到当时任第二镇第三协协统的王占元手下做教官,最后就一直跟随了王占元,包括出国去西亚战场。在日本军校的学习,让他在军事指挥上要高于一般军官,很快就得到王占元赏识,升之为第二旅旅长,成为王的心腹亲信。这次迎接新省长,王占元不想出面,就让孙旅长代替自己出面。 对于新省长的到来,王督军心里面自然一百个不乐意接受;他甚至想派兵到湖北和河南的交界处,强行将火车拦住,不让新省长到任,最后还是强忍住自己没有这么干。毕竟现在的北京『政府』,还是有些震慑力的。对出面迎接新省长,王占元当然不会去,派一个代表自己也不行。不过最后他还是派孙传芳去了,差一点他自己也去了;这前后巨大的反差,源于他接到了几个人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