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在线阅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三)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读第一篇(十三)

    因为在战国人眼里,《周易》用于卜筮之书,而在神秘主义思潮里把一本曾用于卜筮的“繇题”文本《周易》,改造成以“九六”数字爻题的结构形式,也就顺理成章。

    又因随着战争与兼并的步伐加快,西秦以摧古拉朽之势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真正帝王之国。又随着秦朝对专制的强化及对文化的钳制,凡先秦的诸子书籍被禁并焚毁,只允许民间收藏的书藉是“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设宴咸阳宫,宴会上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思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仿效古法分封子弟、功臣。而丞相李斯却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这段文字在《史记·李斯列传》中略有变化。是始皇将淳于越的意见交丞相李斯主持廷议,李斯否定淳于越之说,并上书说:“……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秦帝国为加强专制制度,而推行文化上的专制政策,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外的书籍被焚毁。而不被焚毁的卜筮书籍里,当然有今本《周易》一书了。虽然规定“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并没有明确地说《周易》是卜筮之书,如何知道《周易》一书是不被焚毁之列呢?因为《周易》一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使还没有改造成以“九·六”为爻题的结构形式,也曾用于过卜筮。所以,在秦朝的统治者眼里《周易》就是卜筮之书。况且在秦朝的统治时期里,流行的《周易》,应是被改造成卦爻式的结构形式了。即以“九·六”为爻题的《周易》(即今本《周易》),在秦帝国的统治者眼里的《周易》就是卜筮之书。这也正与《汉书》里记载的“《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艺文志》)“及秦禁学,《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这些说法所证实。正因为《易》(《周易》)在秦统治者眼里看做卜筮之书,才独不禁,故传者不绝。这应是事实。汉传承的《周易》文本,就是被秦认为是卜筮之书的今本《周易》,所以才有西汉前期对“易传”的编篡,才有“十翼”的内容。而“十翼”里绝大部分内容是依托的是今本《周易》为研究对象。汉人说孔子作“十翼”,是拉大旗作虎皮,是为帝制服务,也是为帝制里神秘主义政治思想作依托的目的,故才有汉象数“易学”的大繁荣与大发展。尤其是《系辞传》是帝制的宣言书,也是帝制时代里的产物。也由此知道“十翼”里凡是带“九·六”爻辞的引用,均是帝制时期里产生的东西,它们所依托的正是今本《周易》。也由此知道《系辞》里出现的悖论,正是依托的是今本《周易》所致。即“亦筮亦理”解释今本《周易》,也由此形成了两千多年里“巫”与“哲”(“亦筮亦理”)互为表里的“易学”理论上的怪现象。这都归因于今本《周易》,是今本《周易》文本的形式(即以“九六”为爻题的卜筮结构形式)与内容(即政治学说与哲理性的语言)的巨大反差所造成。也正是帝王制度里的需要,而把《周易》结构形式一再的改造并传承后世的因素所致。故我们认为今本《周易》是帝制时期定型的。

    而这里还要说一说,汲冢竹书里所涉及到《周易》的有关说法,可旁证今本《周易》的定型时期。

    “汲冢竹书”的竹简最早出土发生于西晋,不过那是由一次盗墓所引起的。《晋书·束皙传》里记载了这批古书的详细目录,现引录于此:“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晋,仍述魏事,至安厘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中《经》《传》大异,则云夏年多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寿百岁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叚》二篇,公孙叚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卦》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皙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证。迁尚书郎。”东晋王隐《晋书·束皙传》所载又与此略异:“汲冢竹书大凡七十五卷,其六十八卷皆有名题,其七卷折简碎杂不可名题。有《周易上下经》二卷;《纪年》十三卷;《琐语》十一卷;《周王游行》五卷,说周穆王游行天下事,今谓《穆天子传》。此四种差为整顿……《穆天子传》世间遍多。”

    从《晋书·武帝纪》说“发魏襄王冢”,而《晋书·束晳传》却又说:“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或云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到底是魏襄王,还是安厘王冢,不过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魏襄王墓。

    那么,魏襄王是何许人也?魏襄王(?─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国第4代国君。前318年—前296年在位。魏襄王在位时间离秦、齐两国称帝的时期并没有几年了。而后来从其墓中发现竹书内容,涉及《周易》的有关说法。这《晋书》是唐朝史馆的官员们修撰的,是集体创作,修成之后署的是负责总领修撰的宰相房玄龄的名字。《晋书》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而《晋书束晳传》里的“《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

    这些说法如何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