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都市小说 - 仰望星空请选择幸福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一百六十八章

    路远并没有在价格上和老郑过多的纠缠。他知道做生意是需要讨价还价的,尽管他年轻,对生意的流程并不陌生。他这样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要在老郑的心中留下一个诚实憨厚的印象,最终能够获得对他人品上的认可。

    路远明白,国库券的买卖某种程度上还不是能够拿到台面上来的生意。有个稳定的销售渠道,比斤斤计较多卖一点钱更重要。他需要一个稳定的信息来源,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在没有找到新的买家之前,他宁愿藏拙吃一些很容易看出来的小亏,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应该说路远的想法是行之有效的,老郑做了这么多年的国营厂业务科长,对钱的问题是很精明的。这个买卖需要大量的现金,如果不是熟悉和信任的人,就要随时提防不要被人做了举把手里的钱亏掉。

    第一次交易老郑已经看出路远在这行就是个生瓜蛋子,拿的券也不多。但他还是把路远领到自己住的地方完成了交易。付过钱以后他还悄悄地跟在路远身后走了一段路,确认他只有一个人才算放下心来。

    这次老郑也在试探路远,先是问他手里有多少货,价格上也留了两三个点的空间。路远说手里有一万多块钱的券,他还是基本相信的。如果路远一下子就告诉他有大几万的货,估计他会找个借口不做这单生意。一个小地方来的年轻人,哪能有那么多的本钱带来那么多货呢,而且距离上次交易的时间不过十来天,还要算上往返路上的时间。

    一万多就可以理解,家里有人帮忙在散户手上收购,第一次赚了钱,在来肯定要多带上一部分也是情理之中。

    交易完成最开心的反而不是两位当事人。志武算着他那四千块钱的券,出去本钱整整赚了一千多块。要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够五十几块钱,这一下子就挣了他差不多两年的工资。他已经盘算着回去后和怎么和香香商量到单位办个停薪留职,先把借路远的钱换掉。自己再去找亲戚朋友借一些本钱,以后就跟着路远往返于滨江和庆海之间了。又一想到路远的本钱比他要大十几倍不止,挣的岂不是更多。这个兄弟的脑子实在太够用,总能不声不响地找到挣钱的路子。真后悔没有早点从单位跳出来跟着他干,一天天的挣那点死工资有什么意思。

    路远到没想那么多,手上的货出了一部分,还有大头没有出手呢!他能够看出老郑表现出来的疑虑,所以他在交易完成请老郑吃饭时绝口不提他手中还有五六万块钱的券需要卖出。而是谦虚地向老郑讨教这个行当里的学问。老郑这一单做的也是神清气爽,做为一个老江湖他当然明白路远其实是故意没和他讨价还价。用意他也猜的八九不离十,应该是想和他cao持一个稳定的渠道。对路远这样的想法老郑当然没有意见,互利双赢的生意自然是越长久越好。

    回到宾馆,路远和志武解释了没有和老郑谈剩下的券需要出手的原因。志武听的似懂非懂,好在他也并不在乎这些。cao心的事儿有路远盯着,他只要能跟在后面挣钱就行。

    帮路远解决困难的人还是顾小佳。小佳对她和路远之间迟来的爱情倍感珍惜,听路远说了这事就私下里托人找关系。你还别说关系还真被她找到了!

    小佳二楼的工作间几乎是为庆海有头有脸的富人服务的。能够穿上小佳工作间和明星同款的旗袍,几乎是庆海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改革开放这些年,庆海过去很多被遗忘的老规矩又被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炒了起来。

    彼时还没有那么多的外国名牌在庆海流行,小佳的旗袍能够被港岛和国内的影星们推崇,证明了这里的服装就在引领时代的潮流。

    而且小佳深谙人们攀比的心理,刻意把价格订的很高,而且需要至少提前两个月预定,否则衣服是制作不出来的。

    令小佳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策略反而让来她店里定制高档礼服和旗袍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根本不问价格,只要能够穿上小佳店里全手工私人定制的衣服就心满意足了。所以小佳二楼的工作间一直都不缺活做,而且她这独门生意别人根本模仿不了,因为整个庆海最好的旗袍师傅几乎都被她高薪请了过来。偶尔那么一两个手艺不错想自己干的师傅又拿不到小佳用的面料。这些面料都是小佳通过羊城的关系从港岛发过来的,国内根本没有这些面料。

    小佳现在在庆海的贵妇圈子里是很有牌面的,如果不是她可以低调,那她也应该是庆海名流中的一员。

    巧的是万国证券的管总夫人也是小佳工作间的主顾之一。有了这层关系小佳很容易就创造了一个和管总夫妇共同就餐的机会。

    管总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洋的公派留学生,回到国内自是洋派十足。本想回国后大展一番拳脚,没想到国内的经济形势远比他想象中的要严峻很多。他在西方学来的自认为很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并不被国内的学界所认可,碰了几次壁,一颗火热的心也渐渐被浇凉了。

    好在一位领导很赏识他,给他机会让他执掌国内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可是既没有基金也没有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所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干的事情。

    最后还是领导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拿庆海的万国证券做国库券交易的试点。尝试着券的回收和市场买卖。当然这种交易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范畴。要行之谨审,走一步看一步的阶段,不宣传不支持不干涉,看实际效果在决定后续发展。

    有了尚方宝剑,管总总算手头有了事情做。可他上边有银行和地方政府两尊大神压制着他,供他回旋的余地并不大。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小范围的试水。

    但是留过洋的管总知道,券代表的是国家信用,任何时候都是要保值保息兑现的,有着很好的投资价值。他和手底下的几个高管一方面政策性地回购到期需要兑付的券,一方面利用资金监管方面的漏洞小心地回收着未到期的券。他相信这样的投资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