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大道争锋:一万年来谁著史在线阅读 - 一九一

一九一

    自李庚阳洞府出来后,程振又专程去拜访了陈升玄,还特地摆下简单酒宴与他畅饮了一番。

    入门以来,程振与同门师兄来往甚少,算起来陈升玄倒是接触最多的一人。主要也是因为和另几位师兄师姐修为和年龄都差距太大。陈升玄虽也大了几十岁,但勉强能算是同龄人。

    入门后,陈升玄对程振比较友善。如今,他即将返回家族结丹,程振宴请一下也是应当。

    陈升玄只在巡枢岛呆了几日便返回了陈氏族地,如今又只剩程振一个弟子在巡枢岛上,颇有点关门弟子的意思。

    程振也不是喜欢热闹之人,正好安心参悟族中秘法和李庚阳给的笔记。

    至于之前李庚阳提到过的陈氏烧xue秘法,他此前也曾动过念头看看能不能求来,现在确实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李庚阳之前点拨的那些话外,还有个原因,就是程振也意识到,自己不该再欠下太多人情。

    自入道以来,程振从陈氏那得了《太乙金华秘要》《太乙分光》传承,还有不少宝材灵丹之类,已经欠了许多人情。若是再去求取秘法,面皮上多少有些挂不住。

    按照陈氏的行事,若是程振求上门,有李庚阳这层关系在,他们多半是会答应的,说不定还乐于见到如此。

    不过,人情总是要还的,还得越晚,利息越大。世家大姓也不是做慈善的,这一件件人累积下来,最后万一还不起,那就只能以自身抵债。

    程振不想将来成为陈氏附庸,被人呼来喝去。如今他功法神通俱是不缺,已经不太愿意为一门烧xue秘法去求人。何况,陈氏秘法未必会全部传给自己,也未必适合自己。

    便如李庚阳所说,烧xue顺其自然便是,真到了三十四处窍xue之后,没有秘法也无非多耗些时日。

    李庚阳那日还特意点出,即便烧xue不到三十,也可修至洞天境界。想程氏千年以来,烧xue超过三十的也有几人,却无一洞天出现。由此可见,烧xue多寡并不是评判修士将来成就的标尺。

    在巡枢岛盘桓数月,将该请教的问题都请教了一遍后,程振便带着李庚阳的手令往宝阳院挂职。

    程振是认真学习一下炼器的,为的也是将来炼制法宝方便。修士修行至化丹之后,可以不会炼丹制符,可以不精通阵法,却不能没有一两件趁手法宝。

    除了机缘好能够得到与自身契合的法宝之人,其余人往往都要亲自炼一两件随身法宝,以为护道之器。许多传承中,更是有与根本功法相契合的法宝传承,也就是所谓的本命法宝。这种法宝更是需要修士亲自炼成,不可假他人之手。

    溟沧派的传承中,几门根本功法也都有许多炼制此类法宝的传承,程振如今修行的《宝金云箓》也不例外。这种法宝一旦炼成,与功法相辅相成,威力不是普通法宝可比。程振自然不愿因为自己炼器水平不够而导致法宝有缺。

    决定系统学习炼器后,程振挂职宝阳院后,去的第一个地方便是炼场中的选材之所。

    法宝优劣,所用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炼器,首先要学的不是用火、淬炼之法,而应先学辨材之术。这和炼丹之前要先学辨药本事是一个道理。

    炼器辨材细究的话,也是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衍生了数以千计的各种方法。真个要是走炼器师这条路,单单辨材这一关,至少要耗费数十年功夫。

    程振当然没这个时间挥霍,他学炼器只是为了自己,又不需靠这个安身立命,是以只需要提纲掣领学习最根本的传承,然后选择性的学几门好用的法子便可以了。

    他修金法,将来炼宝自然也是以金铁之物为主,是以重点学的也是分辨金属宝材的方法。

    又李庚阳手令,程振自身又不摆什么世家架子,稍微付出一些灵物后便请到了精于此道的老炼师手把手教学。

    学习辨材的过程,也是程振在此熟悉金性的过程。他有谛听之术傍身,有心感应之下,很快就将辨识金属的手段学了个七七八八。然后举一反三,再配合宝阳院积累的宝材纲目,所有金石之属的宝材对于程振都不再有什么秘密。

    这番表现,直让教他老师傅瞠目结舌。直言,若是程振专于炼器,将来必成炼器宗师。程振对此一笑了之。

    之所以上手快,原因很简单,程振此前没怎么学过炼器,但是却研习金法多年,对于金性早已熟悉。又有谛听真法可感应宝材的细微之处,体悟其本质的特性。这样一来,自然一日千里。

    先掌握了其中道理,再去学习相应方法,自然水到渠成。

    精通金石辨材后,程振又花费一段时间涉猎草木、水火之属的宝材,不求精通,只做到心中有数,别出现宝物在前而不自识的情况就行。

    学完辨材,程振方才转到地火天炉炼场正式学习熔炼、去杂、熔合、锻形、淬火、开光、蕴灵……这一整套炼器流程。其中知识浩如烟海,尤其后面的流程,还涉及打量符文、阵法知识。如此庞杂一个体系,让程振也望而生畏。最后只能按需索取自己需要的传承学习。

    修行之道,任何一个分支穷究下来,其中道理都浩如烟海,修士终其一生也无法完全涉猎。修行途中,修士必须做出取舍,辨明哪些是需要深究的,哪些是只要浅尝辄止的,又有哪些是连看一眼都是浪费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