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仙侠小说 - 大宁镇魔司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蓑衣老者

第三十九章 蓑衣老者

    风雨欲摧之下,皇城之内,闾里各处的王公大臣的府邸,公卿之下总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沉静,越是安静,越有更大的危机。反而遥望皇城之外,却是平静自然,丝毫没有肃杀之气。

    永宁帝回过神来,望着桌上的棋盘。

    今夜彻夜难眠。

    天下之权柄尽是掌握在一城之中,自从陛下降旨杀了钦天监监正,若普通官员虽有实权,然处处限制的老官来看的话,自然不会看出什么问题,毕竟他们绝对相信这些不过是一群,看星星的文弱书生,竟敢违背黄老之说,陛下怎么可能会为了一群看星星的书生而违背圣人之说,可不荒谬?

    再者,陛下何等人物,黄老之说又是千年学术,一个不过存世几年的老头子就想着颠覆,于天下于陛下皆无好处,更何况还有崔澹一路以来处处作对,陛下就算不顾天下人,也得顾这个可以覆灭王朝的权臣崔澹!

    不过,身居最高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们就不会这般觉得,处于势力漩涡的中心处于暴风雨之下,他们的嗅觉灵敏,往往比一般人更要强,这可不是说笑的,这都是一次次用命换来的,一着不慎便失落足下。

    此时的内阁首辅府邸上,王守仁,此人也算是个老油条,但是心中儒家一直是他心目中的显学,自然而然,堂堂内阁首辅衣食朴素,甚至还获封其名,草堂。

    草堂里,一点星灯依旧燃着。

    王守仁依旧衣食果素,就是说来王守仁也是儒家中人,甚至还是有名的大儒,其师更是儒庙中人,而且桃李天下,如今依旧是有过之而不及,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那时候的王守仁还不曾接触朝堂权力争斗,反而倒像是一个秉承老师心智的好学生,好儒生。

    而且一身的学问,颇有一些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的架势,在他老师的根基之上,建立一座决然的高楼大厦,才是他当年的心思,心境却已然是大儒之心境,学问更是融会贯通,甚至还有可能入儒家祭坛,那是绝世的光荣,聚在一人之身,其声势显赫,已然天下少有。

    还有还有不少人称之为,天下之文胆,天上之文曲。

    甚至还有人常道:“守仁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一时的风头,甚至还要比得过当年的濂溪先生,可谓是风头无量,前途无量。

    而恰恰在那个时候,濂溪先生在当年一举夺得军政大权,天下文人争先恐后的斥责甚至还有不少血书送往帝都,可见,当年文人之风骨,可是终究只不过是一场空罢了,甚至这些仙帝可谓是一眼都没有看到,甚至还挨不到帝都十里之内,便被火烧成灰烬。

    不过还是濂溪先生他老人家看的透彻,自然之道,这些所谓文人当中,不知有多少人是为了一时风头,或者是为了所谓名声而怒斥他,毕竟又有多少人真正拥有那种文人风骨,亲自赴京师寇见陛下,虽然那个时候作为官场老手儿,濂溪先生居然不会让他们靠近帝都一步,不过也是会决然的敬佩,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他们,文人,依旧是有的时候比武夫还要强。

    而在那时候的王守仁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万字血书或者什么繁文缛节,不带一个脏字的骂人,更是没有搞一些什么形式主义,例如几大文坛聚集在一起怒斥濂溪先生,还列出了十大罪状,最后不过是几大世家的插手,这些事就搞得不了了之了。

    那个时候,王守仁也是异常的不屑,不屑和这些文人作对,也不屑和这些文人饮酒畅天下,甚至于反感这些所谓中肝义胆之人臣。

    当年还有不少人来邀请王守仁前往江西文坛共同大骂濂溪先生的不守臣纲之罪,那时候的王守仁,依然和其他的人想的都不一样,他想的却是如何,不论道德,论权势论事功!

    说来也是,骂人终将不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王守仁不会这么做,自然也不会去敬佩濂溪先生。

    那一夜,王守仁突发顿悟,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

    理。……利之所在,何往而不可哉!……

    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

    德

    那一刻,陈守仁便成为了儒家的敌人。

    儒家讲究义礼,礼制,越是那高高在上的圣人,越是束手束脚,有的时候还是要为了一些极为复杂的礼数,理智自然很好,但是有的时候往往不会建立出一个效率更快的制度,甚至有的时候还跑出了大量的腐儒犬儒之说。

    当年的王守仁自然有些恍惚,毕竟当年的儒家,他学习了十多年的儒家学术,还有所谓,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

    之后,王守仁便千金散尽,游历天下,甚至还遣散了家中田宅,不少亲族之人更是纷纷痛骂此人,乃是个不义不孝之人,过完日后的骂声更是响彻寰宇。

    不过,王守仁从来不会受此影响,甚至还有悲悯之心,对天下之人悲悯,也从不认为自己的有何过失,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之心境,天下少有。

    在那个举世皆敌之时,王守仁自然也遇见了他的贵人,也是让他走上朝廷权谋之人。

    一个蓑衣老叟罢了。

    本来王守仁自然不会进这个,深山老林之间从未学习过或者触碰到儒家学说的老叟。

    不过,此人却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了王守仁的一生。

    老人对钓鱼颇有研究,可以说是热爱,常年前往附近的江水钓鱼。

    王守仁自然也乐的和这个老先生唠嗑,对钓鱼事业颇有好奇,自然也跟着来了。

    老先生常年在附近钓鱼,自然而然认识的人多了,甚至有的时候附近的官员来此钓鱼,他都一清二楚,甚至还能盘算出来何时钓鱼最好,何时鱼儿最多又何时,最少最少何时会发洪灾,算不上是一清二楚,不过也算得上颇有研究十个里头四五六个是真的。

    至于钓鱼一事儿,老人也是颇有一番说辞。

    “河床越深,水面越平静。有时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有时看似波涛汹涌,实则波澜不惊。”

    钓鱼知识,自然不能选,极深之,水清而无鱼,水渊,更是不好钓鱼,鱼儿有的时候会浅浅碰一下鱼竿,那个时候可不能动一下,毕竟俗话说得好,放长线钓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