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烽火铁血在线阅读 - 第五十九章 董魔王青云之路

第五十九章 董魔王青云之路

    上回说到汉帝刘宏免除卢植北中郎将之职,朝臣见黄巾反贼不堪一击,纷纷欲举荐自己阵营的人掌控冀州军事。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自然声援叶欢,可刘宏在说出传令叶济生北上的话后,却招到群臣的反对。汉帝刘宏看了一眼反对的文武大臣,发现里面不但有外戚势力、袁氏世族势力、还有不少平时中立的大臣也加入了反对的行列。心中大奇,知道问外戚或是袁氏他们定没有好话,遂道:“大司农袁爱卿,汝为何觉得朕调卫将军北上冀州不妥呀?。”

    大司农姓袁名滂(pang),字公熙,袁滂虽姓袁可并非汝南袁氏,而是出自于陈郡一个小世族家庭。朝中虽然党派林立,可袁滂一直保持中立,也不说任何人的坏话,是一个干实事有为的大臣,汉帝刘宏一直对他信赖有佳。

    袁滂闻听刘宏询问,连忙道:“回禀陛下,卫将军确实是文韬武略,百战百胜的无双将才,出兵冀州定能一举斩灭张角等人。然,前日有报,陈国朱隽(jun)部吴郡孙坚斩杀彭脱,现以受卫将军令北上兖(yan)州相助黄埔嵩部剿灭兖州黄巾卜己部,卜己是颍川大战后逃窜的黄巾匪首之一,现又会同兖州黄巾张伯、梁仲宁等人,聚众十数万人,声势浩大,黄埔嵩等人决不可能一战而定,大战定然旷日时久。

    如此一来,荆、豫二地就只剩卫将军一系人马镇压。豫州初定,汝南黄巾虽被卫将军举荐的代理太守满宠等人击退,可并未剿灭。荆州南阳黄巾张曼成部虽已大败,然黄巾贼人任然盘踞宛城。况且荆、豫二地久经贼患,民心不稳。臣以为如果没有大军弹压,恐死灰复燃,节外生枝。”

    袁滂话一落地,种拂连忙出班道:“启禀陛下,臣附议袁司农之言。荆、豫二地都紧临司隶,在此民心不稳的情况下,如若没有大军弹压定生事端,卫将军虽然持节节制天下兵马讨贼,然还是应该待稳定荆、豫二地后再做其他打算。”

    刘宏深知袁滂为人,他绝不会因为派系之争而偏向哪一方,每次谏言都是就事论事,遂眉头一皱道:“那袁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出征冀州?”袁滂闻言立即答道:“微臣司职司农,劝课农商还算擅长,可军国重事臣就力有所不逮,臣心目中并无合适人选举荐。”刘宏闻言眉头再次一皱,心道:汝没有合适的人选举荐出来瞎参合个什么劲。这不是给其他人创造机会么?

    果不然,袁滂刚说完,何进就挺身而出道:“陛下,臣有本奏。”何进不管怎么说都是名誉上的大将军,又是自己的大舅哥,刘宏也不好太过于驳了他的面子遂道:“大将军有事尽管奏来。但是要与战事有关,目前战事紧急,其它的事就先放一边吧。”

    何进闻言道:“启禀陛下,臣的奏本正和冀州战事有关。河东太守董仲颖,军旅出身,有勇有谋,经历大小战事数百,威震西羌(qiang)。可为良将,荡平冀州张角指日可待。”何进说完,朝臣大部分纷纷附议。

    董仲颖这人刘宏倒是有些印象,出身西凉,以战功起家,在朝廷平定西羌的战斗中确实立功无数,当为一良将。遂道:“如此甚好,传旨河东太守董卓,晋升为东中郎将,受卫将军叶欢节制,出兵讨伐冀州黄巾,征召袁术为破虏校尉随军出征。另豫州刺史成阙,督政无方,督军无力,传召回朝担任御史大夫。侍御史王允提补豫州刺史,监察豫州百官,早日稳定豫州政局。宗室刘表为荆州刺史,监察荆州百官,稳定荆州政局。传旨满宠正式任命为汝南太守,加紧剿灭汝南黄巾。毛玠为颍川太守,弹压颍川乱民。”

    刘宏一通圣旨下来,叶欢牢牢掌握了汝南、颍川二地。袁氏施出一石三鸟之计,却射中了自己的大鹰,丢了一个北中郎将。好在何进异军突起,扶起一个东中郎将以弥补了损失,,加上袁术征召为破虏校尉,袁氏一方也算是赚了一个,王允虽然出任豫州刺史,表面上士族力量又增添了一分,可王允并非是袁氏嫡系。与袁氏也不过是同盟关系,太原王氏坐大对袁氏可不是好事。倒是刘宏抽住机会,把宗族刘表派往荆州,这让刘表比历史上足足提前三年进入荆州,当然刺史与州牧的权利有天壤之别。

    话说何进为何会举荐董卓,原来这里面还别有内情。董卓出生于殷富的地方豪强家庭。当时岷县属于边远地区,与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邻。董卓自小养尊处优,少年时期便形成了一种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书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董卓初时出任州兵马掾一职,负责带兵巡守边塞,维护地方治安。不久,朝廷急于解决西羌问题。这对于董卓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契机。公元167年,董卓担任羽林郎,统管元郡(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不久,他升为军司马,跟从中郎将张奂征讨并州反叛的羌人。征战中,董卓极力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他勇猛强悍的优势,纵横冲杀,左右开弓,由于战绩突出,因功迁升为郎中,后来又因功升迁为广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后一直征拜至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黄巾起义后,朝廷下令征召义军,董卓原本准备积极响应。可后来朝廷先拜黄埔嵩、朱隽、卢植三人为中郎将,后又拜叶欢为卫将军节制天下兵马讨贼。这就让董卓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退、眼见大好的立功良机就此错过。进、无论是响应朝廷征召,还是响应卫将军令,最后都难免成为卫将军麾下部属,况且各地剿贼主力分封完毕,如果只是到卫将军麾下做一马前卒,这简直就是打了一辈子仗,以军功起家的董仲颖的耻辱。

    就在董卓两难的时候,他时任并州刺史时招纳的一谋士献策道:“黄巾八州并起,拥有百万之众,声势浩大,绝非短期内或者是一战两战平定。主公不若先按兵不动,一边整顿兵马,积极备战。一边交好朝中重臣,以待前线出现突变。那时便是某等起兵之际,虽然还是难脱卫将军的节制,但最少可做一面之主将。”

    给董卓进言的正是李儒李文忧,出身西凉寒门,其人有大才,丝毫不逊色叶欢身边的贾羽等人。董卓一向依为左膀右臂,言听计从,闻言大喜遂问该如何交好朝中重臣。李儒一一为董卓分析,先是排除宗室,宗室在朝中的话语权并不大。然后是以袁氏为首的士族,董卓出身良家子弟,军旅起家,这种人向来不为士族所接纳,也不可取。选来选去只有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不管怎么说何进也是皇后的亲哥哥,名誉上的当朝大将军,虽然实际兵权暂时在卫将军叶欢手上,但这并不影响何进在朝堂上的话语权。

    选定目标董卓便备好重礼前往拜见大将军何进。此时的何进正处于人身灰暗期,处心积虑好不容易当上大将军,却因为自己的失误,让横空出世的卫将军叶欢夺走了大部分兵权,势力大减。董卓来访,二人是干柴遇见烈火,一点就着。三两句话立刻变得亲热的不得了,神经大条的何进把董卓引以为心腹,却丝毫没有想到董卓只不过是利用他上位,更不用说看穿董卓内心的野望。

    朝堂上的变故叶欢鞭长莫及,当他得到消息时已是数天之后。叶欢早已消化了鲁阳大战的胜果,重新补足军队,拥兵十万之众,将宛城团团围住。此时的叶欢正在接见文聘以及文聘举荐的几个人才,这几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桥蕤(rui)、李丰、乐就、邓当。

    前三人都是大成皇帝袁术的得力干将,与之前投奔叶欢的梁纲在袁术麾下有四大领军校尉之称。其中橋蕤还一度被袁术任命为大将军,只是后来被纪灵取而代之。三人都颇有武力,虽然在武力值满天下的三国中他们的武力并不出众,只能排到二流之中,可胜在有一定的领军才能。而且让叶欢最为看重的是他们的忠义,正史记载:袁术败逃后,四人被曹cao围困俘虏,无一人投降,尽皆被斩首殉城。

    要说文聘举荐的的这四人最让叶欢看重的还是邓当,邓当本人并无什么才能,了不起也就一个百人将,在史书上他却是赫赫有名,究其原因是因为裙带关系,他找了个好老婆,好老婆恰巧有个好舅子,这个舅子就是未来大吴国的大都督吕蒙。世人都说女人才学好不如长得好,长得好不如嫁得好。其实男人也一般,取个好老婆,有个好的娘家,少奋斗几十年不说,无能也能名垂青史。

    有贤才来投叶欢自然欢喜,在叶欢刻意的亲近下四人很快拜主。叶欢当即任命橋蕤、李丰、乐就三人为领军司马,各将兵丁一千人,在文聘麾下听命。至于邓当,叶欢自收入亲卫营,担任一屯长。四人一来就受到重用,自然对叶欢感激涕零。橋蕤等人也不含糊,起身请命带兵攻打宛城,愿为敢死先锋,替大军打开宛城的大门。

    叶欢呵呵一笑道:“某知诸位立功心切,然攻城之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非万不得已不可取,宛城之战,某早有谋算,不日便见分晓,到时如不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宛城,诸位再来请命不迟。何况如今八州烽火,诸位也别担心没有立功之机。”

    众人正说着,贾羽前来禀报道:“主公,洛阳传来消息。”文聘可知道贾羽的军师身份,闻言知道叶欢与贾羽有重要军情相商,连忙向其他四人使了个眼神,橋蕤等人会意齐齐起身向叶欢告辞。叶欢微微一笑道:“如此也好,汝等先下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仲康、汝带邓屯长到亲卫营。”众人齐声应‘诺’自退出大帐。

    贾羽这才把洛阳传来的消息递给叶欢道:“正如主公所料,左丰出使,最后果然有人倒霉。只是让某没有想到的是陛下竟然荒唐,冀州战事正焦作,陛下却听信宦官一面之词临阵换将,要知道这可是兵家大忌呀。好在何大将军这次总算是英明了一回,举荐了一位世之虎将,想来压制住张角不成问题。”

    叶欢把纸条上的消息仔细看了一遍,转手示意典韦传给左下手的荀彧。遂呵呵呵一笑道:“文和,注意用词,陛下那叫果断,不是荒唐。再说了,陛下在朝议上可是给了某等不少好处。”荀彧看完纸条道:“正如主公所言,主公虽人未在洛阳,然,此次朝议确实是主公获利最大,就不知这新任的东中郎将其人如何?会不会影响到某等北上冀州,赚取剿灭匪首大功的计划。”

    叶欢闻言呵呵一笑道:“文若没有听文和所言,那是世之虎将,不过以某之见,他可担不起文和这个赞誉,最大限度不过是一个杀戮成性的魔王罢了,何大将军以为他举荐了一个贤才,又岂会料到是打开了潘多拉盒,不过目前不要紧,张角虽是反贼,但传承道家正宗,收拾这个董魔王不在话下。”

    叶欢一番话说得贾羽、荀彧云里雾里搞不清状况,但轻视东中郎将董卓,人为董卓必败于张角之手的意思还是明白。贾羽遂道:“主公不可晓嘘董仲颖,此人孔武有力,出身良家却有勇有谋,一生征战无数,少有败绩,以军功起家至今日成就,在西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西羌的豪帅、头人没有不败在他手下之人。在凉州,他的威望甚至盖过各郡太守、亦或是州刺史。就算凉州刺史耿鄙见到他也得礼让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