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靖国策在线阅读 - 第九十八章 临危受命(一)

第九十八章 临危受命(一)

    翌日一大早,轩辕昭便命令大军开拔,准备班师回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颍州城的百姓全都沸腾起来了,他们自发的在街道两侧欢送南军,很多人还留下了依依不舍的眼泪。

    说实在话,淮西大军把颍州作为大本营的这段日子里,这里的老百姓受益良多,与曾经在此驻扎的虏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别的不说,至少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保障,不会动不动就被虏兵像土匪一样抢夺、欺凌或屠戮。

    临行之时,轩辕昭还特意叮嘱唐崇璟,这段时间得到颍州百姓不遗余力的支持,没有他们,数万淮西大军就像无根之草,也就不会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稳固大后方,因此一定不能辜负了这些异国同胞,多余的军马钱粮,包括一些值钱的辎重物资,可以无偿赠送给他们。

    如此一来,这此颍州土著百姓更是感激涕零,他们每家每户分别煮了数目不等的鸡蛋或鸭蛋,争向送给南军每一位士卒,如亲人送别一般的热情场面,曾一度令轩辕昭、唐崇璟、陆廷弼等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颍州距离淮河只有几十公里,大军抬抬腿的功夫就到了,这正是轩辕昭当初选择此地为大本营的战略考量。两个时辰之后,淮西制置司,淮西总领所,永靖军,以及池州都统司和江州都统司,全军数万人马全部顺利渡过淮河,回到故国家园。归正军的几千兄弟都是淮北人氏,除了少数人故土难离,其它大多数人携家带口跟着淮西大军南迁,这里面自然包括陆廷弼、焦炳忠以及范昌坚的全家老幼。

    各部人马在淮河南岸一线临时驻扎下来之后,轩辕昭立即召集各军主将前来议事,时间不大,岳钟麟,毕宗卿,陆廷弼,田重祥以及铭山十虎全都如数到齐。

    目前虽然已经和虏军达成初步共识,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尔反尔,尤其是过几天小梁王将被释放回国,这里面的变数或许更大,是以不能不防。

    轩辕昭布署完江防军务之后,在杨宏渊的催促下,直接与唐崇璟一道快马加鞭去了建康。

    建康古称金陵,名符其实的六朝古都,南拥秦淮,北倚后湖,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可谓是固若金汤。石头城内外遍布佛院寺林,建有大小寺庙五百余所,每日焚香袅袅,经诵之声不绝如缕。

    轩辕昭三人星夜兼程,直到第二天的午时才抵达城中。早就有各路驿卒每隔一个时辰传报轩辕昭三人的具体行程,是以叶正途提前率领建康督府的文武大员,到督府大门口恭迎这位居功至伟的淮西大帅。

    轩辕昭一眼瞅见两鬓斑白骨瘦如柴的先生,比几个月前更加苍老,他才五十多岁便如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忧心国事至此,着实让人心疼不已。

    由于一路鞍马劳顿,唐崇璟和杨宏渊两个文官早就累得不成样子,他们二人甚至连站都站不稳了,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叶正途便安排他们先行到馆驿里歇息,晚些时候再找他们谈话。轩辕昭虽然也很疲惫,但他更关心当下的时局走向,以及朝廷对他的新任命,是以不顾浑峰酸痛,跟着叶正途来到内府的一间雅室里。

    两人坐定之后,叶正途望着轩辕昭略显憔悴的脸色,温言问道:“元朗,这一路辛苦了吧?”

    先生几乎从来都没在言辞上对他表示过关切之情,今儿个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轩辕昭眼圈一红,十分动情道:“元朗是行伍之人,这点奔波之苦算不得什么,不劳先生挂碍,倒是先生,您可比在京城的时候憔悴多了。”

    叶正途轻轻捋了捋额头几丝稀疏的白发,长叹一声道:“国事日益维艰,老夫恐怕想不cao心都难了。”

    轩辕昭从他的话音和语气里,听到的满是沧桑之感,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就算天要塌下来,您这么为难自己,于事何补呢。话虽如此,他却不敢当面说出来,不然爷俩又要因为这点琐事呛呛了,好不容易见一面,他可不想再惹老爷子不高兴。

    叶正途感慨了一番之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失态了,看来真是老了,居然在小辈面前长吁短叹怨天尤人起来了,堂堂一国宰执大臣,怎能如此颓废?

    片刻之后,叶正途像换了个人似的,又瞪起了那对犀利的吊斜眼,只听他沉声问道:“元朗,你入城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菜市口?”

    轩辕昭闻听此言,不禁一怔道:“先生何故此问?元朗第一次来建康,不知菜市口在何处?”

    叶正途哦了一声道:“那这个热闹你就没机会看了。”

    轩辕昭心中一动,忙问道:“菜市口一般就是处斩犯人的地方,莫非今日有人被开刀问斩?”

    叶正途点了点头道:“不错,朝廷刑部来人监斩,估计这个时候已经人头落地了。”

    刑部的人亲自跑到建康监斩,看来这个犯人的来头不小啊,居然让朝廷如此重视,他急忙问道:“敢问先生,这犯人是何许人也?”

    叶正途意味深长的望了他一眼,慢悠悠道:“原池州都统郭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