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暴君天启帝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小朝改(2)

第二十二章 小朝改(2)

    朱由校自己创业建立大家族产业,天天找人汇报听人汇报,对这种责权跨界可能产生的问题,心知肚明。

    不过,朱由校觉得,这个祖制还是很有循例的价值的。

    这坐实了内廷管理上存在根本性问题。

    这就足以让他推动组织机构调整了。

    想到这里,朱由校直接问王安:

    “大伴,为什么内廷二十四衙门的设置,跟外廷差得很多?

    内廷完全独立于外廷。但是管的事务范围和规模,跟外廷其实有很大的相似处。

    比如大伴折子所写,内帑库存折银,已经比太仓国库都要盈实。

    而具体事务上,内廷手上也有外廷的一样的朝政事务;也有象朝堂管子民一样,实际管辖皇庄田亩及皇店经营。

    按说二者面对的事情相似,机构设置应相近才对啊。

    可是,内廷机构和外廷机构设置完全不同。内廷24衙门都负责具体事务,而朝堂则内阁及六部统领,还有御史衙门监查。

    内廷24衙门根本看不到这些。“

    王安听到这里,直接傻眼加惊愕。

    这个事他没想过。

    也不敢想,因为,他是奴婢。

    是的,这就是明内廷最大的问题。

    它是按奴隶制规则运营的,上对下以生命权为一切管理的依据,规矩底线等利益平衡完全不被考虑。所以内廷放出去就是“疯狗”。因为他们只会以“奴隶”的方式生存和做事,其他都不会,也不理解。

    朱由校看到王安这神情,知道这与他太监生涯铸就的价值观差距太大了,一时半会不一定跟得上他朱由校的思路。所以也不做过多解释,而是直接拿出解决办法:

    “大伴,你在内廷组建一个专门的班底,研讨内廷现有机构运营机制,检讨得失,并提出变革调整方案。

    我的想法是,内廷司礼监以下,分独立的政务、皇宫服务、皇家产业三条线。东厂暂考虑作为监察机构。

    政务,朕想着扩大现在正在研究萨尔浒之战的参赞机构,使之具备参赞全局军务政务的能力。以后就叫参谋司好了。

    皇宫服务,已经延续百多年了,运行已经稳定,暂时不考虑多大的调整。但太祖宫女5年服役制度,研讨一下是否可以恢复。重点研讨服役结束的宫女安置问题。

    皇家产业,这个管辖的内容是跟朝堂管辖接近的。所以这个机构独立出来后,参照朝堂体制,搞一个小朝堂。人数当然不能按朝堂人员设置得那么多,但职份要全。

    新设机构的一应棒禄、品级、赏赐、爵位等,均先参照朝堂报个提案,到时再议。”

    王安坐在那里愣起了神儿,眼中一忽儿失望一忽儿期待。一忽儿迷惘,一忽儿向往。在百般表情转换中,忍不住问了朱由校一句:

    “陛下小朝堂的这意思,是以后内廷太监与朝堂官员份位要一样吗?”

    内廷变革,组织机构调整引发动荡和风波,朱由校不算太担心。因为根脚是奴隶制,掌控度极高。错了改回来,代价也不会太大。

    前朝太监强力机构东厂、西厂、内行厂轮番出现又轮番撤并,但太监内廷并没有大的波动,就是明证。

    但是组织机构改过之后,太监体系整体转变思想,从“奴”转而为“臣”,这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如果这个不转变,任你组织机构玩出花儿,太监体系仍然是那只“疯狗”。

    既然王安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此中差别。朱由校当然不会放过引导这个太监大头目的机会。

    重重地点了下头,对王安的问题予以确认。然后说道:

    “大伴,你已经早都称臣了。

    你是臣,没道理你下面大大小小的太监,就不是臣。

    所以朕要请大伴安排班底,理清这个理儿。”

    王安低头想了一会儿,起身回道:

    “陛下,臣……”

    说到这里王安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道:

    “臣王安启奏。

    臣扪心自问,跟朝堂虽日日交往,但眼中只有内阁和阁员,其他部堂官员人等,只似雾里看花。

    臣作为内廷总管,尚且如此,臣之下太监对朝堂机构的理解可想而知。

    故只是依靠太监体系推出机构方案,恐难胜任陛下所托。

    臣请陛下调原东宫属官文臣进入参赞班底,以策周全。”

    朱由校心说,让你搞的皇家产业条线的规矩,要论“炸弹”级别,不比“参谋司”差,所以别说文臣介入,我都要大量介入。立刻回道:

    “大伴,政务和后宫体系,涉及机密和皇帝隐私,不足为外人所道。

    但皇家产业这条线朕既然叫小朝堂,那将来必是要大行天下的。

    所以文臣系统自叶向高、方从哲始至九品县官的各级官员,大伴想请谁来参赞就请谁来。只要大伴请得动。

    朕在大伴班底没有形成基本提案之前,不宜口谕或下诏让文臣介入,那等于让文臣直接伸手内廷了。所以大伴先行按需要自行去找文臣参赞。

    朕再说一遍。大伴记着,你这套关于产业的小朝堂规矩,成熟后将象太祖大诰一样大行天下,并接受各方质疑,且可能要做相应调整。”

    朱由校说到这里,笑眯眯地对王安强调道:

    “大伴。立德立言立功,此所谓三不朽。修文能如大诰者,立言而不朽当是跑不了的。

    大伴找文臣参赞此事,可将此语说与他们听。既以叶向高、方从哲当面,亦是此语。看他一众读书人,可放得下这不朽之名!”

    王安听到皇帝这样讲,脸上一股潮红涌上,直觉得这天地全都变了样。

    我王安,一个残缺之人,也可不朽?!

    TND!拼了!谁TN敢挡道,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