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科幻小说 - 重启诺亚方舟上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与大脑

第一百一十八章 心与大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在人类熟悉的领域去人化,在人类未知的领域奠定基石,随便走在秦明国度的角落,已可清晰的感知到人类文明的复苏。

    时于今日,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基础建设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和机械解决。它们只要能源充足,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黑夜白天,都会按照人的要求与设计不打折扣的执行命令,这几乎能让一个刚入行的普通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科技能发展到如此程度,人应该满足,但有一项研究成果的出现却如打开潘多拉魔盒,只是当时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还以为找到了突破科学桎梏的密钥。

    而这一切都源于白十一对心与大脑几十年的思考研究,他把生态与人比喻成心与大脑原也没有错,但同样的话听在不同的耳里有不同的意思。

    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也是那些被长期封闭在地下米宇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一直困于人工智能的瓶颈,被白十一的这一番话醍醐灌顶,甚至把随着跟白十一对心与大脑的探讨形成一种新的内在逻辑,白十一研究也因此被尊崇为人工智能史上的一座丰碑。

    人总是习惯于人想看到的,忽略掉一些潜在不利的,白十一对心与大脑的思考中还有一句话,那便是,心是情感的集合代表的是感性,大脑是智慧的创造代表的是理智,理智可控,情感不可控,理智嗑仿制,情感不可仿制,因此人工智能以人心为心,人失控总是先从情感开始。

    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智能的研究从一开始便缺失了心这种东西,所以研究出的东西无论外表再像人,内在再充满智慧,它都成不了人,因为它没有心,感知不到喜怒哀乐,触摸不到时间流逝的真正内涵。

    心是动物的一个重要器官,从物理形态上,拳头大小,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简单到它似乎只提供人体的血液循环,因此也很少有人从它生理之外去探索。

    白十一因自己情感诱发,基于心脏本质的思考,它区别于传统哲理构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是更接近于本能感知的体验,相比于孔子的三十而立,五十知天命,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更类似现代的心理学,只不过比心理学更加原始,更加本质,他讲究的是那些因喜而喜,因忧而忧,七苦八难的化学反应堆里的究极意义。

    说的再直白一点,别人研究是心,他研究的是心脏及心的内在关联形成的一种新的研究成果,这种成果被称为“白十一心之真理”。

    从事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的物理结构很容易模仿,难以仿制的是其内在情感,这一课题的攻克似乎远远难于替代大脑思考的芯片。

    因为人工智能本就是一件智慧的产物,用智慧创造情感,便如大脑告诉自己要喜怒哀乐,这种假面上的伪装也许像,也许会触发,但这种情感波动并非发于内心。

    白十一生性豁达,有公无私,在经历过重重背叛与心惊之后,仍能以德报怨,但这不代表他不会累不会苦,没有伤疤,反而比别人更加清醒与苦恼。这便如有些人遇到愁苦借酒消愁,而有些人只是饮下一杯杯咖啡让自己更加清醒。

    心与大脑这人用于感触世界的本源在白十一的生命历程中成了挥之不去的永久课题,即便有些成果,白十一仍做着更深层的研究。

    更为痛苦与放不下,因为他这样的人凡事究根问底,寻思个明白,这便有了长达三十余年对心与大脑的研究课题。

    比起大脑是什么,其实心是什么才是永远研究的课题,大脑做出的判断都是有迹可循,而心所触发的不堪可能让人痛苦终生。在这个世上,大致认为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是长久的,这一切都源于人肚内这颗心。心决定喜怒哀乐,心影响七苦八难,来自心的明明是一种感觉,却如触摸不到的实质化客观。

    心的可怕甚至不因大脑理智为转移,这里面最为凸显的牵扯到另外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那便是爱情。千古以来,所有令人痛哭流涕的或者让人感念肺腑的除了生死别离,便是贯彻所有人物史的爱情。

    别看白十一现在孤身一人,年轻时也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缘,这种情缘也是他苦苦对这一课题寻根究底的起因。

    那时白十一十八九岁,正是这个社会正繁荣昌盛的最好时期,文明先进,社会稳定,金钱意识淡薄,人类精神达到一个独有的高度。

    那时有同也有不同,同的是类似的物质生活,不同的是各自的生活领,诗话里有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人固寻找认同的集体属性,然而在那个年代把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还是激发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一批批优特别秀的人才、天才。

    这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天才越努力越优秀,越优秀越孤独,一边在自我成就里陶醉,一边寻找认同的心理也越加强烈,这似乎走进了一条对自身说不上好坏的不归路。

    这条不归路上,他们彼此孤独、彼此骄傲、因此在常人的眼里出现了性格孤僻,行为怪异,其实在那时的精神研究领域为此创造了个新名词“孤勇寂”。

    在白十一自己对教育的领悟里,把教育场景分为三种,也可以说把教育分为三种,那便是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时代)教育。

    白十一认为三种教育环境相辅相成,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好的家庭教育几乎能决定孩子的起点和成长模式,好的学校教育能在孩子提供一个集中的学习环境和较多的学习资源,社会环境则决定的是时代烙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历是一种成长也是一种教育。

    白十一还认为除了因材施教,言传身教也是做好教育的关键,也因此韩小早等几个孩子熟知了不少白十一的过往。

    当白十一把那段刻骨铭心又不愿提起的过往徐徐道来,是个人都看的出来其中蕴含的酸楚与难以释怀。

    十八九岁的花样年华,青春年少的懵懂无知,一见不忘再见倾心的怦然心动,热烈而又退缩的局促不安,仓促而又无奈的混沌,一人一心踽踽独行了一纪。

    白十一没用过多的言辞,前面是叙事,后边略带个人观点,整个教育的过程未带丝毫的说教的说教。

    从十八九岁到三十一二,即便如今有些漫长的生命,那依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因此白十一说的淡淡,但听起来并没有那么轻松。他的个人观点是年少莫情痴,恐误终生,后又补充了一句似乎前后矛盾的一句,年少不一往情深,似又人生有缺,随缘吧。

    白十一心与大脑的研究中,心似乎才是最复杂的那个,这不但映射到了人工智能,甚至扩展到整个人类文明,形成了万事万物思考的基石。

    在二十一世纪中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论题:钱是什么?钱为什么值钱,怎样才能让钱不值钱?这三个问题思考的基石是有人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中提出万物本有其原来的模样,而这一观念得到了普遍认可。

    钱这种东西大脑的理智与心的欲望中被玩坏了,不不应说钱,应该说是金融,是资本,是人脑根据心的需求玩出了太多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