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第一贡生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女风开明

第三百五十二章 女风开明

    京师。

    这天李东阳作为上听处成员,被皇帝召见。

    他人到了乾清宫前,皇帝却迟迟没让他进去,却是萧敬走过来,顺带也告知了李东阳一个消息:“李阁老,咱家不才,如今在司礼监中掌印事。”

    有关戴义退休,由萧敬接替戴义的事,正式得到了确认。

    李东阳问道:“东厂之事由谁来打理?”

    萧敬微笑着摇头:“陛下尚未定,不过目前有杨鹏代为处置,您也知道,此人跟莱国公走得很近。”

    这是在提醒李东阳,你现在别把我当敌人,应该防备一下杨鹏和张周勾连在一起。

    “另外,有关令嫒跟孔家的联姻之事,陛下斟酌之后已定下来,说是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由陛下代为解除,随后便会找孔家的人谈及此事。”萧敬笑眯眯的样子。

    这件事却等于是皇帝在给李东阳送人情了。

    李东阳道:“在下的一点家事,怎好烦劳陛下?”

    萧敬道:“既是李阁老的事,那就不能说是小事,陛下一向对李阁老是很器重的。”

    ……

    ……

    二人一起在外面等了一段时间,随后才被召见。

    萧敬立到朱佑樘身旁,陈宽和韦彬都在,至于谁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李东阳仍不清楚。

    但按之前的排次,陈宽的地位应该是在韦彬之上……这就看谁能真正把东厂的权力拿到手上……

    李东阳也在想,总不会是jian诈无耻的杨鹏吧?

    杨鹏在朝中的名声很不好,也很为传统文官所不喜,尤其之前的满仓儿案也跟杨鹏叔侄二人有关,朝中对此也都议论纷纷,毕竟杨鹏曾听命于李广。

    “……李阁老,这是秉宽的用兵方略,未来三四个月时间,大明将会在辽东打一场仗,在专心用兵于西北之前,要先肃清辽东可能存在的隐患。”

    朱佑樘让陈宽把详细的战略图和战略计划,转交给李东阳,由李东阳来审视一番。

    李东阳看完之后,瞬间又知道为何张周最近没露面,连新年的赐宴都没出现,显然不是张周生病,而是张周跑去领兵了。

    李东阳道:“辽东接连用兵的话,只怕会对民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两年建州卫各处的女真部族,互相之间矛盾重重,实不必由大明出兵,如此更可能会劳民伤财。”

    他知道劝说是没用的。

    也只能表明立场,大概就是在说,我们传统文官是不支持在辽东对建州女真用兵的。

    朱佑樘叹道:“建州女真几十个部族,虽然看起来杂乱无章,但论作战素养,却往往比之蒙古骑兵还要骁勇,他们在辽东迟早也是隐患,如果单凭他们内部的纷争矛盾,而要让大明辽东安定的话,事在他人而不在己,主动权不在手,朕难以安心。”

    李东阳道:“用兵之事,陛下应当多征求朝中臣僚的意见才可。”

    “先等等吧。”朱佑樘道,“如果秉宽对用兵之事不太抓紧了,朕再问问朝中臣工也可,奈何现在秉宽在用兵之事上往往有超过他人的远见,朕还不想辜负了他的远见卓识。”

    这好似在说,等张周输一场,咱再商议。

    李东阳对此也很无奈。

    不怕对方很牛逼,就怕对方很受器重。

    当然张周受器重是建立在所策划战事全胜的基础上,但凡有一战有点意外的话……

    李东阳明白,朝廷传统文官还是有机会的。

    “最近朝中对秉宽的非议,不知为何突然又多了起来。”朱佑樘道,“朕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出现,李卿家你不妨去跟那些人说说,让他们为大明的将来着想。”

    说着,朱佑樘又让韦彬给李东阳送去一份整理好的名册。

    上面列出了最近参劾过张周之人的名单,只是上面都没有列明有关参劾的内容,有点让李东阳去猜的意思。

    李东阳心想,这是让我解除了跟孔家的联姻,马上就让我去做事?

    朱佑樘道:“朕最近仍旧很累,年后不定有多少时间上朝,等上元节之后再看看吧。有关劝朕纳妃的奏疏,朕都看过了,朕已决定纳一名妃子入宫,时间大概要等到四五月之后。”

    李东阳也听说了这件事,也明确听说了皇帝那位尚未入宫的妃子已经怀孕。

    “陛下躬体为重。”李东阳劝了一句。

    “朕知道了。”朱佑樘笑了笑,“李阁老也好好养着身体,大明上下还离不开李阁老,朕也需要你的辅佐。朕这就让人送你出宫。”

    ……

    ……

    内阁值房。

    刘健和谢迁从李东阳这里,知晓了有关张周在辽东将要用兵的消息。

    刘健道:“这次辽东之事,透出不少的邪气,陛下一向推崇张秉宽用兵的能耐,何以会拿建州卫作为下一步的用兵目标?”

    谢迁问道:“两位看,是否有可能,张秉宽对自己也不自信了,非要拿软柿子来练手?”

    李东阳摇头,直接否定了谢迁的说辞:“建州卫从来都不是辽东的软柿子,相反,这是硬骨头。以往大明也想彻底平建州卫的隐患,奈何建州女真内部纷争太多,也难以根治,所以一向都是通过支持某些部族,来剿灭旁的部族,来完成对他们的治理。”

    “像今日这般要大兵压境,只怕会令建州女真内部凝聚在一起,他们在弓马骑射上的实力,或远在朵颜三卫之上。”

    谢迁笑了笑道:“宾之你对建州那些女真人,倒还是挺高看一眼的。”

    李东阳道:“先前在翰林院时,我曾经常查阅有关辽东女真的典籍,因而对此有所了解。”

    谢迁问道:“那是否张秉宽不知道这个,是把建州女真当软柿子了呢?”

    大概的意思是说,连我谢某人都不知道女真人原来这么牛逼,你李东阳说自己翻阅典籍才知道,张周又没长时间在翰林院这种衙门里苦修学问,他或许就真的不知道,把女真当成是好欺负的呢?

    这次不用李东阳回答,刘健便摇摇头。

    “两方用兵。”刘健道,“朝鲜先出兵,大明再出兵配合,如此的计划,说明张秉宽对于建州卫的实力早有预估,否则直接以定辽各卫所出兵便可,何须大费周章?”

    谢迁好奇问道:“以朝鲜配合大明出兵,这不是成化年间对建州卫两次用兵的方略?”

    刘健道:“但两次用兵,都没有达到预期,全在于女真各部进退自如来去如风,在那两战之后,大明已放弃了彻底剿灭建州卫的想法。陛下登基以来,不可能不知道大明对建州卫的立场如何,想让张秉宽一次根除建州卫,主意多半是出自张秉宽。”

    “我看未必。”李东阳道,“陛下对于平辽之事,似更为关心。”

    谢迁笑哈哈道:“你们两个,都把我给说蒙了,到底是陛下想用兵辽东,还是张秉宽想要用兵,也说不清楚,为何还要计较这个?还不如说说,此战大明是否真的能把建州女真给平了!还有,若是此事提前不跟朝中人知会,回头此战结果一出,会不会又是……满朝哗然?”

    刘健显得漫不经心道:“都已然用兵,我等也不过是比朝中同僚早知悉几天而已,以为我们的意见还有多重要?只怕上听处和研武堂,以后在朝中话事的比重愈发加大,这才是应该防备的。还不如趁着张秉宽不在朝,尽力想办法将这两个凭空多出来的衙门给取消。”

    李东阳似也很认同,点头道:“此为上策。”

    谢迁问道:“都已定下来了,张秉宽用兵在外,往往能出奇制胜,深得陛下信任,如何取消?”

    李东阳回头望着谢迁道:“只要张秉宽不在京,那这两衙门就无存在之必要,除非有人能跳过张秉宽,撑起现有的衙门。可能吗?”

    “不可能。”谢迁回答很干脆。

    “那就是了。”李东阳言外之意,那这两个衙门也就名存实亡,只要阻止张周回朝便可。

    刘健则道:“倒是听说陛下最近要召之前于威宁海用兵有功的王伯安回京,说是要给其新建伯的赐爵。”

    显然刘健把王守仁也当成潜在隐患了。

    李东阳显得很自信道:“我回头就去找王德辉,伯安是不会乱了朝纲的。”

    ……

    ……

    李府。

    李东阳这天忙碌一天,回到家,儿子李兆先却早早在家等着见他。

    “有事?”李东阳显得很疲乏。

    年后很多事都需要整理,尤其是一年的预算等事,朝中很多衙门还在休沐中,但身为阁臣的,却片刻不得休息。

    李兆先笑道:“父亲,儿的病,好像完全痊愈了。”

    “痊愈?”李东阳皱眉。

    他很清楚,花柳病是不可能痊愈的,最多是养得好了一些,说复发都是轻的,只是说恶化会慢一点。

    李兆先道:“最近儿找大夫看过,身上一些痕迹已经逐渐消除,并且很久没有再发新的。儿的意思,回头想在京师中开办学社,广交各地的学子。”

    “你……”

    李东阳想说,你小子想搞什么名堂?

    管你好没好的,赶紧给我生个孙子才是重点,你现在不想着为李家续香火,就想着怎么自己出去得瑟了?

    李兆先目光热切道:“所以儿想从父亲这里拿白银二百两,用以完成学社的开办。”

    坑爹呢?

    要钱?

    李东阳冷冷道:“此等时候,你更应该闭门读书,或是回国子监内继续完成学业,为何要去做那不切实际之事?所谓学社之事,近乎于市井的行当,不适合你去做。”

    “可是儿之前也曾开过啊。”李兆先不解。

    李东阳气愤道:“以前那是因为……”

    话没说完,他想说的是,以前是觉得你快死了,顺着你的意思,让你死前高兴高兴,现在知道就算你病没痊愈,至少一时半会不会死了,还想拿到之前濒死时的待遇呢?

    “用银太多,为父不同意。”

    李东阳不是不舍得那二百两银子,也不是他瞧不起儿子的经营能力,而是他不想让儿子败坏了李家的名声。

    李兆先道:“父亲有所不知,最近京师中有关儒学心学的传播,非常迅速,无论是南方学子,还是北方的学子,都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很多人趁机开办学社,结交士子的同时,也开始传授一些真知灼见,甚至形成了学派……听说岭南学派更是要到京师来挑战心学的泰斗……”

    “谁?”李东阳皱眉。

    “张周张先生。”李兆先毫不犹豫回道。

    “谁?你再说一遍!”李东阳尽管平时保养还不错,此时突然也是满脸横皱。

    李兆先道:“就是那位莱国公,心学便是由他所创立,而因此产生很多的学派,都是就心学的一些思想而形成,也跟一些传统的理学派,尤其是那些秉承朱子学说的,双方爆发了激烈的讨论。现在正是京师中学术碰撞之时……”

    李东阳本来没把所谓的心学当回事。

    以为不过是一群年轻人小打小闹。

    谁曾想,心学居然会产生这么大的效应,更要命的是,这居然还是张秉宽的手笔?

    “父亲,您或有不知,很多人觉得,张先生所用的乃是未来学派的学识,也只有他这样能洞悉未来之人,才能创造出如此横空出世的学术思想,儿对他的学说非常推崇,所以想……”

    “别想了!”

    李东阳差点想真的拿起棍子来,给儿子来个现实版的“当头棒喝”。

    说什么都是徒劳的,赶紧阻止儿子的“臆想”才是真的。

    李东阳正色道:“无论他人探讨什么,你都不该出面,你代表的是为父,你要有沉稳的性格,不要卷入到任何是非之中。若你不能遵守,为父也只能将你禁足,哪里都不得去!最近为父还在斟酌思想,为你纳妾之事,你好生修身养性,再出门时必要有人跟随!去读书!”

    李东阳没有更好的管教儿子的方法。

    他的时间太少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吓唬一番,再者他认为让儿子拜托那些不切实际想法的方法,只有多读书。

    这显然也不是李兆先所想要的。

    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也不靠读书来求取功名,为啥还要天天抱着书本?

    再说了,求取心学也同样是做学问,为什么在父亲这里看来,却好像是如临深渊呢?

    ……

    ……

    李兆先灰头土脸进到内院。

    却见李玗早早就在等候,见到他进来,李玗急忙上前问道:“兄长,父亲同意了吗?”

    李兆先很遗憾摇头道:“不行,父亲说了,让我少掺和到学术之论,还说我代表的是李家,不能因此让他人觉得我们李家对于传统的学说有任何狭隘的想法……大概就这意思吧。”

    李玗安慰道:“兄长不必失望,你不开学社,以后去参加别人的学社不就行了?”

    “小妹,你到底听没听明白我说的?”李兆先在此等时候,也好像个大孩子一般,显得很懊恼,“父亲说了,不允许我参与讨论,那我就只能留在家里,父亲还让我多读书。”

    “那只能说遗憾了。”

    李玗还在笑。

    大概的意思是,你会被禁足,但我不会啊。

    我替你出去把学社参加了,反正我一介女流,又代表不了李家。

    李兆先道:“我还从父亲口中得悉,你跟孔家的婚事,被取消了。”

    “哦。”

    李玗点点头,脸上没有什么反应。

    李兆先不解问道:“你是高兴,还是难过?”

    李玗道:“没什么,反正不嫁给这个,还有那个,都是我没见过的,对他们也不熟悉的。兄长你就不必为我的事担心了。”

    “那你也不可出门。”李兆先道。

    “为何?”李玗一听就不乐意了。

    李兆先板着脸道:“你没嫁人,也没婚约,就还是李家人,外面就会有狂蜂浪蝶围在你身边,更何况因为你跟孔家的渊源,还会有人认为是我们李家人做错了什么,甚至对你有非议和攻击,你不能落人话柄。”

    李玗道:“大哥,你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故意阻止我出去的吧?我还想多学一些女学,给人当女先生呢。”

    “不必了。”李兆先道,“你除了可以去跟那位林家小姐……现在是莱国公张孺人学习女学,才可出门。我有监督你的权力。”

    林仪在嫁给张周之后,本来作为妾侍是不会有任何命妇的称号的。

    但朱佑樘也考虑到这一点,赐给林仪“孺人”的身份,在明朝时,这是七品官妻子或者母亲才能得到的封号。

    “跟父亲一样霸道。”

    李玗一边数落着,一边往内院去。

    李兆先仍旧喋喋不休:“长兄如父,我不学父亲,又能学谁呢?”

    ……

    ……

    李玗在家里闷了几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先生到来。

    林仪在嫁人之后,仍旧有进出府门的资格,这也是张周特许的,而她出门之后也是为给李玗继续完成“学业”。

    “女先生,嫁人是怎样的?是说嫁人之后,就只能循规蹈矩,连门都不能出了吗?”

    李玗听课也很不认真,她问有相关经验的林仪。

    林仪则摇摇头,好似对此也不解一般:“我可以出门,没什么限制,只是进出都有人随同。至于旁的人家……我没去过,自然也就不会知晓。”

    “那……”李玗想了想,叹息道,“还挺好的。至少比我们家开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