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靖国策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 出乎意料(二)

第三十七 出乎意料(二)

    轩辕昭得知夫人韩元熙已经怀有两个月的身孕,当时是又惊又喜,如果怀的是个男孩,那他们老赵家从此就后继有人了,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他骑着青鬃马匆匆忙忙打道回府,瞅见程仲甫的第一眼就大声嚷嚷道:“老程!快备轿,去韩府把夫人接回来!”

    此刻程仲甫正坐在帐房里低头拨弄着算盘子,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轩辕昭紧接着又急声催促道:“我说老程,你摆弄那些劳什子干什么?快去啊!”

    程仲甫这才停住手中的活计,缓缓站起身,不紧不慢的说道:“夫人早就回来了,此刻就在花厅里浇花呢。”

    轩辕昭微微一怔,自言自语道:“她怎么自己回来了?”

    程仲甫笑道:“公子这话就奇怪了,靖国侯府是夫人的家啊,她不回自己家,难道在娘家住一辈子?”

    轩辕昭摇了摇头,韩元熙早不回来晚不回,偏偏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这里面肯定有事!他想到这里,顾不得听程仲甫旁敲侧击的牢sao话,转身直奔后苑而去。

    此时正是窄暖还寒的初春时节,侯府花厅里万紫千红,百花怒放,满园春色陶人醉,几个唧唧喳喳的女子正拿着花洒浇水,轩辕昭站在圆月门口悄然看去,只见韩元熙如鹤立鸡群一般亭亭玉立在花丛之中,她今日穿了一袭粉红色的褙子,乌发在脑后挽起一个高髻,温婉如玉的面庞绽露着怡人的笑容。

    不知哪位彩衣侍女突然惊叫一声侯爷来了,韩元熙急忙抬头,一眼瞥见后苑门口呆立着的轩辕昭,一张俏脸瞬间泛起一圈红晕,稍顷之后,她轻轻放下手里的花洒,莲步轻移,缓缓来到轩辕昭面前蹲了个万福,与此同时低头盈盈说道:“相公安好,奴家这厢有礼了。”

    轩辕昭摆了摆手道:“你我既是夫妻,何必如此多礼?”

    韩元熙答应了一声是,抬头看见相公的两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她的腹部,刚刚平抚的心情又起了波澜,姣容刷的一下燥得通红,她捏着裙角羞羞答答道:“相公,众目睽睽之下,有什么话咱们回房再说吧?”

    轩辕昭笑道:“你回头看一看,哪里还有一个人影儿?”

    韩元熙急忙回头一看,果不其然,刚才那几个唧唧喳喳的彩衣侍女一个都不见了。看来她们倒是识趣的很,人家夫妻小别胜新婚,不知有多少贴心话儿要唠,她们怎么好意思碍手碍脚。

    轩辕昭一把攥住韩元熙如葱白一样的玉手,温情款款道:“夫人,你这一走,府里可是冷清多了。”

    韩元熙作势抽了几下,见抽不脱也只好半推半就了,过了片刻,她低着头喃声问道:“相公说的可是真心话?”

    轩辕昭顺势摸着她的肚子柔声道:“你怀了身孕,以后哪也不许去了,就在府中好好安胎吧。”

    哪知韩元熙听了这话,突然猛的抽出手去,随即退后一步,摇头说道:“不!相公,俗话说嫁鸡随鸡,奴家要跟随相公出征北伐!”

    轩辕昭闻听此言登时一怔,随即就明白了,怪不得她这个时候急着赶回家来,原来不知从哪儿听说朝廷命他领兵出征的消息了,这是专门跑回来跟着上前线的。

    轩辕昭思忖了一下,笑着问道:“夫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那可是千金之躯,能过得惯风餐露宿的戎马生活?”

    韩元熙绷着俏脸毫不犹豫的说道:“同样都是人,别人受得,熙儿为何受不得?请相公万勿为此事多虑!”

    其实她说的这话另有所指,只是轩辕昭听不懂而已。此前墨元瑛一直跟着轩辕昭戎马倥偬,韩元熙一肚子羡慕嫉妒恨,如今她如愿以偿嫁给了心上人,自然想要在轩辕昭心里彻底取代墨元瑛,是以就算放弃安逸闲适的生活也在所不惜。

    轩辕昭见她居然是个外柔内强的女子,与墨元瑛的外刚内柔恰好相反,当下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正在举手无措之际,程仲甫匆匆跑过来说,先生来了,此刻已经到了前院暖阁,请他速去拜见。

    马上就要带兵出征了,叶正途这个时候亲自跑过来,肯定有要事想要当面嘱咐,是以轩辕昭搪塞了韩元熙几句,赶紧跟着程仲甫往前院走去。

    叶正途今日比较低调,整了一身普通士人穿的便服,头上戴着儒士方巾,身上穿着一袭青布长袍,手里拿着一把题字折扇,一眼看上去像个枯瘦如柴的老学究。

    轩辕昭规规矩矩行完礼之后,然后顺势一屁股坐到叶正途对面,准备洗耳恭听先生在临行前的教诲。

    程仲甫接过小厮手里的茶壶,正想给他们二人沏杯香茶,不料叶正途朝他连续摆了好几下手,程仲甫微微一愣,随即意识到爷俩这是要密谈要事了,于是赶紧把暖阁里外的丫鬟婆子、杂役下人遣散到院外去,自已亲自坐到门口守住,防止有人偷听。

    半晌之后,叶正途这才缓缓问道:“元朗,知道老夫今日为何而来吗?”

    轩辕昭心想,我哪知道您老人家葫芦里都卖什么药啊,再说了,既便猜到了,又能怎样?他心里这样想,嘴里却老老实实的答道:“想必是先生对元朗此次出征不放心,特意来叮嘱几句吧?北虏虽然都已经打到长江边上了,不过请先生放心,元朗到了建康之后,即刻布署全军渡江北上,一举收复淮南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