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天马行空四部曲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第四十九章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至和元年(1054),随庞籍到了并州(今山西)為官,改并州通判。

    从嘉二年(1057)庞籍因事获罪,司马光引咎离开并州。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諫院。嘉佑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諫院。

    司马光立志编撰《通鉴》,作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通鉴》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

    宋神宗以其书「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為之序。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神宗命他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熙寧三年(1070),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臺,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书成后,司马光官升為资政殿学士。

    元丰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僕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罢黜新党,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元年九月,司马光执政一年半,即与世长辞,享寿68岁,「京师人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灵柩送往夏县时,「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家家掛象,饭食必祝」。宋哲宗将之葬於高陵。

    死后追赠太师、温国公,諡正,赐碑「忠清粹德」。

    遗著有《潜虚》、《均韵指掌》、《类编》、《传家集》、《翰林诗草》、《注古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通鑑目录》、《通鑑考异》、《通鑑举要歷》、《稽古录》(《歷年图》、《歷代君臣事迹》和《百官公卿表》)、《切韵指掌图》、《司马正公集》等等37种。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準的守旧派,他几度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认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

    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就竭诚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

    王安石主要是围绕著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

    司马光则认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於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因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王安石新法大都切中实弊,反对新法的人,面对实际的政治问题,通常并无任何卓见。他们反对的理由包括「新法扰民」及「祖宗之法不可废」,却又提不出什麼更好的改革方法。

    例如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之一是南人不可当政。他上奏宋神宗曰:「闽人狭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

    宋神宗熙寧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经19年编辑完成。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於此书。」司马光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

    《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不得谩语─

    司马光一生诚信,应该也是受父亲的诚实教育的影响,大概在五、六岁时,有一次,他要给胡桃去皮,他不会做,姊姊想帮他,也去不掉,姊姊就先行离开了,后来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顺利将胡核去皮,等jiejie回来,便问:「谁帮你做的?」他欺骗姊姊是自己做的。

    父亲便训斥他:「小子怎敢说谎。」司马光从此不敢说谎,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一直到死,没有说过谎言。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还看过这张纸。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為主,以不欺為。」后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

    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裡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著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被人们广泛流传。

    诚信卖马─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

    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低调淡泊─

    司马光性情淡泊不喜奢华,他在《训俭示康》中曾提到小时后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

    宝元年间中举时,曾得到仁宗皇帝的接见。酒席宴会上,每人都在头上插满鲜花,肆无忌惮地嬉戏取乐,唯独司马光正襟危坐,也不戴花。同事提醒说:「戴花乃皇上之令也!」司马光才不太情愿地戴了一朵小花。

    司马光有一个老僕,一直称呼他為「君实秀才」。一次,苏軾来到司马光府邸,听到僕人的称呼,不禁好笑,戏謔曰:「你家主人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亦,大家都称為『君实相公』!」老僕大吃一惊,以后见了司马光,都毕恭毕敬地尊称「君实相公」,并高兴地说:「幸得大苏学士教导我」司马光跌足长嘆:「我家这个老僕,活活被子瞻教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