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173章 宾客盈门

第173章 宾客盈门

    七月七,乞巧日,又恰逢休沐。两府皆是宾客盈门,座无虚席。

    按照之前的计划,今日便请两府幕僚并下属官吏等宾客,可是登门拜寿的宾客比肩接踵,纷至沓来,远远超出众人预估的人数。

    今日虽开大门,迎宾接待的人,却都是两府家仆婢女。

    吴咏跟着朱垣一起在大厅会见宾客,他总结一下,今日来的客人大抵可分为三类,一是洛阳各府的门客,二是官兵戍卒,三是各地上计吏。

    吴咏一开始也不明白这些人因何到来,直到朱垣笑着解说一遍后,他才知道个中缘由。

    说起门客,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孟尝君,收揽门下食客三千。在古代很多有权势的人都比较喜欢在即的家中收揽门客。

    在春秋战国以前,门客是作为权贵世家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其实际作用相当于后世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马仔”,而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为维护自己的地位,以便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门客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出谋划策就成了主力因素。

    权贵世家养门客都是有明确目的,或是突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财富情况之好,或是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再或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名声。

    而甘愿为门客的人,大多出身中下层的阶级,他们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实力,脱离了原定的社会关系,攀升更高的阶层,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到了东汉时期,门客的作用也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谓权力所在之处,总少不了趋炎附势之徒,他们如苍蝇逐臭一般奔走于豪强之门。洛阳作为帝都,自然聚集不少豪门权贵,他们的周围自然吸引了大量的门客。这些人,或者属于“帮闲”一族,陪同权贵附庸风雅,或者帮助权贵聚敛财富,打击政敌。

    不仅豪门权贵如此,自汉顺帝以后,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他们所豢养的门客更多,不少人因攀附他们而封官晋爵。这就导致了时下的洛阳聚集了大量甘愿为门客的人,他们大多是抛弃家业,来洛阳谋生,期待一朝鱼跃龙门,衣锦还乡。

    当然这些门客并非全部都是趋炎附势之徒,里面也有许多有真才实学而郁郁不得志的人存在,他们期待能得遇明主,一展平生抱负。

    因此,这些人听闻这两日鬲候府盛大的寿诞场面,大多料定吴咏今后一定会成为朝廷栋梁之材,便千方百计混进鬲候府,想在吴咏面前露个面。

    说完洛阳各府的门客,接下来谈谈洛阳城的官兵戍卒。

    洛阳是帝都所在,又因其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吴天险可守,当然是军事防备的重心。早在光武帝刘秀建国之初,就在洛阳驻有重兵。顺帝以后,政治腐败,又天灾不断,社会开始动荡不安,各地不断有流民冲击官府,洛阳周围更是大军云集。

    其中在官制设置中与守卫京城相关的二千石级官员就有一二十人之多。比如光禄勋所属的就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骑都尉等。更别说那些将军、司马、校尉等直属军队要职。

    只是吴咏听说的驻军就有:卫尉所属南宫卫士令统辖卫士五百三十七人,北宫卫士令统辖卫士四百七十一人,右都候统辖卫士四百一十六人,左都候统辖卫士三百八十三人,各宫门卫士总计六百三十九人;执金吾所属七百二十人;北军中候所属屯骑校尉统辖七百人,越骑校尉统辖七百人,步兵校尉统辖七百人,长水校尉统辖七百三十人,射声校尉统辖七百人。

    这些官兵戍卒,有些是边疆的勇武之士,有些是各地挑选出来的精壮,还有些是权贵世家子弟,他们之所以选择今日来贺寿,一部分是因为与五姓家族有旧,二是因为吴咏。

    这次并不是因为吴咏天子侍读的身份,而是因为吴咏“仙君”的名声已经由洛阳皇庄中传了出来,不少官兵戍卒对于吴咏能继续接管那些流民十分敬佩,尤其是这次来,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看看吴咏能不能接管一些伤残士卒。

    自吴咏接管那处皇庄后,便吩咐庄子里的百姓开始种植各种瓜果蔬菜。起初他们还半信半疑,直到卓太君这次寿宴,每日都要用到上万斤蔬菜,这才让他们放下心来。

    尤其是随着这次寿宴,炒菜在洛阳城中一下就火了起来,不少人得知他们皇庄种植大量蔬菜,纷纷前去购买。不提被鬲候府消耗的那些蔬菜,单是这些人的购买,每日都能给各家带来不少于二百钱的收入,这让其他皇庄的百姓羡慕不已,每日都有大量的人过去围观。

    又因为离这处皇庄最近的几个皇庄都是伤残士卒管理种植,因此他们便纷纷托关系,想要找到吴咏协商有关种植蔬菜一事。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敬重吴咏的眼光和手段,二是怕担风险。要知道这时不比后世,种植的蔬菜不愁卖。这时种植蔬菜都要下很大的决心,而且销路也是问题,毕竟人可以不吃蔬菜,但不能不吃饭。种植蔬菜,一个不小心,不仅会血本无归,而且一家人可是都要饿肚子的。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今日来给卓太君贺寿的官兵戍卒,不在少数。

    说完前面两类宾客,接下来谈谈最后一类宾客——各地的上计吏。

    所谓的上计,是指地方官年终向国家汇报情况。

    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规定地方官员定期向中央汇报工作,称为上计。但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地方长官不可能长期离开任所亲自前往中央汇报工作,往往派手下吏员前往首都汇报。

    这些从全国各地来到洛阳,向朝廷汇报工作的吏员,便称为上计吏。

    东汉初这些上计吏不仅要背井离乡,还要背负巨大的风险,稍有失误便会担责,因此,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工作。但从汉和帝开始,上计吏便成为一个抢手的职业。

    永元十四年,朝廷开始恢复西汉从上计吏中选郎官的制度。这些上计吏,如果汇报得比较好的话,很有可能会被选为郎官,从而留在中央任职。比如《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就是以上计吏的身份来到洛阳,最终被选为校书郎,从而踏入仕途的,后来更是官至豫州刺史、豫章太守,妥妥的底层逆袭模板。

    这类人士来到洛阳以后,住在各郡国在洛阳的郡邸之中。有一些上计吏长期停留洛阳。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洛阳展开了广泛的交游,成为洛阳城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很多上计吏还对重大朝政提出自己的意见。

    今天贺寿的宾客中之所以有许多上计吏,归根到底还是吴咏的作用。

    吴咏在宛城时,经由流民,向各地传下各种太虚吃食的做法,引发了极大的轰动。尤其是到洛阳的这两个月,隔段时间,吴咏便做出一件轰动的大事来。因此他的名字,可谓是在地方各郡国也是被人时常提起。

    近日恰逢卓太君寿诞,这些上计吏请示各家主君后,便得到统一的回复,让他们去鬲候府贺寿,这便有了今日宾客盈门的场景。

    可以这么说,今日来给卓太君贺寿的宾客,大多是冲着吴咏来的。

    吴咏从朱垣口中得知这些消息,也没当回事,依旧与众人谈笑风生。又因今日宴请两府幕僚并下属官吏,吴咏便将岑晟和鄢展也安排到席间。

    通过鄢展的介绍,吴咏认识了王越。

    王越因为上次的鲁莽,已向鄢展道歉并赔罪,两人如今已重归于好,师徒之情更胜从前。每次鄢展去皇宫等待吴咏时,王越便会指导他剑术。

    在听到王越是天下有名的剑客后,吴咏这时也想起后世关于王越的介绍,这位可是曹丕大帝亲自称赞的人物。因此,对王越也高看一眼,这让王越有些激动,恨不得立刻投奔吴咏。

    而岑晟这边,他作为曾经的太守功曹,接人待物自是有一套手段,因此,在宴席上结识了不少上计吏。

    期间,自有官兵戍卒询问皇庄内伤残士卒种植蔬菜一事,吴咏也是满口答应帮忙协调,令他们十分满意,扬言吴咏以后遇到事情,可以找他们帮忙。

    当然有些趋炎附势的门客,也想让吴咏将他们收入门下,吴咏都以年幼的原因,一一回绝,但他也没把众人的道路堵死,扬言以后需要用到人,一定先从他们之中考虑,令他们的心情不至于太过失落。

    这一场宴席下来,吵吵闹闹,已近傍晚。

    又因今日是七夕夜,时下便有习俗,女子手持五彩丝线,向着月光比赛穿七孔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

    泛乡侯府的女宾这边可谓是相当热闹,不仅现场比赛穿针引线,还纷纷唱起《天仙配》里的歌词,引得众人捧腹大笑,直到夜深方才一一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