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直播鉴宝,恭喜大哥喜提牢饭在线阅读 - 第394章 接手海林博物馆的产业

第394章 接手海林博物馆的产业

    下午五点,鉴宝节目结束以后,张扬第一时间给杨副台长打了个电话。

    因为一个小时以前,徐杰在麦克风里跟张扬说:

    电视台那边的工作人员来消息了,说什么“杨副台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对张扬很失望”。

    话说的,跟拍偶像剧似的。

    对方要求张扬必须尽快给他们一个解释,否则就要终止两方之间的合作。

    问题是,合作本来就是《华玉之门》自己提出来的啊?

    张扬咨询了很多的合作伙伴,是杨副台长给的条件最好才选他们的。

    印尼李老板的联系方式只有张扬有,相当于货源就掌握在张扬手里。

    要不是想快点挣钱,把六千万的外债给还清了,张扬才不打算和电视台继续合作呢。

    不过看在之前大家合作得很愉快的份上,张扬还是打了这个电话过去。

    想着,可以简单说声对不起,也可以劝杨副台长主动向上头交代下自己的问题。

    逃避是没有用的,这种一级文物在网上出现,而且是当着近十万网友的面秀出来,注定直播切片满天飞,最后也肯定会被人调查,耶稣来了都留不住他。

    但张扬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却是个陌生男人的声音。

    “张馆长你好,你是要找杨树林副台长吗?”

    “我确实是要找一位姓杨的人,你是谁啊,为什么知道我姓张,是博物馆的馆长?”

    张扬记得,杨副台长的秘书是个妹子,声音很嗲的那种,难道换口味了?

    “手机上有来电提醒……”电话那头的男人清了下嗓子说,“张馆长您来得正好。”

    “刚好我们也有几个问题,想要初步的问一下张馆长伱,请问您现在方便吗?”

    “事先声明,为了保证通话的质量,我需要对本次通话录音,请您想好后再作答。”

    这语气……对久经沙场的张扬来说,实在太熟悉了。

    不是“警”就是“纪”。

    但不管是哪种,都说明杨副台长已经东窗事发了。

    好快的出事!

    “呼~”

    张扬长舒了一口气。

    好了,这下不用违心的和杨副台长讲场面话了。

    这么快落网更是证明,张扬之前的想法是正确的,这种一级文物确实是谁沾上谁倒霉。

    “咳咳,行吧,你问。”

    “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张扬保证道。

    “好的,第一个问题:请问张馆长你今天鉴定杨树林收藏的古董,有和他事先沟通过每件古董的情况吗?你事先知道会有珍贵的文物出现吗?”

    “绝对没有提前沟通过。”张扬斩钉截铁的答道,“天知道,他出于什么目的,非要拿几件奇怪的东西出来。”

    “我有理由怀疑,他在炫富。”

    “嗯……现在是第二个问题:张馆长你能对你在直播过程中给出的古董鉴定结果负责吗?尤其是对于】西汉玉器的鉴定结论。”

    “完全不能。”张扬快速的答道。

    “视频鉴宝本来就有误差,我只是把我看到的说出来,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种问题,就是张扬再有自信,也绝对不会承认。

    让他们这些抓人的,去重新找专家研究鉴定吧。

    反正中原市的人往上面申请专家,任务肯定不会落在临海的张扬头上。

    “了解了,那第三个问题:请问张馆长和电视台其他人,尤其是领导层,是否存在利益关系?之前和杨树林又是否存在利益方面的冲突?”

    “这个问题请您想好了再回答,我们后续肯定会做针对性的调查。”男人提醒道。

    “利益关系,其实是有的。”张扬想了想答道,“我就是想让电视台这些人出工又出力,替我把积压的货都卖掉。”

    “黑奴你懂吧?我相当于和电视台的领导在做三角贸易。”

    “这中间的手续啊、收发货、应对客户咨询和评论等等的杂活,我都想让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帮我干好……”

    “张馆长你……还真是快人快语啊。”审查的人员语气复杂的说了一句,接着告诉张扬,问题问完了。

    “就这?”张扬有点意犹未尽。

    “后续有问题的话,还会再找您了解情况。谢谢您的合作。”

    “客气客气。”

    对方不继续问了,张扬当然没意见,反正只要不让他飞过去做笔录就行。

    听说全国范围内马上要下大雪,过去做笔录的话,万一困在异地过年就难受了。

    ……

    次日一早,因为工作室的员工们都放假了,直播的设备也都搬到了博物馆,张扬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来确定直播的时间。

    今天,他把直播改到了晚上。

    因为下午的时候,他要和何馆员一起,赶在小年夜前,继续拜访从海林博物馆“毕业”的那些老人。

    和上次不同的点在于,这次,他是以馆长的身份。

    正儿八经继承了大统的馆长。

    张扬主要的拜访对象,是博物馆对外投资里、每年年底分红最大的两个企业:

    银元厂、和古董修复工作室。

    每一个听起来都很有问题的样子。

    “说实话,要不是你跟我说,我做梦也想不到,咱们海林博物馆出去的老人里,能有这么多的【人才】。”

    张扬在去银元厂的路上,一边看着银元厂老板的资料,一边忍不住吐槽道。

    银元厂的老板叫骆义才,今天已经六十八了。

    他以前是负责博物馆古钱币征集和整理的专家,没想到退休以后,人如其名,竟然挣起了不义之财。

    骆义才从法国买了一台当年冲压银元的机器,修完以后直接就能批量生产银元。

    最开始只能生产50分的“坐洋”,因为那台老机器本来就是当年在巴黎生产坐洋的机器。

    现在,他们已经能生产市面上全部的银元了,甚至还有专门的老化车间,算是银元圈的幼年版河东集团。

    “馆长,骆老师的银元厂很正规的,都是按工艺品的价格卖的,挣的就是个辛苦钱。”何馆员解释道。

    “我看到你的备注了。坐洋一枚27克,银材料按5块一克,成本135块,他当工艺品卖200块一枚是吧?”

    “是的是的。”何馆员连连点头,他就怕张扬一生气,把博物馆的老员工也送进去,“坐洋正常的市场价是300到400,他这个价格,绝对是工艺品的价格。”

    “你说的很对,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只是他给你报的价,是工艺品的价格呢?”张扬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