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在线阅读 - 第190章 棉布与糖浆

第190章 棉布与糖浆

    鬲候府别院的书房中,吴咏放下纸笔,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自从董宠被天子下令赐死后,刘宏已经多日没有去华光殿听讲,吴咏自然也落得个空闲。

    若是以往,袁术等人早就找上门来,邀请吴咏一起,或饮酒作乐,或郊外游玩。

    但因为上次王贵引发的事件,间接导致董宠的身死,袁术等人都被家中长辈赶回祖地。

    不过吴咏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枯燥乏味起来,他每日除了读书骑射外,其余时间大多是陪着五姓家族的姊妹,给她们讲一下有趣的故事,偶尔还编排一部新的皮影戏,令这些姊妹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聚集到吴咏的别院中。

    这不,吴咏打开书房的门,便听到前院厢房内传来阵阵惊呼声。

    那处厢房是吴咏专门让人收拾出来的,里面只放置了数套桌椅板凳,专门供这些姊妹听故事看皮影戏用。

    苦笑着摇摇头,吴咏来到客厅,便自顾自坐下休息,喝起茶水来。

    此时,客厅内空无一人,吴咏估计成昭和几位侍女应该也在厢房看热闹。

    正在这时,岑晟领着一人,满脸笑意地走进来,行礼道:“主君,你看谁来了!”

    吴咏抬头一看,发现来人竟是卓倧,立刻起身施礼,声音有些惊喜道:“叔父,您怎么来洛阳了?”

    卓倧脸色一摆,道:“怎么?不欢迎我来?”

    “哪能呢,侄儿巴不得叔父也能待在洛阳。”吴咏赔笑道。

    卓倧哈哈笑道:“算你还有些良心,不枉费我日夜兼程从南阳赶来给你送东西。”

    说完,便将一封信递到吴咏手中,“你自己拆开看吧,个中缘由都在里面了。你给我安排一间厢房,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程,我先休息一会。”

    吴咏惊喜接过,随后让岑晟去安排,他自己则是把信略看一遍。

    信是何莲写来的。她先是把乡里的情况说了一遍,包括吴家,复望里的情况,还有伏牛山寨的情况。

    因为吴咏的关系,复望里的乡亲对吴家老小都很照顾,就是那边的五姓家族家主也时常派人过去慰问。

    而复望里因为吴咏留下的那些太虚吃食做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便成为周围宛县最富裕的乡里,不少乡里都以与复望里的家户结为婚姻之家而自豪。

    至于伏牛山寨的发展更是迅速,吴咏离开的这几个月时间,他们利用那些煤石资源,又吸引来不少的流民,如今十二寨,每一个寨都是堪比一个乡里的存在。

    信的最后,何莲又询问吴咏在洛阳这边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生过病,平日里成昭是否用心照顾等等,字里行间都是透露出对吴咏的关心,这不禁让吴咏心里暖暖的。

    吴咏看得十分认真,生怕错漏任何一个信息。

    也不知过了多久,门口又传来声响,吴咏放下手中的信件,到大门口一看,却是鄢展和申屠弼,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搬卸马车中货物。

    见到吴咏出来,申屠弼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施礼道:“见过仙君!”

    吴咏急忙将他扶起,笑着问道:“没想到你也来了!你们日夜兼程,怎么还带来这么多的物品?”

    申屠弼就是伏牛山寨十二寨主之一,他正值壮年,又有些武力,才被安排这次洛阳送货之行。

    他见吴咏问话,立刻神秘道:“仙君还是先看看这些货品再说!”

    吴咏有些好奇,便打开一个包裹严实的麻袋,发现里面竟然是洁白的棉花,立刻就惊喜起来。

    之后他看到鄢展抱下来几匹布,于是便上手摸了摸,有些不确定地问道:“这是棉布?”

    见申屠弼点头,吴咏十分欣喜。当时他只对杨冀说棉花可以织布,具体怎么cao作并没有说明,但没想到杨冀还真将棉花织成布了。

    时下的布料主要有丝帛、麻布、葛布和动物皮毛。

    丝帛是丝与丝织物的总称,未织者为丝,已织者为帛。虽然丝帛都是百姓所织,但因其价格昂贵,普通百姓可穿不起丝帛衣服,大多数人都是穿麻布做成的衣服,“布衣百姓”就是这么来的。

    但麻布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粗糙,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麻布处理得都不彻底,若是作为接触皮肤的内衣来穿,时间长了,则是会导致皮肤瘙痒难耐,严重者还会得皮肤病。

    至于葛布则是产自一种叫“葛”的草本植物,其纤维可以织布。不过这种“葛”主要生长在南方地区,北方少有。

    而毛织品虽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若是处理得不彻底,味道十分难闻,完全不符合汉代百姓的审美标准,所以使用较多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羌等等。

    其实这时的西域地区已经开始种植棉花,甚至还采用棉花作纺织原料,织成棉布,在局部地区棉布还被当做货币来使用。

    但是在中原地区,人们还是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而且这时的棉花产量很低,制作难度极高,去壳就已经很麻烦了,更别说去棉籽,收集棉花,纺织成布更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直到后世明朝朱元璋强制推广,棉花才在中原地区大量种植。从此棉布、棉衣成了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尤其是棉衣和棉被的出现,让中原人民过上了暖和的冬季。

    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是怎么过冬的?前面已经说过,有钱人可以用毛皮褥子,有木棉的地方就用木棉填充被褥。

    没钱又没有木棉怎么办?只能用绒草、稻草等物品填充棉被。保暖能力有多差可想而知。甚至有些人到了晚上就把自己埋在草堆里过冬,这样的人还不少。

    现在有了这个棉布,吴咏肯定要为百姓做些什么,棉花就是其中之一。有了它,想必百姓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

    而且棉花还是战略物资,有了棉衣就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军队冬季作战能力。

    其实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移民,时下中原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完全是达到这个时代的极限,若是再这样发展下来,迟早会爆发混乱。

    不过边关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居住条件很差,很少有百姓愿意前往。

    如今有了棉衣棉被,就可以大量地往边关地区移民,解决人口危机的同时,还加强了朝廷对边关地区的统治。

    在看到棉布的一瞬间,吴咏的思绪就发散开来。

    就在这时,申屠弼又从车中抱下来一个坛子,笑容满面地对吴咏说道:“仙君,您再看看这个是什么?”

    吴咏好奇地打开盖子,一眼就看出这坛子中装的是糖浆,便兴奋地问道:“一共制造出了多少糖浆?”

    当初种植甜菜时,吴咏也杨冀说了制糖流程,没想到他真的能制作出糖浆来。

    这时吴咏才发现自己小看了古人,他们只是没想到甜菜能制糖,棉花可以织布而已,一旦知晓,便能轻而易举做出来。

    其实甜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它的根和叶都是作蔬菜用。

    而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仅仅经过二百年的发展,便一跃成为与甘蔗同分半壁江山的制糖原料,可见其重要程度。

    糖在古代有许多同义字或近义字,如:饧、饴、鳙、蝻等等。

    《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的句子,餦餭即为饴糖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饴糖和蔗糖,而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初的糖出现在西周时期,叫做饴。饴糖是一种以米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状,俗称麦芽糖。饴加上糯米粉,可以熬成饧。饧是古糖字,古音唐。

    后来随着甘蔗种植和蔗糖的提炼方法从古印度传入,蔗糖渐渐兴起。在中国,早在东周时期就出现了甘蔗种植的记载。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已有对甘蔗初步加工的记载。人们依靠甘蔗制出的糖类被称为沙糖。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蔗糖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概念。它十分粗糙,并且还没有细化出丰富的种类。这时的蔗糖制糖术,只知道熬煮浓缩甘蔗汁,制造硬得像石头一样的褐棕色粗糖。

    蔗糖其实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然而有趣的是,梵文中“白糖”一词,其本意却是“中国的”。这是因为制糖术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实现了一次巨大飞跃。中国人创造出用黄泥浆对糖浆进行脱色的方法,制造出了白砂糖与冰糖,之后又传到印度。

    嗜糖是人类的天性,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此外,糖还是构成组织和保护肝脏功能的重要物质。

    在物质不发达的古代,能吃得起的糖,都是达官贵族。

    现在有了这个甜菜制糖术,吴咏要为百姓做的事情又多了一件,那就是让百姓也能吃得起糖,体验一次幸福的感觉。

    想到这里,吴咏不禁又开口问道:“甜菜的产出如何?”

    申屠弼摸了鼻子,有些尴尬地回道:“今年甜菜的种子太少,只种出了不到三亩,一共收获九千斤左右甜菜,产出的糖浆不足五百斤,这次带来一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