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在线阅读 - 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

第60章 老骥伏枥,士为知己者死

    郑平不以郡丞自称,却以晚辈自居。

    这无疑给了荣贞这样的乡野隐士足够的尊敬。

    尤其是那个“郑玄之子”的身份,在荣贞眼中可比郡丞的身份要亲近得多。

    这青州的士人,又有几个不钦佩郑玄的?

    郑平这明显是在用郑玄的名气,来安抚荣贞这样的乡野隐士。

    而这一招,对荣贞而言也出奇的有效。

    “素闻老先生精于实务,只因官吏腐败,而不得不归隐山林,与这山水作伴。”

    “如今世道混乱,刘府君有意以七尺之躯,扫清这乱世险恶,只恨人才难寻。”

    “老先生虽然年近七旬,但心存百姓,不忘我等士人根植于内心的治国平天下之心,如何不让晚辈钦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府君求贤若渴!不知老先生,是否愿意以这烛火残躯,照亮这笼罩平原郡的黑暗呢?”

    郑平郑重一礼。

    自前朝戴圣开创今文经学起,儒家不少的士人都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极其浓郁的理想主义。

    然而,自光武中兴至明章之治后,汉政权开始由盛转衰,外戚开始掌控政权,国家的贤良纷纷陷入了朝堂上的政权斗争漩涡。

    以至于社会再次陷入动荡,国家体系和道德人伦分崩离析,士人一旦惹上祸事,轻则削官罢免,重则株连九族。

    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人,施展不了抱负,反而过着蝼蚁一般的生活。

    理想的幻灭,死亡的威胁,加剧了士人对人生的幻灭之感,在这样动荡的岁月中,士人难免滋生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即便是如郑玄一般的士人,都选择了不问仕途,著书立说。

    亦有更多的如荣贞一般的士人,没有著书立说的本事,又不能出仕经世致用,只能将满腔的愁情寄情于山水之间。

    魏晋玄学的出现,亦是士人想要超脱于现实人生,在这之外去寻求安稳的表现。

    郑平深知,如荣贞这样的隐士,并非真的甘心归隐山林。

    只是残酷的现实,将心中的理想驳斥得一文不值。

    倘若真的不想掺和世事,荣贞又怎么可能在识破了邓旭用意后,主动去帮助邓旭聚拢黄巾的民心?

    若按常理来论,让一个近七旬的老者出仕,是很令人不齿的。

    都近七旬了,还要让其劳累,以烛火残躯照亮黑暗,这不等于在让荣贞死于任上吗?

    但郑平更清楚,将军马革裹尸、壮志犹存,士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荣贞这般心怀天下的隐士,与其让其老死于床榻之间、默默无闻,不如让其燃尽余热,供世人瞻仰。

    郑平的郑重邀请,顿时让荣贞愣在当场。

    荣贞怎么也没想到,郑平会邀请自己出仕,还说出了诸如“我等士人根植于内心的治国平天下之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烛火残躯,照亮黑暗”的励志之言。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遇之恩,亦当涌泉相报。

    “康成公之子,果然非常人也!”荣贞忍不住老泪纵横:“若刘府君不嫌老朽年迈粗鄙,愿效犬马之力!”

    荣贞没想到,自己年近七旬,已经到了活一天算一天的年龄,竟然还能遇到如郑平这般洞察人心的后生。

    坚持了一生的理想,学了一辈子的经学,本已经有了死于山水之间,超脱于世的觉悟,却在这生命的倒计时中,遇到郑平的邀请。

    何其幸也!

    郑平言语更是钦佩:“老先生之志,当为我等后生晚辈的表率!倘若老先生还有同道朋友愿意出仕的,也请一并举荐。”

    “晚辈定当在府君面前保荐诸位!”

    郑平的真诚,更加深了荣贞的决意,对于尚未见过的刘备,也多了期待之心。

    能让郑平这般的奇才诚心辅佐,这刘备必然是如传闻中一般的仁德大义之人。

    荣贞言语激动,那双深陷的眼窝也多了活力:“老朽尚有至交六人,虽然皆已年迈,但从未丢失报国安民之心,愿以性命举荐!”

    一旁的邓旭,已经看傻眼了。

    郑平不过寥寥数语,就让荣贞这样的隐士决定出仕替刘备效力。

    那劝说之言,更是邓旭这辈子都没听过的。

    这以往请隐士出仕,谁不是厚礼登门,许诺各种好处?

    结果郑平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指人心,不仅不准备厚礼、不许诺好处,反而希望荣贞能燃尽烛火之光,以死于任上为荣。

    更令邓旭惊诧的是,荣贞还真答应了!

    不仅自己答应了,还要让一同归隐的老友们一起来燃尽烛火之光。

    即便是亲眼所见,邓旭都难以置信。

    “这便是,士为知己者死吗?”邓旭喃喃低语,看向郑平的眼神,又多了几分钦佩。

    得了郑平的知遇,荣贞在安抚黄巾老弱的事上更卖力了。

    烛火残躯,虽然难以持久,但至少在熄灭之前,荣贞想要尽可能的替平原郡的安定尽一份力。

    城中。

    管赞已经将城中大户的话事人邀请到了县衙。

    得知是郡丞郑平亲自来了安德城,这些大户的话事人也不敢怠慢,早早的来到了县衙静候。

    当邓旭将荣贞答应出仕的事告知管赞时,跟邓旭的心情一样,管赞几乎以为邓旭是在戏言。

    “郡丞奇才,我等不如啊!”

    暗暗感慨一声,管赞又想起了一事,来到郑平面前汇报。

    “郡丞大人,县尉陈石已经弃官离城了,往兖州方向去了。”

    陈石的离开,让管赞有些汗颜。

    毕竟堂堂一个县的县尉,因为黄巾的到来就跑了,管赞这个县令的脸上多少有些不光彩。

    “邓都尉。”郑平眼中闪过一丝凛意:“你亲自去缉拿陈石回城问罪,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拿着国家的俸禄,却不能替国家效力。

    一遇险情就弃官而逃,这样的官吏,郑平向来是不会轻饶的。

    邓旭下意识一凛:“郡丞大人放心,陈石跑不远!”

    管赞的内心更是震撼。

    郑平对荣贞这般的隐士有尊敬之心,但对陈石这样的逃吏亦有问罪之意。

    “府君有郡丞大人这般的果决智士相助,何愁这平原郡的黄巾不能平定?”

    “我亦当砥砺奋进了!”

    管赞的眼神,也多了对平原郡未来的期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