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遗诏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酉时二刻驾崩于明都城金陵奉天殿前,终年七十一岁。 听闻此消息以后,满朝文武无不痛心悲恸,嚎哭之声不断,整个大明皇宫之内都好似在回荡着衮衮诸公的哭泣之音。 的确,朱元璋虽然手段残暴,虽然下手狠辣,但是他也的的确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军。 虽然当不得仁君之称,可在朱元璋的手中,大明从开国啊之初半壁江山,到如今作用天下,乃至北上努尔干都司,西进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南下云南布政使司。 疆域版图之大,虽不及盛唐之壮丽,却也重新让汉人威临天下,为中原正统。 这就足以说明朱元璋的能力,也足以证明他坐在帝位上是完全够资格的,所谓仁君与否,倒也没有那么太重要了。 就算大明开国三十一年来,朱元璋对吏治的整顿从未停歇,对大明官员们的要求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当中最严苛的。 但这也是在为了大明天下着想,为了百姓,为了万民而做出的必须选择。 如果要在百官和万民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那朱元璋绝对不会有什么犹豫,百分之百会选择大明的根基黎民百姓。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和古时君王有着最本质的差别,那就是对官场统治阶级的针对乃古今最强得一位皇帝,对天下百姓虽然要求严苛,却是在遵循着大明律例,而且已经算是对百姓们足够的宽厚了。 如今朱元璋殡天,百官们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悲伤。 这不在乎于陛下对朝臣们的制约,也不在于这些苛刻的要求,而是他们为人臣子者所必须要有的表现。 纵使朱元璋再怎么苛求朝臣,总归不是无缘无故之举。 他所主要针对的都是那些贪官,污吏,碌碌无为慵懒怠惰之人,反而相对于真正尽忠职守,恪秉责任的忠良能臣,朱元璋向来是会给予一些优待的。 所以别看他这些年杀的朝臣一茬接一茬,可却也让很多有真才实学踏实肯干的良才出现在大明官场上,能为这个帝国多尽一份力,少一份只知道吸血的蛀虫…… 面对满朝文武的悲怆,朱允炆强忍着眼中要滚落下来的泪水,微微示意身旁之人。 黄子澄连忙会意,郑重的将一直捧在手中的明黄锦盒拿了出来,慢慢的拆开,双手秉持,十分庄重的从锦盒内取出了朱元璋最后的一份遗诏。 当黄子澄上前的时候,百官们就有所预料了,纷纷忍下哭泣之声,静静地等待着先皇的遗诏,亦或者说是新皇的确立。 “先皇遗诏……” 黄子澄的话音响起之时,满朝文武瞬间全都跪拜伏地,就连朱允炆在此时都不例外,整个殿内只有宣读诏书的黄子澄还站着。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