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言情小说 - 花开妇贵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榜眼

第一百九十二章 榜眼

    殿试的成绩还没有出来,宫里面都是另外的一道旨意出来了。皇后嫡出五公主许配给忠义伯府世子也就是杨文锦,择吉日完婚。

    一大早上宫里的太监就到忠义伯杨府传旨,全府上下的人都跪在地上叩谢皇恩。杨府的周围有不少的百姓凑过来瞧热闹,不多的时间,这道圣旨就在京城传开了。

    唐紫晴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有点突然,但是没有感觉到伤心,反而如释重负一般。只是她身边的丫鬟却是气坏了,“忠义伯府怎能这样,原本可是要和小姐成亲的,突然间怎么就要娶公主了。”芳云替小姐抱不平,心里一肚子的火。

    唐夫人之前没有和唐紫晴说杨文锦要娶公主的事情,就是怕女儿伤心,想着能拖一日是一日。没想到圣旨会下的如此快,唐夫人担心女儿难过,急忙的过来看看。

    唐紫晴的脸色没有很难看,也没有哭闹,唐夫人看到这样的女儿更是心疼。屋子里的下人都退下了,唐夫人拉着女儿的手,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母亲不必如此难过,表哥要和公主成亲,我并没有难过。我一直把表哥哥当哥哥看待,并无其他感情。”唐紫晴先开口说了这番话,这是她的真实想法。以前觉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爹娘是爱自己的,必然是最最好的决定。而且自己以前心里也没有人,嫁给谁都是一样的。

    “晴儿啊,都是娘不好,要是早早的正式定下婚事或者给你选其他的人家,也不会这样。”唐夫人觉得女儿的话就是在安慰自己,怎么可能不难过。

    “娘,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喜欢,所以您说要我嫁给表哥,我也觉得是不错的选择。如今这婚事成不了我是真的没有伤心。”唐紫晴很认真的又说了一遍。可是有些话她还是说不出口,即便面前的是她的母亲。现在她的心里住进了一个人,即便不知道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可是还是时不时的会想起,会惦记思念。

    唐夫人看女儿如此的懂事很是欣慰,这样好的女儿嫁给谁家那都是他们的福气。杨家不娶她的晴儿,那是杨家的损失。“那五公主听说性格嚣张跋扈。做了杨家的媳妇,你舅母还要向儿媳行礼。倒要看看她能高兴多久,有她后悔的时候。”

    以前觉得娘家的弟妹还不错,经过这件事情,唐夫人对她的印象是差到了极点。只是觉得自己那外甥杨文锦可惜了。娶了公主过日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不会所有的事情都是风光荣耀的。

    唐夫人想起自家老爷要从这次赶考的学子中挑选女婿的话,“晴儿,你放心,你是爹娘的宝贝,定然会给你挑一个比你表哥更好的夫君。”

    唐夫人是有点赌气,唐紫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安慰着母亲。“我的夫婿定然是最好的。”

    唐紫晴的心里想着,要是那个人就好了,可是自己对他一无所知。想找他如大海捞针。她也不好让爹娘再为她担心了,也许只是有缘无分,到时候就听爹娘安排吧。

    唐夫人的二姐韦夫人听到了赐婚的消息也是吓了一大跳,在娘家就是她们两个的关系最好,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韦夫人也觉得娘家弟弟这事做的不地道,急忙来唐府看看情况。

    唐夫人见着了二姐,就把最近的事情说了一遍,也把娘家弟妹上门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说了。说着说着就觉得难受,眼泪就留下来了。韦夫人看着哭的伤心的meimei急忙安慰着,帮忙擦干眼泪。这事弟弟和大姐家做的确实是不妥。

    “三妹也别太过伤心。晴儿是个好姑娘,这放出话去说要找夫婿,那说媒的估计能踏破了门槛,别太担心了。”韦夫人安慰着meimei。心想着回家让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也留意一下有没有那合适的优秀的年轻人。

    唐夫人好不容易止住了眼泪,“二姐,我家老爷也说要在今年的考生里面选,可是京城里的好的都被人挑走了,这外地的我又舍不得晴儿。”

    “妹夫挑好几个人选定然是要和你商量的,到时候你好好选一个。说不得就留在京城做官了呢。”韦夫人是没有女儿。但是人们都说闺女是娘的贴身小袄,那个做娘的舍得让女儿吃苦的。

    韦夫人想着妹夫既然要在考生里面选女婿,那么自己回家也问问儿子。韦甫昌也经常和考生们聚在一起谈诗作画,对学子们的品行也是能多少了解一些的。

    傍晚,在吏部衙门呆了一天的唐卜哲准备回家,他从考生里面挑了几个自己觉得不错的人选,回家去和夫人再商议一下。

    唐卜哲走到宫门口,正巧碰到了大学士程淼。程淼这个人虽是为官却是对朝政很少言,倒是一心钻研学问。他是辅佐三代帝王的老臣了,皇上对这位老臣也是很是喜欢。程淼还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在朝中虽无实权却是地位然。

    两个人见面了自然是要打招呼的,唐卜哲原本就是小辈,自然额外的恭敬一些。

    “是唐家的小子啊,这是要回家了吗,公事永远都忙不完的,别累坏了自己。”程淼对唐卜哲的印象不错,唐家的老太爷和程淼曾经同朝为官,关系不错。程淼也是把唐卜哲当子侄看待,两家人关系不错。

    “多谢伯父关心,小侄这会正有一事愁,见到您了还想讨教一二。”唐卜哲以长辈晚辈的称呼,而不是官场上的大人下官,这样也就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程淼也没有迟疑,“有什么事说来听听。”

    “伯父也知道,我家中有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了,我想着在这届的考生里面挑一个做女婿。不是说见字如见人,读其文章能只此人秉性。您是主考官,又是阅人无数,您觉得哪个好。”唐卜哲也不瞒着如实说,这事让人知道了也无妨。

    程淼看了唐卜哲两眼,“自己的女儿也不知道早些谋划,这会知道着急了。你这父亲当得也太不称职了。”

    唐卜哲听了这话也不恼,虚心受教的样子。

    程淼看他态度还不错的样子,就决定帮帮忙。于是两个人坐着同一辆马车,正好也顺路。

    想想那些印象深刻的考生。程淼掂量一下开口了。“这一届的考生确实有不少才学出众的,冯竹、李泽洋、易阳孙家的少爷孙坚、江南的胡家公子胡栗,都是不错的年轻人。当然还有你的那个外甥,不过陛下已经把公主许配给他,暂且不提。”

    程淼想一想接着分析。“后面的这两个都是当地的望族,身份上倒是相当。前两个家世上就差很多了,冯竹是人穷却不甘落后也是很骄傲的一个人,这样的性格有些时候容易走极端,我倒是不觉得他合适。倒是那个李泽洋,听说儿时吃过不少苦,可是最近几年李家富裕起来,日子还不错。虽然身份上差点,但是他是张风扬的弟子,总是差不到哪去。到底要选哪个还要你自己拿主意。仔细的打探一些,婚姻大事可要慎重。”

    程淼只是提了几个人选,并未说他中意哪个,决定权交给了唐卜哲。唐卜哲的心里也有数了,他心里原本定下了的也是这几个人。

    马上就该公布殿试的结果了,李泽洋要再到京城去。李雪儿这心里也关心结果,就决定一块去看看。定王一看这情况,也决定回京了。他这次在李家呆的时间可是不短了,也该回去了,这样李雪儿去京城还住在王府。也方便。

    李建业夫妻两个也想去看看,但是觉的家里事情多走不开,地里要忙活,山上要种树。没人盯着些不放心所以也就没去。

    到了京城,李泽洋兄妹两个就住在定王府。对外就说李泽洋是张风扬的弟子,定王和张风扬是好友,很多人都知道。这替朋友照顾一下弟子,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日早朝时,殿试的结果公布了。所有的考生都在殿外等候着,再等一下,前三名就能进大殿谢恩了。宫中太监尖细的嗓子读着考生的排名,从第五十名开始往前读。

    “第五十名第四十九名”

    考生都希望能够晚一些听到自己的名字,名字越是最后读到越是说明成绩好。有几个已经被念到名字的考生有些沮丧,剩下的考生也是紧张的很,有人出汗了,有人握紧了拳头。

    “第十二名:冯竹,第十一名韦甫昌”听到这个名次,冯竹傻了,其他很多人也是愣了。上一场冯竹可是状元第一名,这次殿试大家都觉得他怎么着也应该是前三的成绩。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是十二名,这在要强的冯竹的眼里,简直是耻辱。

    韦甫昌倒是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是满意,这样的话无论留在京城为官还是外放都行。能有这样的成绩,自己也就不是一事无成,如此才配得上吴珊珊这样的好女子。想着再过不久两个人就该成亲了,韦甫昌的嘴角不由的翘起来。

    杨文锦静静的站在那里,他这几天因为赐婚的事情心情很差。他之前一直想着和冯竹这个高下,上次自己第二名冯竹第一,这一次冯竹十二名,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听到,也就代表这一次是自己赢了。

    太监还在继续宣读成绩单,“第五名:杨文锦,第四名第三名”

    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杨文锦有点失望,没进前三,只是第五名。以前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高人一等,结果现在现,比自己强的人很多,不是一个两个。

    李泽洋的心情很是激动,已经念到第三名了,还是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不敢想象,自己竟然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第二名:李泽洋,第一名:张继。请前三名考生上殿。”

    李泽洋已经跟着太监往大殿走去,还觉得自己在梦里,竟然是第二名,真是不敢相信。

    殿试的前三名来到大殿,按照之前太监总管教得,跪下给皇帝磕头请安。皇帝的心情很好,笑呵呵的让三人起来。

    李泽洋站在大殿中间最是显眼,虽然他不是状元,可是这第一名和探花都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李泽洋却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相比起来,李泽洋比其他两个人将来的成就能更高。

    “三位是今科的前三名,针对西部旱情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有见地。你们将会成为大楚的臣子,希望你们能勤劳政务,为百姓谋福。张继为保定郡灵台县令,王元为保定郡临泾县令,至于李泽洋先到任翰林院编修。一月之后到任。”保定郡就是这次受旱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地方,派两人去保定郡,看来是皇帝早有的打算。若是此次能力挽狂澜救灾成功,那么前途无可限量,若是没有成效,那么就算是状元,也会很快淹没在一批又一批的新晋的官员中。

    皇帝先是鼓励一番又给安排了官职,三人自然是跪下再次谢恩,并且表达一下忠心。而后皇帝还分别问了几句话,轮到李泽洋了,皇帝问:“看你年纪轻轻,但是看你的文章对西边旱情能说的头头是道,提出的解决方法也却是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

    皇帝这样问,下边几个大臣心中也有疑问,李泽洋的文章皇帝给几个大臣看过了,像是有阅历的人才能有的想法,可是李泽洋才十几岁而已,若说是中年人写的,他们也就不疑惑了。

    在众多目光的注视之下,李泽洋很是坦然。“回陛下,臣儿时家中贫苦,家中只有几亩薄田。恰巧一年遇到大旱,很多百姓祭奠神明可是很多田地依旧颗粒无收,可是我家里因为早晚不辞辛苦的挑水浇地,最后好歹保住了粮食。那件事情臣记忆犹新,后来在离田地不远处有一个小水湾,我们把它挖大了,可以存水,对抗旱情。雨水太大也可以开渠将水放出。所以臣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方法,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有了些浅薄的见解。”

    李泽洋的回答情真意切,也很是谦虚,没有因为一时得志而骄傲自满,这样很多的大臣心里暗自点头。

    皇帝坐在上位,听到李泽洋的回答很是满意,是个会思考的人。李泽洋是张风扬的弟子,但是皇帝知道,李泽洋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抗旱防灾的法子,张风扬这个纯粹的文人是不知道的。

    建水库,开沟渠,动员百姓等等,这些建议都是合理可行的。皇帝之所以让李泽洋到翰林院,一来是他年轻需要磨练,二来皇帝也方便就一些话题询问李泽洋的想法。

    退朝之后,各位大臣三三两两的离开,李泽洋恭敬的请各位大人先行。曹振轩原本想上去和李泽洋说句恭喜,两个人相识一场,也算是朋友。可是他看到有人比他的度还快,印象中是户部的一个官员。

    李泽洋没想到是钱学友的舅舅郑长青叫住了自己,“李贤侄,真是恭喜了,这可真是一名惊人,我算是知道什么是英雄出少年了。”

    “大人谬赞了,晚辈哪里能算得上英雄啊,只是一介书生。这次能一举高中,也是陛下和各位大臣抬爱。”李泽洋在熟人面前依旧是谦虚有礼。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一路到了宫门口才分开。两个人的接触让唐卜哲看在了眼里,两人定然是认识的关系还不错的。唐卜哲想着自己倒是可以通过郑长青打听一下李泽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