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第六十七节 意外收获

    杨潮回到驿馆,对载沣没有答应自己代办军火还有些郁闷。

    那是他跟德国人合作的兵工厂,是不能拿出来说的,毕竟是在青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暗通德国人,杨潮不怕有人弹劾,但是如果这样阻碍了自己的计划,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他隐瞒了参股青岛兵工厂的事情,只说德国人在青岛有兵工厂,向自己推销武器,杨潮询问朝廷是不是需要采购武器。

    其实大家都心里明白,朝廷目前采购军火,都是装备八旗禁卫军的,而有钱的也就是载沣,反正朝廷是不会花钱给袁世凯装备北洋军的。

    “这势力斗争似乎载沣占据了上风啊!”

    杨潮分析了一下形式后不由暗自怀疑。

    这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袁世凯和张之洞这样的人物,竟然让载沣这样的八旗纨绔给压制住了,实在是让人费解。不过一个体系想打破不是那么容易的,载沣最大的依仗就是他是皇帝,慈禧当太后的时候,能收拾鬼子六、压制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未必就说明慈禧比这些人强,只是他手里的牌太强了。

    载沣是皇帝,先天就比袁世凯和张之洞更有优势,所以斗争取得一定的胜利,也不奇怪。

    杨潮这样想着,也感到很合理了,只是有些担心载沣如果专quan后,国家的走势,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踏步搞洋务呢。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出载沣保守的趋势来。

    正想间,突然一个尖利的嗓音响起:“圣旨到,登莱青胶道,山东按察使杨潮接旨!”

    “着杨潮,代办禁卫军火器一事,购快枪两万,大炮一百……”

    随着小太监念完圣旨,杨潮才反应过来,载沣答应自己代办军火了。

    刚才载沣拒绝,杨潮还是有些理解的,毕竟这是一块肥rou,盯着的八旗贵胄多了去了,这是传统了,整个满清一朝,无论是乾隆修建圆明园,还是李鸿章采购北洋舰队,大项的资金出入,那可是肥差,谁经手谁发财。

    载沣拒绝的时候,杨潮还想过,到底是谁拿到了这笔生意,还想着去活动一下,出一笔回扣将订单拿下来呢,没想到转眼载沣就改主意了。

    “公公辛苦了,一点小意思。”

    接完旨后,杨潮很客气的给小太监塞上一把大洋,杨潮是第二次见这个小太监了,第一次是詹天佑那次,上次他觉得有些面熟,这次就不奇怪了,因为见过一次了,面熟是正常的。

    小成子的脸色却有些复杂,声音有些转音:“杨大人客气了。都是奴才应份的。哪里敢要大人的赏。”

    小太监跟杨潮互相退让了一番,才很为难的收下了,太监不要钱,这倒是新鲜。

    杨潮借机道:“敢问公公,皇上如何改了主意?”

    杨大人办洋务都卖了宅子,于心不忍,想让大人挣点钱。”

    一听这话,杨潮第一反应是不信,看到小太监诚恳的眼神,这才信了一半,心里不由还有些感触,没想到载沣对自己还是很有好感吗。

    “对了!”

    小太监突然喊了一声。

    杨潮好奇的看着他,小太监尴尬的小小,似乎有些紧张。

    “皇上还交代了,说杨大人要圈一些荒地,那就尽管圈,就是把全山东的荒地都圈了,也没有关系!”

    杨潮不由有些意外,全山东的荒地暂且不说,就是沿海那些盐碱地就不下于五百万亩,都给了自己,这还真有些用处。

    作为后世的人,对土地的价值认识的更深刻,虽然没有这时代的地主把土地当命根子,但是却更清楚土地的价值所在,不是因为土地是粮食的基础,而是因为土地是稀缺的资源,皇帝也是土地,用来种地或许不行,但是用来办工厂,还是没问题的,后世许多地方为了避过耕地政策,都是把好地谎报盐碱地的。

    “皇上对微臣真是厚恩啊。臣万死不足报万一。有劳公公了!”

    杨潮感慨一声,又给小太监送了一把几十个大洋,相信这个小太监会把他表忠心的话,带给载沣的。

    做完了这些事,杨潮又一次离京,同样没有跟袁世凯和张之洞打招呼。

    来之前先拜会他们,那是因为杨潮是要办洋务,离不开这两个人,同时因为上次的事情,杨潮以为载沣对自己有了偏见,担心载沣这个皇帝会阻止自己,因此希望说服袁世凯和张之洞支持,最后说服皇帝。

    但是发现皇帝不但一改常态,反而有种拉拢自己的架势,杨潮就不好在去跟袁世凯和张之洞套近乎了,而且发现此时北京的政治斗争似乎正处在某个微妙的时刻,杨潮可不想蹚浑水。

    从天津坐船到烟台。

    烟台港口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荷兰治港公司承揽,他们设计了两条防波堤,从芝罘湾伸向海面,如同两条手臂一般,将烟台港怀抱在里面。

    有了防波堤之后,港池的面积扩大,而且可以往海中延伸,这样可以将码头向前推移,可以在深水区修建更大的泊位,按照杨潮的要求,是一万吨级轮船可以直接停泊。

    荷兰人最后的报价是三百万两,比他们最开始的报价少了一百万,倒不是他们的工程预估出了问题,而是荷兰人自筹了一百万两银子入股。

    让荷兰治港入股是杨潮的邀请,因为将来港口要让出资者经营的,杨潮手里可没有这样的人才,英国人、德国人倒是有,但是杨潮不敢用,荷兰人没有什么政治诉求,交给荷兰人运营很合适,因此引入荷兰资本。

    荷兰治港看过了烟台港的条件,还有烟台港目前的进出口吞吐量,他们认为如果烟台能保持目前的地位,盈利是肯定的,于是欣然入股,以一百万两工程款换取了两成的股权,对他们来说很可能一分钱都没有出,完全是拿施工利润换来的,最划算不过。

    在烟台就给古斯塔夫发电报,告诉古斯塔夫自己得到了圣旨,将全权办理新军事务,通知克虏伯可以来烟台签合同了。

    在克虏伯到来前,杨潮就先跟早就准备好了全套的法律文件,等待已久的美国人签了合同,建立合资兵工厂和钢铁厂的合同。

    废了这么多事,终于把这些事搞定了,杨潮不由感慨,在中国,商业的事情永远都不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古往今来概莫例外,政治化太严重了。

    等待德国人的时候,杨潮还在烟台工地上看了看,发现铁路施工速度极快,这才六月,烟台段铁路就已经修到了烟台之外,杨潮站在莱山上,看着蜿蜒从山中跃出的钢铁长龙,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一座荒山。

    而这些都出自他的手笔,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慷慨悲歌的情绪来,可惜他不是曹cao那种人物,不然肯定能喷薄而出一首辉煌壮丽的诗赋来。

    “明年,也许明年,我们就能看到火车在这条钢铁长龙上飞腾而过了。”

    指着山路上攀爬而过的铁轨,杨潮忍不住对潘训大声描绘。

    潘训点点头:“若真如此,可称大功!”

    是大功啊,几百公里的铁路,中国人自办的铁路,詹天佑的杰作,然后更是出自杨潮的手笔,杨潮也不由有点志得意满。

    不由看了潘训一眼,此人说话不多,也从来不会说什么大人英明之类的马屁,但是偶尔一句就让人感到很舒服,这句话正是在拍马屁,而且拍的不漏痕迹。

    人常说与君子交如沐春风,这却未必,正直的君子有时候会让人很无语,反而是喜欢拍马屁的小人会让人感到很舒服。

    杨潮心里暗暗记下,潘训这个人,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正直的,而是一个心机很深重,隐藏很深的人物,用这种人是一把双面刀,用的好了真能做成大事,用的不好了,这就是一个祸害。不像王求那种人,看似风风火火,气势逼人,实则只是一把尖刀,用来冲锋陷阵则无往不利,用来运筹帷幄则不够周全。

    “大人。今天有封电报,袁大人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秀才。您要不要看一下单子。”

    等杨潮慷慨完了,潘训才不漏痕迹的说起其他事情来。

    杨潮点点头:“拿过来我看吧。”

    潘训随身就带在身上,随时准备让杨潮查看,心思确实很细。

    杨潮现在已经招了不少秀才了,通过周馥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这次袁世凯又送来十几个,就有三十多人了。

    不是杨潮偏爱秀才,而是他认为能考中秀才的家伙,总比那些上洋学堂的学生身上多了股中国味道,而且能考中秀才,说明智力、毅力都是上乘,因为考秀才不容易,年少考中秀才更不容易。

    没错,杨潮招来的秀才可都很年轻,以前的标准是二十岁以下,但是后来发现根本招不来人,原因标准定的太高了,二十岁就能考中秀才的,还是太少了。最后放宽到了二十五,所以才在山东招来了十几个。

    这次袁世凯招来的人中,也大多是二十三四的人,不过其中一个似乎超标了一些。

    “二十**了!袁中堂怎么会?啊!”

    刚要腹诽一下袁世凯胡乱塞人,突然看到人名,杨潮不由惊叫出声。

    “大人怎么了?”

    潘训忙问道。

    杨潮指了指人名。

    潘训看过去,那名字是吴佩孚三个字,他觉不出奇怪来,倒是年纪超标了。

    潘训试探问道:“此人年纪太大了?要不要退回去?”

    杨潮哈哈大笑:“不用不用。等这些人来了,立刻带来见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