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末当军阀在线阅读 - 第五百节 战略优势

第五百节 战略优势

    新书求收藏。

    这次杨潮占据绝对的优势,因为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是杨潮被满清牵制的顾此失彼,可是现在满清也尝到了这种滋味。

    赵康的骑兵占领宁远城后,切断了关内和辽西的联系,这是清廷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不断的抽调兵力出关作战,在宁远城外已经驻扎了三十万大军,将这座小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只是一时攻不下来。

    当年袁崇焕这个书生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能屡次挫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亲自进攻,而杨潮手下的兵比当年袁崇焕手下的辽军更强,杨潮的炮比袁崇焕的炮更多。

    最重要的,袁崇焕带的关宁军只敢守城,赵康所带领的兵可是敢跟清军八旗野战的。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没有任何机会能够攻下宁远,只好采取围城的办法,希望能够让城里断粮。

    只可惜江南就是不缺粮,宁远城里的百姓早就疏散了,就只有十万步骑炮兵而已,杨潮给了他们一百万担军粮,足够他们吃两年了。

    显然杨潮不可能让清军能够围这里两年,十月,秋收之后,杨潮的大军就已经休整好,当即发兵进攻了。

    其他方向上,洪承畴在荆襄,夔东军就在他们后方,杨潮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后,文安之积极配合,在杨潮许诺去缅甸迎接天子的情况下,他已经做出了军事回应,洪承畴无暇他顾。防守荆襄尚且兵力见拙,更不用说来sao扰杨潮了。

    河南方向的阿济格虽然持续给开封施压,但是一年多来,王璞已经习惯了这股漠北八旗的锐气,已经能做到互有攻守。这次兵精粮足之后,阿济格手下又被大量抽调到了关外,王璞有绝对的信心压制住阿济格。

    李五六虽然被抽走了赵康部骑兵,但是他军中也有上万亲领的骑兵,加上大量火炮,以及最精锐的鸟铳手。对上北直隶不到十五万的八旗兵,还是能占据上风的。

    杨潮也亲自赶赴前线,这次他决心已定,不彻底消灭这股势力他不打算守兵了,无论打多久。都必须毕其功于一役,在拖延一次,谁都受不了。

    这次跟两年前的北伐已经时移世易,人事上,上次归属不明,分为数派,这次就是杨潮一家,官兵众志成城。都清楚他们是在为大明王效力,官兵心里没有任何的不明确。

    物资上,杨潮储备了两千万担军粮。足够全军食用两年,准备了五千万两的债券,一点一点的发售出去,物资充足。

    人力上,这几年各地的练兵官编练出了至少五十万后辈,随时可以奔赴前线。

    杨潮感到沧州。统帅许多男部谢飞部主力共三十万人,孙长福和郑永旺两军十五万人。已经到了辽东登陆,郑永旺部驻扎觉华岛。与赵康部互为支援,孙长福部驻扎皮岛,让他找机会立刻攻打辽东地区,江南只留下了吕末十万人沿长江防守洪承畴,可以说杨潮几乎是空国而出了。

    李五六的大军排着整齐的行军队形沿着运河前行,一队队骑兵前出十里预警。

    李五六的鸟铳手比过去轻盈了很多,因为所有人都减重了,没人手里只有一杆鸟铳,腰间挂着一把刺刀,一个装预装火药和铅弹的小竹管。

    最重要的是没人都是一身布衣,现在李五六已经不太愿意给士兵披甲了,除了排头兵还有一身皮甲外,其余步兵全都是一身布衣,通过几年的针锋相对,李五六已经可以压制住清军的骑射了,那么就没必要给士兵增加重量,所有的负重都尽可能多的携带子弹。

    与此同时,王璞的大军也在前行,他现在的主力兵种也跟李五六差不多了,也都是鸟铳手为主,但是他的军队就显得笨拙了许多,因为依然是人人披甲,而且是铁甲。

    王璞的作战理念跟李五六不太相同,他虽然也在使用鸟铳手,但是他一般都是排成三排线列,前排蹲,中间跪,后排站,尽可能的接近清军后,三排一起放枪,然后趁势冲击,用刺刀解决战斗,这种方法十分见效,尤其是对那些骑术极为高明的漠北牧民尤其如此。

    这些漠北八旗初来之时,一股锐气压制的明军喘不过气来,但是长期接触之后,发现这些人骑术精湛,战术灵活,但是关键时刻战斗意志却不是那么强烈,如果不是被逼到死敌,他们是绝对不愿意死战到底的。

    所以王璞就发明出这种齐射加冲锋的战术,效果极佳。

    当然这只是作战方式的一种,最正规的还是先炮战,炮战之后才是步兵交锋,步兵方阵打垮对方之后,就是骑兵出场收拾残局了。

    出兵之后十天,李五六就再一次攻占了天津,继续进兵,往香河方向运动。

    “让他放心朝北京打记住,盯紧广渠门”

    杨潮让人去给李五六传令。

    五年了,杨潮终于可以利用上当年埋下的棋子了,刁二斗和卞二一直在北京天津两地活动,一明一暗,刁二斗收集情报的工作不算出色,并没有太过出色的情报传回江南,最有用的往往是北京民间的民心士气。

    但是刁二斗却很好的支持了卞二的工作,卞二以江湖人物的身份行走北京,结交各路豪杰,有刁二斗通过粮店赚取的丰厚利润的支持下,卞二光在北京城中就发展了上千下线,同时在各地的奴隶主庄园中发展的更多,很多包衣早就悄悄投靠了他。

    卞二保证,只要明军攻到北京城下,他就有办法打开广渠门。

    广渠门是外城城门,北京城的外城,可不是字面意思那样,包着内城,而是在内城之南的一块**城区,外城住的主要是老百姓,而内城则住着八旗人,清军进城之后,就将内城里的大明百姓都赶了出去。

    所以说内城,其实就是满城,而外城才是汉城,只是汉城的面积也就是满城的一半,后世外地人说北京是一座胡化的城市,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有失偏颇了些,其实这里的汉人满化,满人汉化,民族完全交融了而已。

    只是此时的北京人,对这种交融恐怕不会感觉到幸福,因为他们的家就那么生生被抢了,很多人刚到外城的时候,只能流落街角露宿,那种感觉不是常人能体会得到的。

    所以外城中有一种不满的潜流,卞二能够拉拢到上千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除了北京城内之外,广大的乡村地区,大明大军所过之处,很多包衣奴隶立刻起义,主子庄头跑了的,他们自己打开庄园欢迎明军,庄头没跑的,杀死看管他们的庄头,打开仓库劳军,他们盼王师已经盼了很久很久,不过其中那些领头的,很多并不是特别悲惨的,而是主动混入各个庄园中,通过投充的方式打入庄园中,目的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领导起义,这些人也都是卞二发展的下线,是忠义之士。

    大量的起义情况,让清军只能龟缩在县城,出了城就是两眼抹黑,就跟明军攻打孙可望时候一样,太没有民心人望了。

    跟相似的还有,李五六的队伍越前进就越多,大批翻身的包衣推着手推车,载着军粮,一路相随。

    一个月后,李五六就攻到了香山县,而临近的武清宝坻等地的城池早就被起义军拿下了,因为八旗重兵撤走后,这里的绿营没有斗志,很多军官在探子的说服下立刻就反正了。

    关内关外的作战,遍地的起义,清军早就焦头烂额,无暇他顾。

    多尔衮在乾清宫中挑灯,已经发福的身体,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骑过马了。

    已经五十岁他的显得比平常人要苍老的多,两鬓带着花白的发丝,眼睛中有几丝血色。

    一个年纪相仿的妇人,长着一副诚实厚道的脸庞,端着一碗参茶走了过来。

    “王爷,歇一歇吧。”

    多尔衮看了看这个不算漂亮的女人,点了点头,喝了两口参茶,放在桌旁,习惯性的就又要去翻奏折,却看到奏折一双厚实的手压住了。

    多尔衮这才发现,他竟然早就养成一种闲不住的习惯了,不由苦笑摇头。

    “太后。你说我们如果现在还在关外,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女人正是满清皇太后,顺治皇帝福临的亲娘,蒙古科尔沁贝勒之女布木布泰,但已经按照满清的习俗下嫁给了多尔衮,多尔衮这才成了福临的皇父。

    布木布泰知道多尔衮的心情,她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哀叹了一声,这个季节,秋高马肥,也许男人们都在打猎嬉戏吧。

    “你说我们还能回到关外去吗?”

    多尔衮自顾自的问道。

    布木布泰轻轻摇头,眼睛里已经泛着泪花,这局势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其实游牧民族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要远远低于农耕民族,那种全城殉国的事情,是游牧民族做不出来的,这是一种文化习惯,他们看到胜利无望就会撤退,而农耕文明却退无可退,一个本来就居无定所,另一个却是在保卫家园。

    “王爷,现在出关,还可以去蒙古”

    布木布泰叹息道,此时他们还有机会从张家口从宣化出关,退往广袤的蒙古大草原。

    但是多尔衮长叹一声,苦笑道:“人都没了,撤出去又如何?”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