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召唤之三国霸业在线阅读 - 第1063章 唐王立

第1063章 唐王立

    李翊最后说道:“如今朝廷治下十三州稳定,赋税有结余。应该提高官员俸禄三成。”

    百官闻言,大喜过望,齐声道:“大将军英明。”

    李翊笑道:“此乃高薪养廉。本公也不怕明说,给官员更多的俸禄,保证大家衣食无忧还有富余,但如此一来,谁再敢贪污,别怪律法无情。”

    百官闻言,心中大惊,但是看看李翊虎视眈眈的,也只得是齐声道:“大将军英明。”

    只是,这声音就低了许多。

    天子依然是点头道:“大将军所言甚是,照准。”

    不少百官望着小鸡吃米一般点头的天子,就开始琢磨,若是大将军突然说:陛下您让位吧,估计上面这位爷也会照准吧。

    有这样想法的官员不在少数,一些人甚至非常的心动,决定试探天子一番。其中一人就是华歆。

    华歆随曹cao投降李翊后,并没有得到李翊的重用,只是在朝廷中担任了一个没什么权利的议郎。

    议郎是郎官的一种。秦朝的时候开始设置。西汉沿置,属于光禄勋,秩为比六百石,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东汉时一般郎官均受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管辖,议郎例外。其官秩也提高到六百石,并得参预朝政。

    但是,如今北疆朝廷都在李翊的控制下,华歆的这个议郎,就显得非常鸡肋了。事实上,如今担任议郎的,都是一些不得李翊看重的人。

    不过,华歆显然不甘于这样清闲的生活,他在积极的寻找着被李翊重视甚至是得到李翊重用的机会。而现在,他就看到了机会。

    华歆出列后拜道:“今十二州平定,然而还有三州在乱贼手中,其百姓无主也。唐公仁德传于天下,今已经拥有了十二州之地,可应天顺人,进位为王。”

    “称王?”刚刚回到位置上的李翊就是一阵激动。他来到东汉,从一介草民开始,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称王。但真的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又感到是如此的虚幻,几乎不能相信是真的。

    李翊其实想要称王,但一般古代若是前朝还在的情况下,想要称王称帝都是要推脱的。要一副最终被手下逼迫无奈,才称王称帝的模样。这才能彰显对前朝的仁德忠心,让天下人知道,我本不愿意取代,是所有人都劝,被逼无奈。如此一来,本身也就构不成道义上的叛逆了。

    最经典的就是赵匡胤的皇袍加身,其实他早就巴不得当皇帝的。可最终,他睡觉的时候,被手下将士刀架脖子上,说主公不当皇帝,大家就一起死翘翘吧。于是,赵匡胤当了皇帝,又给天下人一种:你们看,我本不愿意当皇帝,然而所有人都要我当皇帝,不当大家伙还要杀我,我只好当皇帝了。

    李翊偷偷的看了华歆一眼,心说这家伙倒是挺会抓住机会的,而且他的能力也还可以,看来应该找个机会,给他换个好点的工作。

    心里面这么想着,李翊却是连连摆手道:“子鱼此言差矣,本公虽然有些功德,但乃是臣子也,若是称王,乃是反汉,此举万万不妥。”

    贾诩等人自然也是知道,古代进位,都要三辞三劝的。眼见主公开始推辞了,众人都向徐茂公望去。毕竟徐茂公是席军师,可谓是北疆文武之。

    这让徐茂公心里一惊,心说你们个个绝顶聪明,怎么都看我干什么。

    李翊拥有十州二都护之地,治下人口过四千万,皇帝也当得,然而需循环渐进。众人一起撺掇贾诩这个席军师快快想个好说辞,劝说主公。

    徐茂公心说这言辞不好组织,毕竟现在可是在朝堂之上,天子面前。他要是表现的太过急切,无疑就是得罪了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但是要是不开口,那又会得罪主公和一众同僚。

    李翊本以为自己推脱后,麾下文武马上就会叽哩哇啦的开始劝说,但事实上却是半天都没了动静,心说什么情况,爷还没有三番五次推却,只是推了一次,你们就不劝了,还让不让本主公称王了?

    张飞等武将抓耳挠腮,琢磨不出来好词,所以不敢先说。而文官们,因为贾诩等军师的动作,齐刷刷看着徐茂公。

    徐茂公也看出主公想要进位的意图,当李翊的目光已经开始阴沉的时候,徐茂公直冒冷汗,脑筋急转,劝道:“主公此言非也,方今天下大乱,叛逆四起,割据一方,百姓怨声载道。而主公仁德布于四海,百姓所仰望。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人望,愿主公熟思之!”

    李翊闻言松了口气,按照套路,赶忙又推脱道:“僭居尊位,乃大不道,可再商议长策。”

    贾诩急忙劝道:“百姓乃天下基石,如今只仰望主公。若主公不顺从天意,就是逆天而行,这才是大不道。”

    李翊又道:“不可不可,不得天子明诏,是僭也!”

    李翊这话一出来,众文武大臣就齐刷刷的看着台上一言不的天子刘协。

    这时候,孔融站了出来,朗声道:“大将军平黄巾、定辽东、安北庭、讨董卓、破公孙、灭袁绍、伐西疆、除曹cao、收荆州,不但光我我大汉十州之地,更是开拓了辽东、大漠和西疆数万里土地,功盖卫霍,万民仰望,宜进爵为王!”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这独尊儒术的年代,由他来说,便代表天下文人的意愿。

    见到孔融这样的老臣都站出来这样说,天子的心里有些悲凉,勉强笑道:“孔太常所言甚是,朕这就草拟诏书,册封大将军为唐王。”

    ………………

    建安十年正月初一,群臣表奏天子,颂唐公李翊功德。天子刘协即令孔融草诏,册立李翊为唐王。

    李翊假意上书三辞,天子三诏不准,李翊最终接受唐王爵位。

    ………………

    建安十年正月中旬,蓟城南,有宏伟的,转意为唐王进位而建造的祭天坛,此坛中央高二十丈,四方皆有分坛高十丈。五方封坛,占地方圆九里各设有旌旗王公仪仗。

    正月十八乃是吉日,这一天,祭天坛四周两万亲卫军拱卫,外围又有数十万百姓汇聚,共计百多万人观礼。

    大红的毯子,从李翊下车处开始,直到中央坛上,竟有三里多长。

    李翊龙行虎步,望祭天坛而去。所经之处,亲卫军的重甲将士依次拜倒在地,震天的欢呼声不断。

    群臣依次序排列,跟随唐王来到祭天坛下。

    孔融、华歆请李翊登坛,进献王冠冕玺绶讫。

    根据加冕的诏书,为了向天下彰显李翊的功德,唐王李翊可用冕冠十二旒,这冕冠也就是前后有珠帘的华夏皇冠。

    汉代规定,只有皇帝的冕冠为十二旒,也就是十二排珠帘。冕冠为玉制,颜色以黑为主。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下巴系结。

    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唐王又有金根车,驾六马。

    金根车者,金薄缪龙,文虎伏轼,龙衔轭。左右吉阳筩,鸾雀立衡,肤文画輈,羽盖华蚤。车身又画日月升龙,象镳镂锡,金鍐方釳,插翟尾,朱兼樊缨,赤罽易茸。

    还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分青、黄、赤、白、黑,所驾四马,马与车同色。五色为副车,秦王所御驾六,此乃天子法驾,取意驾六龙,以御天下者也。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李翊反而又十分平静。他沉稳的带上冠冕,穿上冕服,配上唐王绶。

    高台上,他缓缓张开臂膀,欲意将天下囊括怀中。

    台下,群臣百姓三呼万岁:

    “唐王万岁!”

    “万岁!”

    “万万岁!”

    ……

    兵士高举起刀枪,锋芒在祭天坛下汇聚。他们会用自己的武勇,拱卫自己的君王,拱卫君王的天下。

    百姓欢呼雀跃,他们是唐王天下的基石。

    面对这一切,李翊亦是无法平静。初入东汉时的潦倒,一次次险死还生中不断聚垒的大业,回忆在他的脑海中划过。今天,他终于成就了天下亿万生灵皆无法达到的成就。

    而这对他来说还不够,在不就的将来,他一定会再一次高举起帝王的权杖,为这天下带来非同一般的气象。

    一己之力,便能让天下繁荣三百年的圣天子的气势,在这一刻,开始汇聚。

    李翊面南而坐,受文武百官朝拜,进位唐王。他完成了一生中,重要的一步。

    然而他不会就此停滞下脚步,因为这才仅仅是他的开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