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十万两白银

第五十六章 十万两白银

    “殿下,那些商人答应愿意出十万两银子,助您修建码头。”和商人们谈妥了的杨溥向朱瞻埈禀报着,脸上还带着喜色。

    十万两白银在明初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毕竟这可是真正白花花的银子,不是宝钞那擦屁股都嫌硬的玩意。

    不过在朱瞻埈看来,十万两着实就有点少了。

    这可不是他被那些无脑的电视剧教坏了,觉得动辄几万两银子只是个小数目。

    要知道这可是明初,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夸张的,十万两白银快相当于某些比较穷一点的省份一年的赋税了。

    虽说永乐时期大明国库财政收入能有个两三千万两,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江淮等地贡献的,这里才是明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甚至可以说,明朝中后期财政困难,跟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朝廷逐渐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导致江南地区的税收不上来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嘉靖时期,江南地区抗税,可是连海瑞都收不上来的。

    当然,明朝中后期的税收也确实繁重,对于老百姓的压迫盘剥可以说是相当夸张,单纯的指责江南地区抗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不过这也确实可以从侧面反应江南地区的富庶。

    后世曾经流传过江南两淮等地的商人,家资十万贯不称富,五十万贯才敢称中富,百万贯称巨富的说法。

    虽说有点夸张,但对于明清时期的商人来说,十万两确实不能算是什么大数目。

    即便现在还是明初,这些商人也是很有钱的。

    “昨夜那些商人是如何招待你的?”朱瞻埈看着杨溥,并没有对十万两银子有什么想法,只是询问着昨晚商人招待杨溥的规格。

    杨溥对此有些疑惑,但还是回答道:“两淮的盐商包了一艘秦淮河上的花船,还请了一位花魁,置办了一桌上等的席面,有几家商号的东家作陪。”

    听到杨溥的回答,朱瞻埈不由的笑了起来,笑的杨溥有些不明所以才向他解释道:“秦淮河上包一条花船,少说得一百两银子,一位花魁最低也得几百两,若是名气大的就是上千两,而一桌上等席面同样也时至少几十到上百两银子不等。

    可以说昨晚他们招待杨先生你的开销,就已经够咱们在定淮门外修一个码头了,你现在还觉得十万两很多吗?”

    “这些商人竟然如此巨富?”杨溥感到有些惊讶,如今的他还没有身居高位,对于商人也有着一点读书人的傲气,并没有详细去了解过,因此骤然听闻昨晚光是招待他就花费了上千两银子,着实让杨溥有些吃惊。

    以他的俸禄来计算,一千两银子已经是杨溥为官十年全部的俸禄了,而这还需要朝廷发给他的确实是银子,而不是用实物冲抵,或者干脆发宝钞。

    可想而知,十万两对于杨溥这样的官员来说,还是很有一些分量的。

    甚至可以说,杨溥如果为官清廉,不贪污不受贿,那是一辈子也别想挣到十万两银子的。

    尤其是现在还是永乐年间,银子的购买力远比明朝中后期来的强,十万两银子也确实不算少了。

    要知道朱瞻埈奉旨练兵,户部和兵部一起给出的总预算也才八万两银子,而这还是往宽了算的,其中大部分也都是折算成了各种材料、物资,并不是真的给了朱瞻埈八万两银子。

    但仅仅只是一次招待就能花费上千两银子,要说这些商人拿不出更多的银子那也是扯淡。

    所以朱瞻埈在问过了杨溥那些商人招待他的情况之后,才会觉得这些商人给少了。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逮到只蛤蟆都要攥出油来的性子,他只是随意的摆了摆手之后说道:“十万两银子我收了,这码头的建造不由工部来,让这些商人自己来建,花销了多少按市价给他们核算之后就用这笔银子支付,杨先生你就辛苦一下,帮我盯着这件事。

    这个码头建好了以后,所产生的收益直接入咱们卫所的账,我回头去找爷爷讨个恩典,咱们卫所没有田地,这处码头就算是钱粮的来源了。”

    “请殿下放心,杨溥必不负所托。”杨溥欣然接下了这份差事。

    虽说监工码头的修建不是个轻松的活,但对于杨溥来说却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不说让朱瞻埈记住自己,要是做得好,朱瞻埈背后的太子和皇帝,一样能够看到他的能力。

    “杨先生做事我是放心的,不过那些商人也不用过于苛待,回头你问问他们可有什么求我的,能办的就给他们办了,只要不违反大明律就行。”朱瞻埈随口说着,想了想之后又对杨溥补充道:“另外,杨先生你让那些商人推荐几个代表出来,你带他们去见我娘。”

    “带他们去见太子妃?殿下这是意欲何为?”杨溥有些看不懂朱瞻埈的cao作,这让商人去见太子妃这确实是他想不明白的。

    毕竟商人献上来的十万两,朱瞻埈根本一分钱都没要,要说他是为了搜刮这些商人的钱财,杨溥是不信的。

    至于说东宫想要这么做就更不可能了,朱高炽但凡有这种想法,也不至于说直接让商人去见太子妃这么显眼,而是会用更隐蔽的手段。

    面对杨溥的疑惑,朱瞻埈解释道:“自从永乐五年我奶奶病逝以来,后宫里中宫空缺,后宫事务都是由我娘在管着,这宫里的采买同样是我娘经手,这些年也深得爷爷信任。

    只是宫中用度有限,爷爷也不是个奢侈的性子,难免会有些闲话传出来。

    这些商人肯出钱修码头,无非是想从我这得到庇护,让他们去见我娘,也算是为我娘解忧了,而这些商人也算是得到了庇佑和好处不是?”

    “殿下谋算深远,杨溥佩服。”听完了朱瞻埈的解释,杨溥也不得不佩服朱瞻埈的想法。

    不过在解释完之后,朱瞻埈又补充了一句:“记得提醒一下那些商人,供给宫里的东西一定要货真价实,要是被发现以次充好、虚报价格,就让他们自己买包砒霜拌饭吃了,全家一起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