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扶秦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落魄贵族们的选择

第一百六十八章 落魄贵族们的选择

    相较于韩.国,其他山东五国的贵族就显得没有那么积极了。

    毕竟此时的韩非名气还不是很大,除了荀子高徒和韩.国公子之外,他其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响亮名头。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像韩.国人一样那么疯狂是不可能的。

    当然,虽然不至于像韩.国人那般疯狂,但是总归也是有人会冲着韩非的师门传承跑去找韩非学习儒学的。只是相较之下,这人数实在是不是很多罢了。

    而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贵族之外,此时的中原大地上,还有另外一波人,正在商量着是否要来洛阳向韩非学习。

    那就是已经落魄到与平民阶层没有区别的落魄贵族们。

    在分封制的体制下,就算是天子的后代,在经历过几代的分封之后,也会变得与平民没有任何区别。

    除了贵族的名分之外,什么都没有。

    哦,不对,不是什么都没有,至少相较于普通的黔首,他们还是有读书识字的机会的。

    只是这不读书还好,一读书,他们心中反而愈发苦闷。

    明明大家都是天子的后代,为什么你可以深居庙堂之上,而我却只能躬耕于田亩之中呢?

    若是不识字,他们或许还能像普通的农民那般,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

    但问题就是他们识字了。

    不仅识字,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学得很好,远比庙堂上的贵胄们要有才能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嫉妒的种子便开始在这些落魄贵族的心中生根发芽,直到有一天,无尽的嫉妒驱使着这些落魄贵族开始向朝堂冲击,冲击原本就已经腐朽不堪的封建制度。

    而商鞅、张仪等人,就是落魄贵族中的著名代表。

    战国末期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由这些落魄贵族推动的。甚至不单单是战国时期,一直到西汉初年,这些落魄贵族都在影响着天下大势的走向。

    他们有才能,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只能去创造机会。

    而混乱的天下,不就是他们获得机会的最好场所吗?

    汉初之所以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不单单是因为西汉的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有多弱,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士人希望天下保持分封。毕竟这国家多了,岗位就多了,他们才有机会混口饭吃。若是天下都归一统了,他们这其中不就有很多人要被“裁员”了吗。

    听起来很荒谬,但是事实却就是如此。甚至后来七国之乱之所以爆发,也有这些士人在其中挑唆的因素在。

    扯远了,落魄贵族们为了获得工作机会本能地倾向于天下大乱,但是现在天下本就大乱,因此他们也不会再在这件事上过多地浪费时间。

    在当今的社会模式下,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某一个国家投靠,混个一官半职,以此来摆脱自己庶民的身份。

    而投靠这件事,说起来简单,细分开来却又非常复杂。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商鞅和张仪那样,直接获得秦君的青睐,一举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顶级存在的。

    大多数人也就是混个亭长、乡长、县长啥的当当,而这些岗位是很难被秦君注意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条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你直接去找官方开的“招贤馆”,人家虽然不会不理你,但是却也不一定会给你官当。毕竟每日前来投靠的人才这么多,人家都已经排起长队了。你算哪根葱啊,也想过来插队?

    相较之下,跑去投靠一位已经身居要职的大官,成为对方的门客,就显得明智多了。毕竟这么做可以获得被大官推荐的机会,远比在“招贤馆”里苦苦等待要便捷许多。

    只是没有人是傻子,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捷径,时间一长,大官那里也是人满为患。许多人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大官一面,更别说是获得推荐了。

    两条路都被堵死,难道落魄贵族们就再也没有上升的通道了吗?其实也不是的。与后世的大学研究生阶段一样,跟对一名导师,也是可以让研究生们少走很多弯路的。

    毕竟导师们都是有属于自己的门路的,只要他们愿意,可以很轻易就将你推荐到一个不错的岗位上去工作。

    战国时期也是一样,若是你能够跟随一位名师,并且获得他的青睐,那么你也能够获得逆天改命的机会。

    现在正在巴蜀之地征收粮食的李斯,就属于这一类。

    而除了李斯这种学有所成,获得荀子认可的学生之外,其他同为荀子学生的李斯同窗们虽然并没能混到李斯那样的高度,却也全都解决了就业危机。究极原因,一是荀子学生的名头太响亮,“招贤馆”的负责人以及大官们会高看他们两眼。二是同窗之间会相互帮扶,一边互相吹嘘,一边帮着介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算想失业都难啊。

    既能获得老师的名头加持,又能获得同窗的相互帮助。在这个乱世之中,没有什么路是比拜入名师门下更能让落魄贵族嗯向上爬的了。因此每当有名师收徒的消息传出,天底下的落魄贵族们都会发狂,而后一股脑地朝着名师开学授课的地方涌去,只为了能够获得名师的青睐,被收入门中。

    这次也是一样,虽说韩非还没有展现出自己太多的治世理念,天下人将来未必就会接纳他的学说,但是当他准备开学授课的消息传出之后,立马就有敏锐的落魄贵族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后开始整理家中的物资,准备去洛阳拜师学艺。

    之所以这般果断,原因其实有很多。一是他们觉得韩非身为荀子的学生、韩.国的公子,既然有胆子开学授课,那就不太可能没有真才实学,否则丢的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脸,还有荀子和韩.国的脸。

    至于这二来么……机遇总是与风险并行。趁着现在韩非还没出名,自己今早过去占座,说不定还能捡漏成为韩非的学生。否则若是去的晚了,那可就真的是连汤都没得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