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玄幻小说 - 从火红年代开始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三章 九龙仓大战(上)

第八十三章 九龙仓大战(上)

    阎解旷从京城乘坐飞机抵达羊城白云机场,坐公交车到达羊城火车站。

    这是华国南方的最大的火车站,只有疏导交通的绿岛,还看不见后来高耸的高架桥。

    火车站外的广场上人潮熙熙攘攘,相互推搡。

    这里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载着无数华国人淘金的梦想。

    人流通过这里从四面八方涌入,一批批冒险家从这里起航,一群群进城的憨厚的农民从这里开始打工仔的生涯。

    在这个建筑面积不到26000平方米的火车站,背后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社会剧烈的变迁。

    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混乱无序、野蛮生长到狂飙突进、走出国门。

    汇集了无数华国人的野心和梦想,青春和奋斗、落寞和泪水、喜悦和笑容。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走过了草地,来到我身旁。

    泉水呀泉水,你到哪里,你到哪里去;

    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

    列车到站,人流就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阎解旷抵达鹏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跟着拥挤的人流从出站口出来,阎解成已经在那里迎接他。

    仅仅一个多月没见,阎解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脸上戴了副蛤蟆镜、上身穿着花格子衬衫,下身穿一件灰色的喇叭裤,完全是一幅港式打扮,还学会了开车。

    连说话的口音、腔调也向香江那边靠拢,尾音都要带个长长的啦字。

    “老三,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那块地,然后再回香江,你觉得怎么样啦~”

    “这块地的三通一平差不多搞好了啦~”

    “下个月我们就可以开工建设厂房啦~”

    听得阎解旷烦不胜烦,就劝了一句。

    “大哥,咱们自家人,就没必要说那个啦了。”

    “香江人回内地说话都是这样子的啦~”

    搞得阎解旷都没了脾气,也就只好随他。真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也没见娄晓娥和谢家华这样说话。

    还好阎解成没有烫爆炸头,要不然说不得一到香江,阎解旷非得找人把他弄成光头不可,看他以后怎么嘚瑟。

    到了港岛,随便找地方吃了个饭,就去了阎解成租的房子休息,这一天又是飞机,又是火车,最后乘坐小汽车,阎解旷即便有强大的体魄和精神力,也乏起一丝疲乏感。

    第二天,1980年6月16日,星期一。阎解旷再次踏进汇丰银行的大门,他把林海岳找来,俩人一起来到贵宾室,以银河投资的名义再次开立了一个股票账户,并将银河投资公司账户上剩余的270万元全部转进了股票账户。

    原本他从澳门带回来的资金,还给谢家华20万本钱后,还剩余港币626万元。

    阎解旷留下零头6万元,将其余的620万用于充当银河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其中的350万元投进了华成电子,账户上还剩余270万元一直没动。

    那零头的6万元,除了买了一些礼物带回去外,阎解旷将剩下的2万多块港币给了阎解成,充当他这两个月的生活费。

    “阿岳,现在九龙仓的股票是什么个情况?”阎解旷问道。

    “阎生,现在九龙仓的股票已经涨到了每股48元。如果按我们当初买进的均价来算的话,应该赚了有200多万了。”林海岳恭敬回答。

    “沈经理,我需要配资。”阎解旷转向沈经理。

    “阎生,配资没问题,你需要配多少?”

    反正对银行来说,只要跌到平仓线,他们就可以强行平仓,只要小心一点,时刻关注,他们就不会亏钱,还能赚一笔利息。

    “我需要配20倍。”

    “可以,没问题。”配资20倍,一旦股票发生下跌五个点的情况,如果没有足够的保证金的话,阎解旷就可能爆仓。

    不过,阎解旷有之前赚的200多万打底,比别人稍微能多抗一会。

    “阎生,这,有点高了啊!是不是适当降低一点,比如说10倍。”林海岳劝道。

    “放心,阿岳,我看好九龙仓,你只要给我全力吃进九龙仓的股票,不管价格多少,只要在75元以下,就全部吃进。”

    “好的,阎生。”林海岳只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既然雇主作出了决定,他就全力执行,如果雇主亏了,他无非少拿一点经纪费而已。

    是的,阎解旷这次来就是要干票大的,他将目标锁定在了九龙仓。

    九龙仓由英国凯瑟克家族的保罗.渣打在1886年创立,隶属于香江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从创立到70年代已经有长达百年的历史。

    九龙仓是当时香江最大的码头,产业涵盖了九龙尖沙咀、新界、港岛上的大部分码头、仓库,还拥有大量酒店、大厦、有轨电车等优质产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谁拥有了九龙仓,谁就掌握了香江绝大部分的货物装卸、储运和过海轮渡。

    “九龙仓”,与香江置地并称为“怡和双翼”,怡和的掌门人同时又兼任九龙仓董事局,九龙仓在怡和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怡和系的执掌下,九龙仓虽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厦等著名物业,但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上却过于保守。

    凯瑟克家族固守着以建楼出租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理念,只租不售。

    然而租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地价的上涨,导致九龙仓投资的资金回笼较慢,让公司的盈利看起来表现一般,股价一直较低。

    再加上七十年代末,整个香江股市与繁荣的房地产相反,一度处于低迷的态势。

    甚至很多股票的市值远低于其账面资产净值,由此也引来了一大批资本大鳄的垂涎,这其中就有后来的华人首富——李黄瓜。

    尽管九龙仓经营的码头、仓库等业务占据了尖沙咀、九龙、新界和港岛等核心地段的大量土地,这些土地按当时价每平米6000—7000港元计算,其每股净资产高达50港元。

    然而,受怡和洋行经营不善和股市低迷的双重影响,九龙仓的股价被严重低估。

    1978年初九龙仓的股价仅为每股港币13元,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的账面值18港元。

    于此同时,为缓解企业的财务危机,怡和洋行选择大量出售债券套取现金,又使得集团债台高筑,信誉下降,股票贬值。

    到1976年12月底,怡和只持有约5%的九龙仓股份,和3%的香港置地股份,达到历史最低比率,给了资本大鳄可趁之机,终于引得李黄瓜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