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全球殖民在线阅读 - 第165章 上古之风

第165章 上古之风

    下面还有几道策论题,可以不做,殿试只要求做完两道策论题即可,当然可以多做,绝大数考生不会这样干,他们宁愿多花一点时间,把自己最拿手的两篇策论题做好点,也不会去多做几道策论题。◇↓頂◇↓点◇↓小◇↓说,x.

    也就是说杨廷鉴此时已经可以交卷了,但是杨廷鉴发现别的考生才刚刚提笔打草稿,自己这交卷也太早了吧!后世的应试教育,老师都会再三强调,禁止任何人提前交卷,杨廷鉴也难免被影响到了。

    既然不能提前交卷,那就继续看下去,如果下面的测试题,不触及到皇权或者官僚的利益,杨廷鉴到也可以做,如果触及到这两个的问题,杨廷鉴也不会去做了,这就是典型的做多错多,不如不做:

    “且流寇久蔓,钱粮阙额,言者不体国计,每欲蠲[juān]减。

    民为邦本,朝廷岂不知之,岂不恤之?”

    这题大意是:

    流贼造反已经很久了,而朝廷却没有多少钱粮来剿贼,有的大臣上书言事,根本就是不体谅朝廷的难处,天天都让朕减免赋税。崇祯这是不满那些天天叫嚣着让他免税的大臣。

    民为国家的根本,朝廷怎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怎么能不去赈济。

    朝廷没有钱,拿什么去赈济灾民,崇祯这不是在瞎扯淡嘛!当然杨廷鉴不会去说,要想增加国家税收,就必须向那些士绅阶层征税,就必须“官绅一体纳粮”,杨廷鉴绝对不能去写,那是和天下的士绅阶层为敌,等杨廷鉴有实力的时候。再执行这条还差不多。

    所以这道策论题,杨廷鉴不会做,正当杨廷鉴打算继续看下去的时候,崇祯突然问道:

    “杨**卿,这道策论题怎么不做?是不会吗?”

    其实杨廷鉴早就知道崇祯在自己的身后看自己做题,只是杨廷鉴假装不知道而已。

    杨廷鉴转头对崇祯说道:

    “此题不能做。不过陛下如有兴趣,可在闲暇时间与微臣秉烛夜谈。”

    杨廷鉴就这样坐着继续看下面的题,没有在去管崇祯,这简直是太目无君上了,不过此时是殿试,和杨廷鉴年龄相仿的崇祯倒不会去责怪杨廷鉴,其实崇祯也知道杨廷鉴不喜欢下跪的习惯,崇祯已经从内心接受了杨廷鉴这个“坏习惯”,有大才的人大都是这样持才傲物。

    “好。殿试之后,崇祯找个空闲时间,和**卿畅谈一番。”

    “如君所愿。”

    剩余的策论题:

    “但欲恤民,又欲赡军,何道可能两济?”

    即屯田盐法,诚生财之原,屡经条议申饬,不见实效。其故何与?

    至于漕粮为三军续命,马匹为战阵急需。折截挂欠,遂失原额,其道何复?

    今虽东虏猖獗,河套有可复之机,边外尽可作之事。

    但难于东虏窥伺,朝野匮乏。近降夷继至,作何安插?

    插套连合,作何问破?

    流贼渐逸郧广,海寇时扰浙闽,剿灭不速。民难未已,兼之水旱频仍,省直多故,作何挽回消弭?

    又唐、宋曾以武臣为中书令、枢密使、文武似不甚分。

    我太祖高皇帝曾以直厅为布政,典史为佥都,今奈何牢不可破?

    尔多士留心世务久矣,其逐款对答毋讳。

    朕将亲览焉。”都是大白话,应该看得懂。

    这几道策论题,最主要有两个问题,屯田盐法和收复河套之地,一个是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一个是让大明有稳定的战马来源。

    河套之地现在不是收复的最佳时机,必须先联合林丹汗打败建奴才说,如果此时大明在和林丹汗打起来,那就是三线作战了,那绝对是自己作死的行为。

    关于收复河套的策论,杨廷鉴又提起笔开始答题,杨廷鉴就是要借着这一道题,让崇祯阐述联合林丹汗的重要性:

    大意是这样的:

    “陛下要收复河套之地,微臣认为此事不是最佳的时机,当前后金正在攻打林丹汗,后金一旦彻底征服林丹汗后,就会集中蒙古各部和所有建奴前来攻伐大明,这样大明就更加危险了。

    微臣认为此时应该适当支援一下林丹汗,让林丹汗今后拖住后金,最好的打个两败俱伤,这样大明就有了**之机,陛下也可用这段时间励精图治,等大明恢复过来,就可与后金决战,从而一举灭掉后金。”

    “好……**卿此计可行……”

    “陛下谬赞了,微臣惭愧,微臣交卷。”

    杨廷鉴说完,就起身来,然后双手把试卷交到崇祯的手中,崇祯连忙又仔细地看起来,杨廷鉴则飘然而去,把一众考官给雷得里嫩外焦,这杨廷鉴真是持才傲物也!!!有上古贤士之风,不愧是我被读书人,这铮铮风骨当真是我辈的楷模也。

    ……

    杨廷鉴一考完,就穿回现代买了一百台发报机,步话机两百台,手摇充电机三百台,这通信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光发报机需要,就连情报司和宝船厂都需要这发报机。

    这密码本也好办,就是明码密码本就可以了,未必还有别人能接收杨廷鉴他们的电报吗?那绝无可能的。

    发报员的挑选和培训,也是杨廷鉴亲自挑选虎贲军里面可靠的,识字的忠诚之人,在通州单独培训,起初的培训肯定很难,因为杨廷鉴只能拿出一些资料,具体cao作经验一点也没有,只能是那些发报员自己摸索。

    杨廷鉴对于电报机的分配也做了详细的安排,情报司二十台,可以装备到每个省一台电报机,辽东和蒙古也肯定要派人带着电报机去的,二十台电报机足够情报司使用了。

    另外就是虎贲军了,发报机可以装备到团,步话机可以装备到连,这样一安排下来,杨廷鉴从现代倒腾来的发报机和步话机都有剩余,刚好可以做备用机。

    自从会试完毕后,杨廷鉴就离开了京师,天天呆在通州忙这忙那,比如给那些挑选出来的军官上课啦,敦促武器生产等,在杨廷鉴的记忆里面,崇祯四年即将发生一件大事,孙承宗修筑大凌河城,结果后金举国来功,明军数次救援失败,损兵折将四万多人,就连祖大寿也被迫投降了建奴。

    可历史已经因为杨廷鉴这只蝴蝶,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后金入寇在即,战争即将开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