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三帝传在线阅读 - 吴王迷惑,媚娘巧解二

吴王迷惑,媚娘巧解二

    媚娘见他如此,便明白他想通了:“不错,长孙大人虽然对淑妃娘娘心存敌意。可是吴王殿下,您当知道,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淑妃娘娘对陛下的情意。是故他断然不会以这般处处意指陛下性命的方式,来诱得陛下起疑——因为他知道,陛下会相信淑妃娘娘为了争宠用些狠决手段,或者会为了保护吴王殿下、曹王殿下,甚至是伤透了她心的蜀王殿下,和非她亲生的高阳公主殿下而计谋种种……但却绝对不会相信,淑妃娘娘有杀陛下的心。

    长孙大人何等人物?既然要借这般办法来引蛇出洞,又怎么会布置得不似那蛇儿的素行?是故,吴王殿下可想一想,这宫中,谁最有可能用这等手段来行刺陛下的,又是谁对陛下怀着这等仇恨?”

    吴王想了一想,悚然道:“六叔……荆王……长孙无忌要杀的人是他!”

    媚娘接口道:“原本,长孙大人要对付的,的确是荆王爷——毕竟以近身卫士刺杀这般事情,确是像他所为。

    可是今日得知行宫闹了蛇患之后,媚娘又多了一个想法,也许长孙大人此次要惊出洞的蛇,不止一条……这般以毒蛇行事的风格,却与荆王那般目指龙位,只求痛快淋漓的性子不同。却更像是与陛下有着家国大恨的。再加上陛下为了确定淑妃娘娘的清白,而带上了吴王殿下与高阳公主这一事……

    吴王殿下,你想一想,这前朝**之中,谁与陛下有家仇国恨,又急欲陷淑妃娘娘于死地的?长孙大人对朝堂之事,后廷之秘洞若观火,他若要模仿某人的手段,必然会将一切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的……”

    吴王脱口而出:“阴氏兄妹!”

    媚娘点头:“不错。对长孙大人来说,现在最要紧的目标,便是这三人。”

    吴王怔了半晌,只觉背后一身冷汗,良久才道:“可是我还是不明白,父皇为何……他既然已知长孙无忌的所为……”

    “陛下为什么要带吴王殿下与高阳公主同行?因为陛下想确认,长孙大人他们怀疑的,淑妃娘娘的反意是否是真。那么他就必然要放淑妃娘娘一人留在后廷,看她如何动静。而若淑妃娘娘果有心反,那陛下将二位带出宫中,至少将来不得不治罪娘娘时,二位可不受牵连——曹王殿下年幼,自不必说了。

    同样道理。陛下的仁慈与厚爱,也会给与德妃娘娘兄妹——

    对他来说,虽然阴氏有杀弟掘坟之恨。可他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明白此事不宜再行纠缠。是故,他愿意再给德妃娘娘兄妹一次机会。而此番他之所以纵由长孙大人如此,只怕也是存了警告一二的念头在。

    毕竟世人若遇到这等事,第一个念头便是暂时平定野心,以观事态。这样一来,陛下便有了架空德妃娘娘兄妹,将一切消弥于无形之中的时间。

    是故,吴王殿下,您实在不必再为陛下此番的心思纠结……以媚娘所见,还是安心陪伴陛下,保护陛下为好——

    毕竟陛下如此费尽心思,为的只不过是一件事——

    能够保得他最疼爱的孩子们平安。能够尽量不伤人命。”

    吴王闻言,良久才长吐口气,松了全身道:“不错……只要母妃在宫中这段时日,不出什么事端。父皇对母妃的疑忌,自然便清了。”

    媚娘巧笑:“那吴王殿下以为,淑妃娘娘知机如何?会不会上这般当?”

    吴王傲然道:“武才人,虽说有些无礼,可母妃知机,只怕当宫之中,无人能及。便是武才人这般也难得一二。”

    媚娘含笑点头:“这便是了。淑妃娘娘知机,自然明白此番事。是故依媚娘所想,只怕不日,淑妃娘娘便会亲书手诏一封,以慰吴王殿下之心了。甚至……说不定,便是今夜。”

    吴王一愣,立刻明白她的意思,心中一片温暖:“武才人的意思是,母妃会担心本王因孝敬太过,而自乱阵脚?”

    “天下间的母亲,都会这般所为……”媚娘说至此,忽然想起自己亲生母亲杨氏,心中一痛,容色黯然。

    吴王知机,见她如此,又素闻杨氏德行,便知一二,心下便生不忍爱怜:

    “武才人,多谢你此番提点。若非武才人,只怕今日本王便要按捺不住,去向父皇询问了。”

    媚娘含笑不语。

    二人正言时,便见吴王贴身小僮飞奔而来,先见了礼,又道宫中有书信传来。

    吴王看了眼含笑的媚娘,便感激地一点头。

    加之媚娘居殿已在眼前,远远也可看见瑞安迎了出来,便告辞。

    吴王刚转过身来走了两步,又再回头来向媚娘叉手一礼。媚娘含笑回之。吴王起身,久久视她半晌,才恋恋不舍离开。

    ……

    片刻之后,太宗寝殿内。

    内侍监王德匆匆抱了拂尘,提了衣角小步奔入。

    正在案上埋首批奏疏的太宗闻得脚步声,知是王德,头也不抬道:

    “如何?”

    “回主上,如您所料,吴王爷确是接到宫中书信,正是淑妃娘娘亲手所书。至于信的内容,据高阳公主身边的小侍所言,也只些安慰吴王爷的话儿。且更书有‘母妃心昭昭,儿父自明晓’这般言语。”

    太宗点头,放下手中朱笔,双手置膝上良久,才道:“她果然是最聪明的那一个。看来此番房相的心思,却是没有白费。”

    王德点头:“难怪世人都道‘房谋杜断’……唉呀,房丞相果然好计谋,这一二事,竟然连长孙大人都怀疑起自己的儿子来——刚刚老奴得报,道长孙大人已然密信一封与府中,且据旁侧人道,那信上字句,极言怒意,斥责长孙冲大人与几位关陇一系的要员不当如此莽撞行事……”

    太宗淡笑:“是呀!此番倒是让辅机受了些屈了。

    不对,也不算是屈他。

    若真依他的心思,这些事那是他必然要做的,只不过不会似房相这般柔和仁善。

    也罢!反正早晚他都会猜到是朕的所为。到时请他喝两壶无忧早年酿下的好酒,也就都过去了。”

    王德含笑不语。

    又略一沉默,太宗才道:

    “那崔刁二人,如何安排的?”

    “回主上,已然依主上旨意,暗中换了两名荆王府安排在封禅时的刺客死囚,崔刁二人由尉迟大人亲自带了兵卫,合家送往渤海。

    卫国公李大人又亲替他们改了高句丽的番名录(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和户籍),以后他们自会在渤海富贵无双,安定平和。”

    太宗点头:“叫他们如此为朕背井离乡,也是难为他们了。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也多少算是朕弥补了一些——

    对了,阎卿呢?”

    “主上放心。阎大人方才已然向老奴表明心意,他本就身有旧年目疾,早有退隐调养之意,加之十三帝图(就是名震中外的古帝王图)乃惊天之工,只他兄弟阎立本阎大人一人,定是不成。

    是故他道若能赋闲专心制成此千古一卷,那是再好不过。”

    “难为他了,他兄弟二人身家清苦,朝中又是这样……

    也罢。王德传朕旨意,阎立德虽罢官去职然终究有功,官身(古代被罢官的官员,依然可以保有官身,地位很高)留之不去自不必说,再告诉他兄弟立本:

    自今起每至岁末大赏之时,可往宫中再领一份正四品俸(就是正四品官员一年的工资)与他兄长,对外只说是朕赏他阎立本的——明白么?”

    “老奴明白。”王德含笑应道。

    又停了一会儿,太宗才又道:

    “不过此番,恪儿倒是难得的有耐性……朕本以为,他会当下冲了过来,寻得朕,求个说法呢!毕竟这几个孩子里,就属他最似朕的脾性。”

    王德想了想才笑道:“只怕吴王殿下是不会了。毕竟他此番,却寻得了一位高人指点一二呢!”

    太宗正伸手去取奏疏,闻得此言,却是一怔,手也停在空中:

    “高人?是谁?”

    王德笑道:“老奴今日闻得明安来报,道吴王殿下领了主上旨意,去烧那些毒蛇时,正好武才人因无人照应,又闻得殿外喧哗,心中惊慌离殿而出,遇到吴王殿下,二人可是好一番言语。

    据明安说,他瞧着吴王殿下本来是忧心忡忡的。可与那武才人一番长谈之后,便转忧为喜了。”

    太宗闻言,饶有兴致拿了奏疏道:“哦?那媚娘说了什么,哄得恪儿如此开心?平时他可是最孝顺的,又极聪明。这般事,他当为自己母妃担忧才是。”

    “回主上。明安离得远,也听不得太清楚。不过武才人的意思,似乎是在劝慰吴王殿下,若是主上对淑妃娘娘有诛灭之意,便不会这般试探。且还道主上这般携了吴王殿下与高阳公主出宫,用心良苦之意,便是为若万一淑妃娘娘果有反意,便可保全二位殿下。一片慈父之心,可见一斑。更道淑妃娘娘对主上一片真情再不会如此,是故此番却不过是做与一贯担心淑妃娘娘心存不轨的那些朝中大臣们看的戏而已。

    唉呀……这武才人当真是舌灿莲花,一番言语便说得吴王殿下又是惭于怀疑主上心意,又是欢喜主上对他的爱重……

    据明安所说,吴王殿下离开时那脸上只写着八个字:

    ‘孺慕之心,盛之已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