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苏厨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赵煦的聪明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赵煦的聪明

    苏厨正文卷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赵煦的聪明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赵煦的聪明

    当然,要程序正确,那就要大动干戈,朝廷得再次集议,明宣蔡确离间两宫之罪,然后怎么惩处,都不为过。

    不过高滔滔已经去世了,蔡确死得更早。

    今年又是“务求安静”之年,加上蔡渭跟着毕仲衍搞法制,也算是得力干将,之前修法一事上,立了很大的功劳。

    于是赵煦也就不为己甚,追复蔡确右正议大夫,提举玉局观致仕。

    不过谥号之类,是不可能再有了。

    为了转移大家对此事的注意力,甲寅,诏王安石、吕公著配享神宗庙庭。

    神宗去世的时候,关于配享之臣到底该是韩琦还是王安石,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议。

    因为高滔滔心向旧党,最终选择了韩琦和富弼。

    赵煦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经曾布所请,重议神宗配享的问题。

    王安石绝对是神宗的重臣,两次担任宰相,配享这件事本身,是无可争议的。

    之所以有争议,那是不公正,其实都是党争搞出来的事端。

    赵煦要搞政治平衡,顺便宣传自己的施政理念,干脆搞了这么一出,还安石相公公正待遇。

    蔡京乘机夹带私货,把吕公著也抬了出来。

    因为在这个时空,吕公著和司马光有了大区别,和富弼相似,成了代表改良派的旗帜。

    范祖禹觉得司马光虽然十几年不在朝中,但是他对神宗的影响比韩琦还要大,毕竟一部资治通鉴在那里摆着。

    于是也替司马光上奏要地位。

    然而此项建议没能获得通过,因为司马光在神宗朝虽然声望很高,但是其实地位不咋的。

    最终神宗的陪祀大臣,就成了重视监督,鼓励谏议,三派兼用的政治正确。

    四个大臣中,一个保守派,一个改革派,一个温和派,一个改良派。

    至于他们在地下会不会一如既往地争吵,会不会把神宗气到显灵,却已经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了。

    闰月,壬申,以陆师闵等二十三人为诸路提举常平官。

    癸酉,罢十科举士法。

    十科举士法是司马光提出来的,但是的确有些不科学。

    和程颐那一套一样,虽然出发点很好,可主观性太大,cao作性太差。

    于是赵煦想了个折中的法子,罢十科举士法,恢复科举正途,但是又加了一道关卡,那就是已经获得极大成功的吏部试。

    在十科举士和吏部试并行期间,吏部试对于提升官员执政水平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最终朝廷选择了保留吏部试,废除十科取士法。

    从今往后,读书人将通过礼部试获得入仕的资格,但是还需要在进入官场三年之后,再次通过吏部试考核这三年内学习到的处理公务的能力,这个将决定获得提拔的“初速度”。

    之后还有外官转朝官,六品进五品两道大门槛。

    这就变成了礼部试考文才,考准入资格;吏部试考能力,考进阶资格。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赵顼能够在吏部试中,加进去大量的理学内容而不引起大面积的反对和反弹,通过这种变通的办法,做到让官员文理并重,名实兼修。

    看似多此一举,但是想要让理学得用,这其实是最合理,最变通,最快捷,同时也是阻力最小的方法。

    苏油看到邸报,也不由得对赵煦的聪明大加赞赏,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的努力,现在终于正式开花结果了。

    而且这是在系统内的自洽,就如同齿轮箱的整体磨合最终得到最优解那样,不是强行换零件,不是因人成事,注定也就不会像安石相公那样,因人去事。

    因为这套系统做到了相对公平,也就能够让所有官员认账,没啥反对的声音。

    至于苏油那套官吏案头的公务员入职指南——《时务宜要》卖到飞起,那又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辛亥,以刘奉世为真定府路安抚使,兼知定州。

    秋,九月,大熟。

    宁国军节度使赵孝骞上奏,恳请将母亲冯氏接回府中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