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最后一个大帝在线阅读 - 第70章 陕西民乱

第70章 陕西民乱

    郑府大厅,王承恩看着在自己面前喊话保证一定可以买到粮食的郑芝龙,心底一阵厌恶,刚刚还在推三阻四,封官许愿后态度就三百六十度转变。

    “哼,你的小心思皇爷早都料到了,到时候朝廷强大了,咱家倒要看看你这个海盗头子还敢不敢讨价还价,”王承恩心中嘀咕。

    这边郑芝龙当即下令,“四弟,马上召集人手去安南,暹罗等国购粮,台湾多余的粮食也拿出来支援北方百姓。”

    “还有,告诉所有的商人,从今天开始郑家护航费只收粮食。”

    “王公公,七天内我就可以筹集到一百万石粮,您要不要一起坐海船回京。”

    “放心,我会派战船护送,没有安全问题,走海路更舒服,免了拔山涉水的劳累。”

    “那要多久呢?”王承恩问道。

    “顺利的话一般二三个月就可以到,”郑芝龙以前经常坐船去日本,南洋各地,一般都要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二三个月也不算很长。

    “不用了,咱家还是走陆路更快一点,”王承恩摇摇头,他要赶回崇祯身边去,来的时候骑马一个就到了,二三个月对他来说太长。

    “郑大人,既然事情谈妥你就抓紧时间办,买粮的钱皇上不会少你的,咱家会在福州再呆七天,有什么事你可以来找我。”

    三百万两银子交给郑芝龙,王承恩还是有点担心,他要亲自派人看着才放心,虽然郑芝龙不太可能卷款跑路,这可是皇上卖家当的钱。

    郑芝龙这边兴高彩烈的,洪承畴那边可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手下一员大将飞了。

    “文诏,恭喜啊,皇上亲自下旨召你进京营,这是看重你啊,要着力培养呢,”洪承畴拍了拍曹文诏的肩膀,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但是语气给人的感觉总是有点酸味,有点埋怨,“以后平步青云,未来大明武将必有你一席之地,到时候你可不要嫌弃我们啊。”

    洪承畴正准备发起一次大的战役,彻底剿灭陕西的贼寇,曹文诏虽然年轻,但是他打仗勇猛,带领的关宁军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遇事不推诿,遇敌战而胜之,不抢功,不争功,这种人才哪个将军也不想放过。

    曹文诏此时也有点懵,去年带军在京师附近打了几次胜仗,升了官,但是没有见过皇上,这次更不知道为什么会调他去京营。

    他本人是不想去京营的,京营虽然地位比边军高,可是没有仗打,就没有升官的机会,他宁愿带兵剿匪,杀敌建功,也不愿去京营混吃等死熬资历。

    京营的变化,曹文诏还不知道,所以他脸上没有喜悦,只有纠结。

    “大人,您能不能和皇上说说,末将愿意留在陕西剿匪,不想去京营,”曹文诏对着洪承畴苦笑道,“末将还是喜欢沙场杀敌,在京营估计一年都没有仗打,我在您这里呆的自在,不想动。”

    旁边的将领羡慕的看着曹文诏,他们也想去京城,不想在这种地方吃沙子。

    “你这个曹蛮子,我还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是听到打仗就疯,”洪承畴微笑道,“现在调你去京城,你是担心没仗打吧,说实话,本官也舍不得你,你作战勇猛,每次都身先士卒,那些乱民看到你的曹字大旗都退避三舍。”

    洪承畴摇摇头,接着说道:“可是皇命难违,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去京营赴任吧,皇上只叫了你进京,你手下的关宁军就留给我吧,如今官军实力不足,关宁军是剿贼主力,放心,我会好好对待他们的。”

    “曹兄,去京城还不好啊,现在叫你曹兄,过几年可能要叫你曹大人了,”副总兵虎大威大声笑道,“皇上叫你去,你难道还想抗旨不成,以后有时间到了京城,你可要请我喝酒。”

    虎大威是陕西榆林人,本是塞外降卒,因作战勇猛升官至副总兵,还有猛如虎也一样,也是蒙古降人。

    曹文诏看了看洪承畴,又看了看虎大威,无奈的摇了摇头,“你们就不要取笑我了,我已经郁闷死了,”随后向洪承畴抱拳,“大人,后会有期,我走了,我会记着大家的。”

    洪承畴点点头。

    看着曹文诏离开的背影,虎大威笑骂道:“老曹这不知走的什么狗屎运,竟然被皇上亲自下诏,他的脸也不白啊?”

    “老虎,你这辈子是没这种好事了,”猛如虎在旁笑道,“老曹这种事肯定是有什么人在皇上面前给他说好话,再加上去年他在京师一战的耀眼表现。”

    曹文诏如今才三十多岁,可是官位已经和虎大威,猛如虎两人一样,他们可比曹文诏大十多岁。

    不过有现在这职位虎大威两人也满意了,他们可都是蒙古人,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地总兵官。

    “好了,我们来议议那个叫高迎祥的贼首,如何才能抓住他,”洪承畴皱着眉头,“听说他自称“闯王”,这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啊。”

    “一个小小的贼头竟然敢称王,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本官只要一万骑兵就能把他们全部送去见阎王。”

    虎大威,猛如虎苦笑着摇头,别说一万骑兵,朝廷能拿出五千骑兵就不错了,否则陕西民乱早都平定了。

    明末最先造反的都是陕西人,而陕北最先乱起来,发展到现在陕西已经有三十六股比较大的叛军,号称三十六营,高迎祥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头领。

    李鸿基,不,现在应该叫李自成了,他被驿站裁撤后,又发现自己被戴绿帽子,一刀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然后投奔了自己的舅舅高迎祥,成为一名闯将。

    明末很多造反之人都改了名字,或者取一个响亮的名号,比如紫金粱,混天王,乱世王,一字王,闯塌天,射塌天,下属则是草上飞,一只虎,满天飞,钻天鹞………。

    第一,改名是不想牵连家里的人,也是和过去做个了断。

    第二,也是为了更好的拉队伍。

    不过说实话,明末这批造反的人真的不咋地,刚开始就给自己起个什么王,这是嫌自己死的慢吧,告诉官府先来剿你吧。

    比朱元璋那一届差远了,朱元璋当时造反是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而且注重军队建设,不抢老百姓,所以朱元璋可以夺得天下,打的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再也不敢南下,而李自成却被满清一战就打没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陕西这些起义军的潜力,说他们起义军都抬举他们,他们只能算一伙流寇,穷的叮当响,在全国各地抢粮抢女人的货色,没一点组织纪律。