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道主从拟化万物开始在线阅读 - 四十八 九族核心

四十八 九族核心

    正月初五,周卓将两千套步人甲,一千钢弦弩,一千朴刀装了车。

    这些车是周卓通过诡花魁的渠道租借的。外面精钢包裹,内置折叠法术,仅仅是十辆,就将两千套装备都拉下了。还附带了一批粮食。

    两界关那边,粮食本来就无法自给自足,年年都靠其他地区支援。

    今年,从秋收开始,道路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官方输送始终没能成行。

    换个心思灵活的,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派军队充当押运手运粮了。李婉婷他爹两界关守备李立功,却是个方正的,理由全用在正经地方了,又是纲常又是军法的,就是不肯派兵押粮。

    结果从行商那里解决了一部分,但还是饿起了。

    现在还有点,可这开春之后,青黄不接,吃啥?

    而民间都开始饿死人了。

    所以收到周卓的飞信,装备倒成了次要,搞粮食才是正经。

    周卓只能是跟虞城地区的大户借。

    当然,他这种借属于强买强卖,价格给的是秋收时的价,现在早翻倍了,就这也没人想卖。

    不卖不行啊,狠人周当场翻脸杀人的威名,可是流传颇广。

    不管怎么说,为了凑这批粮,周卓将自己的名声又使劲往地里踩了踩,这将来都是坑,只是不晓得地主乡绅们有没有清算的机会。

    而自觉出了大力气的周卓,索性修书一封,将占矿的事跟李婉婷挑明。包括欠款,这所有的一切,就都当占矿费用。

    李婉婷如果还想从他这里拿更多,那就要亲兄弟明算账了。

    这次的押运者,是陈广和吕壮壮,带五名斥候,五名武力士。

    一rou一输出,强将精兵,队伍干练,问题应该不大。

    而且一入西北,就会有李婉婷的人接应,接应的主要目的,是依靠地头蛇的便利,摆脱盯梢者。

    他现在已经不是无名之辈,入了某些人的法眼,自然会有盯梢。

    如今的小河湾,已经移交给名为硬剑铁雄的永俭王家臣。

    这个人周卓也有那么点印象,前世永俭王出事,世子又被刺杀身亡,这位铁雄忠心耿耿护卫漱玉,但最后战死了。

    周卓记得此人是兵家后裔,可惜在他记忆中,铁雄从未掌握百人以上的军伍,无用武之地也是可惜。

    如今早早的境遇改写,由这人坐镇小河湾,倒也合适。

    小河湾如今是个大工地,难民们正在以他改良的新式立窑烧砖。

    这些砖会弥补附近岩石匮乏的缺陷,用于建造城池。

    两万多能扛能造的大牲口尽心尽力工作,效率还是可以的。

    漱玉买下小河湾后,暂时沿用了周卓的管理制度,系列工程也没有停止。

    原因之一,就是信了周卓的话。

    周卓说:“你若听我的,过些时日,便送你一桩大好处。”

    漱玉觉得,能让周卓称大好,这好处应该不小。

    实际上她在其兄的撺掇下,已经试探着想要连二郎山也拿下了。

    周卓理论上是同意的,将小河湾卖给漱玉,就是相中她和她背后的永俭王是较为合适的接盘手。

    不过,这可不等于他会贱卖。二郎山涉及棒菇和转基因蜗牛,价值不菲,寻常物件他又不要,目前永俭王正在通过王室渠道筹措等价物中。

    而周卓也趁着这个机会,继续享受并脑网络的红利。

    二郎山目前仍旧由吴胜管理,那里的大基建其实已经完成。

    但周卓不愿让大牲口们歇着,于是一万多劳力,大部分用在了进一步强化山寨壁垒,以及开辟洞xue种植区这两个大项目上。

    周卓本人,则在七里村坐镇。

    成名之后,他花黄金买下七里村的事,自然也经不住有心人调查。

    于是周卓把事挑明,以免有人起疑,查到魔域桃园去。

    魔域桃源如今有丁口三千二,经过全方位的人口资源输送,已经稳定。只是家园打造的进度略慢,人们目前在睡大通铺,想要据点成型,少说也得一年时间。

    毫无疑问,这是区别对待的结果。

    魔域桃源的住民是纯正人类,周卓为其制定的发展规划,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劳作,娱乐放松,一样不缺,真国民待遇。

    为了给桃园打掩护,周卓搞出个说法,是腐烂海子有种辐射变异植物,关系到大力丸的制作,乃至长生兵的诞生,七里村便是因此才被他买下。

    七里村现在已经打造成土(坯)、砖、木混合的大型坞堡。

    内外包砖,防火扛撞,刁斗森严,宛如军堡。

    而在堡前三里半,还建了军营般的木寨。

    哪怕到了现在,前来投奔的难民仍旧络绎不绝。

    虞城地区的,暂时没了,这边的形势进入稳定期。

    忠烈军 长生兵 家丁组成的保安军在虞城一线,与铁雄带领的新立永俭军互为依托,又有神教军在侧面盯着,白莲教除非不要现在的地盘,否则很难全力南下。

    尤其是天寒地冻,万一南下失利,窝又丢了,那么结果就是虞城地区的这一支白莲教可以销号了。

    诡军同样不耐寒,木石骨这三种材料,在低温面前,超凡性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起码也得更多的能耗才可以维持。

    而诡军的能源生产设施仍未建好,吃老底的情况下,自然放不开手脚浪战。

    至于对邻州下手,这么说吧,大乾王朝这天下,国民定居的模式,是攒堆型的,几乎每个地区周边,都有着大量的空地留白。

    这些区域很多都是至今未被人类踏足过的,对凡人而言,开发成本极高,且没有必要。

    而像白莲教、诡族这种寄生或半寄生型势力,是没兴趣拓荒的。

    更进一步的说,人族之所以被天神看中,获其庇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族乃是九族核心。

    天人、海族,繁衍艰难,人丁稀薄。

    魔族、诡族,本质都是灵体,不死不灭但数量更少,需要借壳上市,大量的底层附庸,都是靠抢,靠奴役得来的。

    妖族、异族则是马无夜草不肥,如果是自己玩,那么只能是部落模式,因为不擅生产,加点都加在了武力上,典型的邻居屯粮我屯枪。

    释族、跪族(教民),则干脆是以人族为温床,吸纳适格者。

    只有人族,特质中庸,多元化,没有致命短板。

    所以,九族纷争,也往往是围绕人族开启的。

    以诡族为例,它的奴隶阶层需要挖墓找,妖族、异族的魂无法吸纳利用,释族、跪族的魂一个去极乐,一个去神国,只能是用人族魂。

    人族魂,就得配类人躯壳,这是个使用习惯问题。

    那么挖坟挖全套,搜魂取骸骨,杳无人迹的大野地有啥吸引力?

    这就决定了除非确认长途奔袭无比划算,否则新生诡军一定是先将眼前攒堆的这个饼吃下、消化,然后再顺着人味儿去下一处。

    周卓作为过来人,自然有宏观视角,看透这些本质。

    因此他知道,只要人族自己不乱,那么就不会一溃千里,任由他族宰杀。

    继而,他收留难民,效果斐然,一如血凝,很快就成了僵持格局。

    但在邻州源城地区,没有周卓。

    而且那里不是诡军崛起,是异族肆虐。

    异族的蛊虫寄生,以及长期潜伏策略,可以说是九族中最阴毒的。

    源城地区的府军将领虽然有王朝印信等物,难以被寄生夺舍,但其家人、仆从,却是不在庇护之列。

    结果异族崛起时,直接玩斩首策略,府军多名军官不是被毒杀,就是被刺杀,继而被悍不畏死,同时又武装到牙齿的异族军击溃。

    尽管地方正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且跟神教军联手,情况仍旧不利。

    因为源城已然落入异族之手,可以说,整个源城地区最大的资源库,就在源城,如今这些资源,连带三十多万源城人,都成了异族崛起的资粮。

    异族还趁着府军新败,神教军刚扩增需要整合的空档,派队伍大肆从源城周边的村镇掠夺人口物资。

    源城像虞城一样,周边的村镇十分密集,主要是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补给,rou蛋蔬菜粮食,几十万人口的日消耗可不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异族的作为,无疑是将源城地区最精华的部分给收割了。

    得亏白莲教适时跳了出来。

    虽然白莲教也不是什么好鸟,但却利用他们那一套,对源城周边村镇进行了有效的组织,没让异族得到的太多。

    论忽悠,白莲教的业务能力确实比神教强。

    他们的教义是信我者现在就得福报,而且还黄赌毒,托妻献女,赢家通吃,不纳粮吃大户,大秤分金毒鸡汤。

    这种不谈以后,只说当下,本质属于过把瘾就死的主张,对日子过的苦不堪言的劳苦大众吸引力极强。

    所以他能做成官府、神教、宗族既得利益者做不到的事,靠着刺激亢奋,吸引团结大多数人,然后就是一轮接一轮的破坏式热闹,以及一波接一波的死亡。

    白莲教的危害姑且不说,他结束了源城周边村镇河蚌式的自保格局。该撤的撤,该烧的烧,坚壁清野,集中防守。异族也就没办法各个击破了。

    再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得考虑风险收获了。

    当然即便如此,开局就吃了个饱的异族,仍旧强势的一匹,若不是三家不联手,异族集中全力,打哪家哪家都得崩。

    周卓对于源城地区的情况,自然是知晓的。毕竟有前世记忆。

    说实话,那地方没办法救。

    异族的侵蚀以百年计,那里的人族组织体系已经被渗透成了筛子,各要害环节都有寄生体或人jian,消息灵通,互相提供掩护,任何试图揭穿夺舍真相的,都会被各种针对。

    具体从各种扣帽子,官方抓捕缉拿,到花式暗杀,当街刺杀,应有尽有,根本就做不成个事,每天应付这些就够够的。

    而等到异族由暗转明开始搞颠覆,则又会遭遇独木难支的尴尬。

    且杀不胜杀。

    再加上幕后还有一个大乘期修士级别的虫王……

    可以说,除非他重生后保留了渡劫期的道行实力,然后不惜顶着种种误解、利用信息优势,趁异族反应过来潜遁之前,趁虫王的封印还未彻底解开之前,就冲入源城大杀特杀,否则,呵呵。

    源城地区成了战场,而虞城地区却有自干五将周老爷心善、见不得人饥寒而死的‘丰功伟绩’传播到了那边。

    于是顺着官道,时不时就有逃难者来,而七里村,就在官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